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实践创新
2022-05-28杨利君
○杨利君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两个方面水平提高。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1]21 世纪,创新创业在全球引发了新一轮的浪潮,触角逐渐转向高新技术领域和教育领域。新时代信息技术如何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现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培育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并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技术性人才,帮助学生获得应对未来世界未知挑战的能力,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因此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已是推进高等院校教育模式综合改革、促进毕业生高效率、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一、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的样本资料来源于2021年11月—12月进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问卷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星平台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是包头师范学院选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本科在校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剔除无效问卷92份,回收有效问卷1008份,回收有效率为91.6%。
(二)调研结果分析
1.大学生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但自我规划意识薄弱。问卷中“您认为有必要在大学开设职业生涯与规划发展课吗”,结果显示: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设的占42.06%,有必要开设的占49.8%。可见,高达90%的学生认为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十分必要。同时,针对第十二题“您觉得该课程应该怎么开设”,结果显示:有46.63%的学生希望职业生涯规划课能在大学四年持续开设,不仅在大一开设,大二、大三、大四都有针对性地开设此课程。当问到“您觉得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如何”时,有600位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一般,64位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较弱,甚至还有19位学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虽然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一般,但结合对职业生涯重要性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新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多数学生已越来越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这种认识还比较模糊,还没有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和实践。
2.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不足且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担任课程的教师中有29.66%的为辅导员,有18.45%的为就业中心指导教师,校外聘请企业人员占1.79%,其他人员占13.49%,而专业的规划教师只占36.61%。说明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导致授课经验不足,质量不高。同时在问到“您希望授课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基础”时,有61.51%的大学生希望授课教师具有本专业学科背景,了解本专业就业情况和需求;有15.87%的学生希望授课教师要具有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仅有5.06%的大学生希望授课教师为贴近学生的一线老师和辅导员。综合以上分析,目前国内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师资队伍普遍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缺乏、教学经验欠缺、难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等问题。
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固化且授课方式单一。在涉及课程内容的调查中,对问题“您觉得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授课时把重点和主题放在哪部分”和“您更希望该课程的授课内容主要涉及哪一方面”,选择“生涯规划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人数较多,分别占44.84%和30.06%。由此可见,学生更希望从课程中学到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实践指导,而不是单纯地了解就业背景知识、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指导。但是很多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对就业指导工作比较得心应手,对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却不熟悉,存在着把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工作不分或者等同的现象。
关于授课方式的调查,通过“您所在院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方式是什么”的调研发现,各院系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而选择定期开展讲座和以实践课为主的只占12.2%和2.68%;当问到“您更希望该课程选择哪种授课方式”时,35.02%的学生都选择了实践参观课程方式为主,说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方式单一,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之以专题活动和主题讲座,课程实践缺乏,大学生的上课兴趣不高,学习持久性和动力不足。
本次调查发现,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未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学相结合、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时间短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不够高等问题,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则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而创新创业教育本身融合多学科和多专业,具备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需要结合多领域的互联网技术与手段进行实践演练。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运用双线融合教学模式更能顺应培育时代创新型人才的需求[2]。
二、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简析和优势
(一)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简析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直接来源,更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伴随“金课”时代的来临,各高校纷纷按照“两性一度”的标准在课程建设方面展开探索,成果颇丰,融合教学模式便是典型代表。PISA对世界各国顶尖教育学者、专家进行的相关调研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助推器[3]。如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实现深度学习,双线混融教学便是一条有效的实施路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图
1.课前预习,“线上测评+线下分析”的资源应用型混融教学。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人们设立目标,通过自我觉醒从而激发内在动力,面对困难突破障碍时更主动积极,最终实现幸福人生。因而学习这门课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持久学习动力。借助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采取双线教学,在课前通过线上测评,既能提前了解课程学习内容,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线上发布的自学资料和“为身边的大学生解惑”这一环节,促成线下小组讨论方案,形成新的问题,达成有效预学。教师课前将本课的兴趣测试、活动以及讨论主题发布到学习通平台,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兴趣岛活动和16种性格类型MBTI测试,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课前任务。同时基于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教师课前就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根据学情精准确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
2.课中探究,“线上体验+线下探究”的任务驱动式混融教学。基于课前的双线资源应用型混融教学,利用线上测评资源和同辈群体困惑解析等活动资源的数据反馈,教师已经对学情有了比较精准的把握,对学生已有经验和存在的疑惑有了充分的了解。在课堂中,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课程学习主题,教师采用线上课堂管理、发布任务;线下围绕任务分组,设置问题,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实现“线上体验+线下探究”的任务驱动式混融教学。
例如:在进行《技能探索》这一学习主题时,通过线上课前预学,学生们带着困惑“求职时,我有什么样的能力”来到课堂,第一步通过教师讲授明确能力与生涯发展的关系;第二步,学习通过平台发布活动“夸夸我自己”,设置两个问题,让学生们课堂中进行自我探索;第三步,学习技能分类,通过发布小组任务“他人眼中的我”,逐步探索自己有哪些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第四步,通过活动“撰写我的成就故事”,发现自己更多擅长的技能,小组分享展示,巩固所学。
3.课后延伸,“线上拓展+线下实践”的同步实践型混融教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本来就是一门实践应用型课程,因此教学不能仅仅止步于课堂,更重要的是课后应用与拓展,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拓宽途径和场域帮助学生去实践应用。因此,在课后延伸环节,我们采取的是“线上拓展+线下实践”的同步实践型混融教学。例如,同样是《技能探索》这一学习主题,课后,我们会在线上平台发布活动“了解职业对技能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未来职业去进行生涯人物访谈,或者登录权威招聘网站去搜集针对不同职业对技能的要求,并进行有关记录,做成励志卡,从而根据目标职业的要求去培养和发展个人技能。这种方式与让学生做书面作业的方式相比较,既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实践课堂的参与度与职业规划的自信心。
(二)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应用优势
1.课堂:由教书的课堂转向数字化学堂。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是以线下课堂理论讲授为主,教师在台上讲得热火朝天,学生在下面听得一头雾水,甚至有学生自嘲“下课了就把知识还给老师了”。那么如何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深度学习,打造高效课堂呢?互联网背景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结合00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特点和习惯,线上学习的形式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同时线上教与学的启动也能更好地为线下教学提供学习准备和信息拓展。实施线上线下活动贯穿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扩展了传统课堂教与学的时空[4]。对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而言,围绕双线展开教学,使线上教学应用常态化,让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共存共生互融,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提供更精准的教学资源,设计更丰富的教学活动,供给不同专业个性化的实践指导,催生双线混融教学的新体系,可以促使高校课堂由教书的课堂转向线上线下共生的数字化学堂。
2.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向指导自主学习。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曾说过:“整个教育只是让人做好准备,去直面生活中各种磨难的挑战,用有效的观念和恰当的行动去把握眼前的每个机会。”换言之,也就是让学生拥有“智慧”,即把握知识的方式,如何处理知识,如何选择如何去解决相关问题,如何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接经验更有价值。因而,衡量教育的价值并不是教师塞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拥有“智慧”,在知识面前保持自由,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转变理念,做注重实用的教师,由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转向指导学习的“引导者”。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中,无论是课前预学的自测,还是课中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再到课后拓展的实践环节,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引领。
3.学生:由接受者和听者转向主动探究创新者。双线混融教学可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环境,并且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参与真实生活和专业实践的个性化高阶学习辅导。不仅在认知领域可以强化学生对核心学术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且还可以在人际领域获得教师、同学、职业人以及职业规划师等人士的支持和帮助,构建学习共同体;同时还可以利用线上的优质资源和慕课等帮助学生建构学习的新机制,帮助学生实现由被动的听课者转为主动探究规划的创新者。
三、基于双线混融教学,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新生态
(一)以能力提升为导向,丰富线下课程内容和方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素养的发展,教师需要对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优化和创新,以便可以更加符合瞬息变化的世界发展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将更多先进的教学器具和教学理念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混融教学法能更加促进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抽象枯燥的基本理论知识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有机融合,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理念,养成问题意识和探究思维,在学习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深度学习,实现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
(二)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线上课程资源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创业课程不仅需要传统的线下教学,更应该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融式教学方法,则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线上课程资源,通过在平台链接测试系统、发布案例和微课资源、进行课堂考勤、练习和各项评价数据搜集,再结合线下问题驱动、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项目组队实战等互动性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进行双线混融教学,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新生态。
(三)利用云平台集体备课,打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虚拟教研室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较为复杂,综合多学科、不同专业,因此各高校可以采取组建校内课程教学团队授课的方式,采取集体备课的教研形式。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在某些专业领域的备课压力,又能使课程教学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腾讯会议、钉钉会议和超星学习通等云平台,加强不同高校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定期教研活动,借助团队力量合作攻关,打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络虚拟教研室,促进优质资源、优质师资、优质课堂的充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