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专注·拓展
2022-05-28卢静月
卢静月
【编者按】“交流平台”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全新教学板块,该板块围绕本单元教材中出现的语言形式、语文知识以及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探究、梳理和交流,拓展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专辑的这两篇文章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上都有自己的亮点,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统编教材中的“交流平台”主要承担梳理学习重点,总结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并展示发现成果的任务,同时,它也是打通阅读与表达的桥梁。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在每册的“语文园地”中,几乎都安排了“交流平台”;而在习作单元中,“交流平台”则是处于精读课文与“初试身手”之间的一个教学板块。这足见“交流平台”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先认真解读“交流平台”的内容,弄明白编者意图,再根据具体单元内容和学情,适时开展“交流平台”教学。
一、在梳理中辨析
从整体内容看,“交流平台”一般是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的,但仔细梳理会发现,尚有一些“交流平台”的内容比较特别,它不是总结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方法,而是阶段性地总结一般性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显然,这些非单元语文要素的“交流平台”内容也值得梳理出来。
从下表所列内容看,在6次非单元语文要素的“交流平台”内容中,有4次集中在六年级,所涉及的内容明显带有总结小学阶段的一些学习方法与习惯,如读懂古诗词、做课堂笔记等学习方法与习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内容与单元语文要素相比,并非不重要,而是如朗读课文一样,属于需要经常性训练的内容,这也是它们被列入“交流平台”的重要原因。
编者这样安排的意图何在呢?笔者的理解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学习的语文要素,并非是全部的语文知识、能力、方法,而是一些适合以螺旋上升来呈现的系列性知识,如复述故事系列、概括内容(观点)系列等。这样,每个单元甚至每篇课文的语文要素就是一个个学习点,也就是一课一得。多个点循环下来,就形成了相关的知识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课一得指向的是教学重点,重点之外还要涉及其他方面的语文知识学习。这些语文知识虽然是非重点,但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的方法、习惯;如果这些非重点的语文方法、习惯的训练得不到重视,一课一得的落实就无法得到保证。
以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在习作中,如何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为例。从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的关系看,它涉及的单元语文要素有“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等。仅以“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语文要素来看,如果学生在阅读时积累了课文中的一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却不能在平时的习作中学习运用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那么,时间久了,学生所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就成了堆在学生语言“仓库”里的废料,什么用处也没有,积累的功夫就白费了。不难看出,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需要借助有效运用才能体现出相应的价值,否则,学生在一课一得中的所得也是非常有限的。
在笔者看来,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说的不仅是语言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而良好习惯的养成,仅靠一次、两次的训练,是绝对做不到的。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开展训练,把相关训练如影随形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使学生在语言积累上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基于以上梳理,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的“交流平台”需要专注,应将“交流平台”的内容渗透到单元教学的多个层面、多个环节中,毕竟它们体现的是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而聚焦非单元语文要素的“交流平台”则需要延伸与拓展,应将这些“交流平台”的内容适时融入本学段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相关学习中。
二、在专注中落实
既然为数众多的“交流平台”内容都是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毫无疑问,单元语文要素是“交流平台”的教学绕不开的话题。那么,如何使“交流平台”的教学有助于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呢?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单元语文要素与“交流平台”之间的关系。单元语文要素都是在单元页以简练的话语呈现,再经过每课的课后练习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进行对接与细化,通常情况下,都是以编者意图来呈现内容;而在“交流平台”中,多数都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单元中具体的課文学习为例,或交流相关的学习体会、收获,或提示相关的学习方法、路径,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总结相关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收获。这样一来,教师的相关研读既需要与编者对话,又需要与学生对话。与编者对话,一是从纵向上弄清楚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在所处语文知识系列中的位置,确定教到什么程度;二是从横向上梳理出与其他语文要素的联系,避免出现孤军深入。而与学生对话,重点是弄清楚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的需求、学习的空间等,这样在引导学生学习“交流平台”的内容时,才能针对单元语文要素,有效开展总结与提炼,进而达成教学目标要求。
其次,教师要寻找不同类型的“交流平台”的有效教学策略与路径。梳理统编教材中的“交流平台”可以发现,以对话交流式呈现的“交流平台”居多。这样的“交流平台”,适宜采用学生充当小组伙伴角色的策略。学生自己先选一个对话中的角色在小组中参与交流,再自己从课文中提取类似的表达进行理解,最后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或提炼出自己理解的学习方法。进入高年级,以读写例话式呈现的“交流平台”变多。这样的“交流平台”,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举例解决,最后进行总结。因此,这样的“交流平台”适宜采用读读议议的策略,即先读懂例话所谈的理解方法,再议议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虽然说“交流平台”有多种呈现方式,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策略和路径,一旦形成一定的规律之后,学生就能逐渐地进入自主学习的境地,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就得到了突破。
三、在拓展中交融
“交流平台”的教学在单元教学中不是孤立的,而是要有机地融入单元其他内容的教学中,有的是在预习阶段,有的是在文本细读中,有的是在复习中。除此之外,“交流平台”的学习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尤其是针对前面梳理的结果,教师可以因课制宜地在编者安排的“交流平台”学习内容之外,再设计辅助型的“交流平台”学习内容,形成互动交融的局面,让“交流平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方法以及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平台。
首先,在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内容时,要适度拓展非单元语文要素方面的内容。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交流平台”,针对的是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采用的是“示例+对话”的呈现方式,示例的内容是从课文中提取的有新鲜感的句子,对话的内容是学生如何关注这些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可以就本单元出现的重要学习方法,设计非语文要素内容的“交流平台”,如“从《花的学校》中找出有新鲜感的句子,看看它们是采用什么方法表达的。仿照着说一说、写一写”。这样的辅助性“交流平台”设计,不需要注重系统性,以强调有机融入为最佳。
其次,对非单元语文要素“交流平台”内容的学习,要从两个方面落实。一是“交流平台”的学习要前后呼应。前面年级所学的“交流平台”内容,要在后续年级的学习中巩固、延伸。如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不仅在三年级学习,在后续的学习中都要学以致用。后面年级所学的“交流平台”内容,也要在前面年级的学习时注意细化与铺垫。如怎样做课堂笔记是六年级学习的内容,从三年级甚至从一、二年级就要开始训练学生学习做课堂笔记。二是要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就该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自主开展“交流平台”式的学习,这样既可以总结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方法,又可以提高学生“交流平台”的自主学习水平。
总之,在统编教材“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教师要紧贴单元教学,灵活选择教学策略和路径,在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和培养语文综合能力上双管齐下,让学生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和训练,达到在交流中发展自己、在总结中提高自己的目标。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翠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