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沟通模式及心理干预在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整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2022-05-28王莲邓巍刘晨晨张辉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

王莲 邓巍 刘晨晨 张辉

[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沟通模式及心理干预在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整形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將2013年1月-2021年1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整形修复术的96例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创伤后成长情况[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分]、心理状态[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评分]、病耻感[社会影响量表(SIS)评分]、面部表现[中文版临床面部评价量表(FaCE)评分]。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PTGI、FaCE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SSNS、SI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沟通模式及心理干预应用于接受整形修复术的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中可表现出显著干预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创伤后恢复及心理状态的调节,减轻其内心病耻感,同时有助于患者面部各项表现的改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面部软组织损伤;整形修复术;个性化护理沟通模式;心理干预;病耻感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22)04-0151-04

Application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Communication Mode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Plastic Repair Ter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Soft Tissue Injury

WANG Lian1,DENG Wei2,LIU Chenchen1,ZHANG Hui2

(1.Eye and Mouth Ward;2.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Liaoni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Shenyang 110016,Liaoni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communication mode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plastic repair surgery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soft tissue injury.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facial soft tissue injury who underwent plastic repair surgery in the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3 and January 2021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personalized nursing communication mode on the basis of interven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PTGI)], mental status [Mental Status Scale in Non-psychiatric Settings (MSSNS)], stigma [Social Impact Scale (SIS)] and facial performance [Facial Clinimetric Evaluation (Fa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4w of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4w of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PTGI and FaC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cores of MSSNS and S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scores were lower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communication mode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has a significant intervention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facial soft tissue injury undergoing plastic repair surgery, and can help promote the post-traumatic recovery and the adjustment of mental status and reduce the internal stigma,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facial performance of patients and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E55A3C2D-962D-46DF-84F5-495BFC8BEF02

Key words: facial soft tissue injury; plastic repair surgery; personalized nursing communication mod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tigma

面部作为人体外观中最受关注的外露部位,其在各类意外事故中易受到外力损伤,患者不仅遭受生理创伤,亦可因面部发生功能障碍、容貌损伤而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1-2]。随着美容医学的发展,临床对此类患者实施进一步整形修复术,从美学角度出发对伤口进行评估,确定手术方案,在确保创面治愈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满足患者面部容貌修复的需求[3-4]。上述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接受整形修复术的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在术后仍会面临一定的负性心理状态加重及社会功能减退的不良现象[5-6],提示需进一步配合有效的护理沟通和心理干预以减少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术后恢复。本次研究将个性化护理沟通模式及心理干预联合应用于接受整形修复术的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护理中,并取得不错的反馈,现将所得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21年1月,将96例于笔者医院接受整形修复术的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为22~56岁,平均(37.56±7.18)岁;交通伤35例,摔伤7例,锐器伤3例,殴打伤3例;专科及以上者14例,高中25例,初中及以下者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20~54岁,平均(37.31±6.95)岁;交通伤36例,摔伤5例,锐器伤4例,殴打伤3例;专科及以上者13例,高中24例,初中及以下者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赫尔基辛宣言》原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存在面部软组织损伤情况,且拟于笔者医院接受整形修复治疗;②具有正常沟通理解能力,可配合完成相关护理工作及问卷调查者;③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部位严重创伤者;②合并精神疾患;③存在颌面部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心理干预,具体包括术前访视、口头健康教育,术后予以常规药物指导、创口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指导、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抗感染等干预措施,在患者出院后设立健康咨询热线,以供患者及家属咨询相关术后恢复问题。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沟通模式。①术前评估及个性化沟通:由护理人员对入院患者展开个性化评估,重点就患者创伤类型、社会属性、家庭特点、性格特点等信息进行了解,可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相关信息,为自身个性化沟通作准备。随后可于恰当时机安排一次与患者的访谈,针对患者面部损伤病情交流,了解其当下内心感受以及对整形修复手术的预期看法,随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扶慰,并主动告知患者面部损伤的整形治疗现状以及现代整形修复术较以往整形术的优势,同时将手术实施医生及麻醉医师详细工作经验及表现告知患者,减少患者内心对手术的不安及抵触,同时可依据患者性格特点,予以相应的鼓舞,引导其改变对面部软组织损伤修复的悲观认知;②个性化心理干预:由护理人员依据首次访谈沟通所得内容确定患者负性心理产生的源头,并根据患者自身性格特点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通过术前不定时访视对其负性心理进行调节,可通过宣传院内整形修复成功案例为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亦可通过及时解答患者疑问等方式使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减少对手术的担忧,同时可引导家属增强对患者的正性心理支持,减少因家属过于担忧、焦虑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護理人员亦需将患者详细信息告知手术室护士,在进入手术室后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并对手术室环境进行介绍,引导其迅速熟悉环境。在手术中,医护人员可通过言语鼓舞、告知手术情况等方式对清醒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减少其术中焦虑感受;③术后个性化沟通:术后由护理人员选择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再次展开交流,可专门设立护患访谈室减少外界干扰,进入访谈室后,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手术实施情况进行客观转述,使患者了解到手术修复治疗后可能出现的正面效果,同时肯定患者自身在面组织损伤治疗中良好配合表现,随后护理人员可依据患者实际家庭情况、工作状态等内容告知患者其在面组织损伤发生前后的自身价值并未受外观影响,术后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生活习惯、用药、心理指导更利于自身恢复,引导患者建立对自身面部损伤、整形修复手术的正确认知,减少自责、自卑等负面情绪;④院外个性化沟通: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提前构建微信延续沟通渠道,在其出院后,护理人员可定期通过微信平台向患者推送整形手术后居家照护知识指导相关知识,亦需加入心理引导、健康心态重塑、健康生活理念相关的文章,引导患者在院外护养过程中保持情绪畅快、行为积极健康等状态,以改善损伤修复状态。

1.4 评估标准

1.4.1 创伤后成长情况: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创伤成长情况,该量表涉及与他人关系、新可能性、个人力量、精神变化、生活欣赏等评估方面[7],共包含条目21项,每项0~5分,总分0~10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创伤后成长情况越良好。

1.4.2 心理状态: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ental status scale in non-psychiatric settings,MSSN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该量表涉及抑郁、焦虑、愤怒、孤独等评估方面[8],共包含条目38项,每项0~4分,总分0~152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E55A3C2D-962D-46DF-84F5-495BFC8BEF02

1.4.3 病耻感:用社会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病耻感,该量表涉及社会排斥、经济歧视、内在羞耻、社会隔离等评估方面[9],共包含条目24项,每项1~4分,总分24~9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病耻感越强。

1.4.4 面部表现:用中文版临床面部评价量表(Facial clinimetric evaluation,FaCE)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创伤成长情况,该量表涉及面部感觉、面部运动、口腔功能、眼睛感觉、社会功能等评估方面[10],共包含条目15项,每项0~5分,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面部健康表现越良好。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组内同期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创伤后成长情况比较:干预4周后,两组PTGI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干预4周后,两组MSSNS各项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干预前后病耻感比较:干预4周后,两组SIS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干预前后面部表现比较:干预4周后,两组FaCE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整形修复术虽可最大程度依据整形外科创伤处理原则保证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创面修复效果,但由于患者自身认知不足、面部容貌受损等原因导致在整形修复术实施前后出现明显的不良心理反应,部分患者可表现出明显的病耻感及社会功能减退。因此,单纯的手术修复在短期社会功能重建方面不具优势,应当辅以合理护理沟通和心理干预方法以减少患者负性情绪[11,5]。但目前临床在美容医学方面的心理护理关注度仍然不够,常规心理干预难以兼顾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患者在接受整形修复术早期仍然面临较多的负性心理状态,使其在创口维护、配合治疗方面表现不佳[12],影响修复效果。

个性化护理沟通模式是基于个性化护理理念的干预模式,其可通过不同时期的沟通交流使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生活习惯、疾病状态、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适宜不同病情阶段、治疗方式、心理状态的沟通咨询,减少患者在疾病治疗中的不确定感及负性情绪,目前已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干预中,并取得显著效果[13]。

本次研究中,经4周干预后,两组PTGI、FaCE评分有所升高,其中观察组评分升幅更为显著,提示个性化护理沟通模式及心理干预应用于接受整形修复术的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中可有效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情况,改善面部表现。分析其原因在于在该护理方案下,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个体信息进行全面了解,随后通过亲切访谈一方面拉近与患者距离,另一方面可明确患者创伤后心理状态,了解面部软组织损伤对患者产生的主观影响,随后在术前、术后根据患者不良心理产生的源头开展系列个性化沟通、心理干预,纠正其对面部软组织损伤修复的悲观态度,减少患者修复效果达成前对自我外观的过度关注,引导其接受损伤现状,积极配合整形修复治疗,并通过知识普及、案例分析提高对整形修复术的信心,在患者出院后仍通过微信平台予以适时的健康指导,使患者面部损伤恢复情况得以改善。

本次研究中,经4周干预后,两组MSSNS、SIS评分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提示个性化护理沟通模式及心理干预应用于接受整形修复术的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减轻病耻感。分析其原因在于面部软组织受损的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及病耻感等负面情绪,在面部外观受损的情况下更易引起他人注意,在进行整形修复术治疗前对整形方案亦可能持不信任态度,而个性化护理沟通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产生负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及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个性化护理需求,并通过贯穿手术实施前后各个时间节点的个性化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历程,适时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在手术前后负性情绪得到有效消减,而同时护理人员亦通过案例分析等知识普及方法协助患者正视面部组织损伤,建立对整形修复的信心,减轻病耻感。

综上所述,对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沟通模式及心理干预应用于接受整形修复术有助于其创伤后恢复及心理状态调节,可在减轻病耻感的同时保证面部表现得到显著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黄娜,文辉才,付建华,等.局部皮瓣在面部软组织缺损美容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30(4):47-49.

[2]魏蜀一,李明,王传林.颜面部动物咬伤伤口美容缝合处置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21,37(2):165-170.

[3]王際刚,李欣,李秀丽,等.复合皮移植术联合磺胺嘧啶银在烧伤整形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9,47(4):400-403.

[4]岳瑞香,郭志权,魏民,等.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烧伤后瘢痕[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7,8(5):43-45.

[5]杨春玲,程然,康洪翡.渐进式健康教育联合同理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乳房整形患者美容效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2):167-170.

[6]梁艳,宋娜娜,郭彩铃.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对急诊面部外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影响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4):159-161.

[7]汪际,陈瑶,王艳波,等.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的修订及信效度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14):26-28.

[8]齐艳,刘晓红,邓光辉,等.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编制及试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6):673-676.

[9]管晓萌,孙涛,杨华,等.社会影响量表中文版应用于尿失禁患者羞耻感的信效度测量[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1,26(4):63-65.

[10]王关卉儿,谢祥,潘柏林,等.FACE-Q量表评估全面部除皱术的近期和远期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21,27(1):24-28.

[11]Durket E,Kersh K,Dembek K, et al.Influence of plate type and placement on the immobilization of bilateral equine mandibular osteotomies: Ex vivo study[J].Vet Surg,2019,48(8):1450-1455.

[12]华英,陈亚蓉,张怡.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及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2019,34(2):87-89.

[13]白春娟,孙旭华,尹芬.个性化平行沟通模式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3):512-513.

[收稿日期]2021-06-18

本文引用格式:王莲,邓巍,刘晨晨,等.个性化护理沟通模式及心理干预在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整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4):151-155.E55A3C2D-962D-46DF-84F5-495BFC8BEF02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相关主体培训研究
人文护理对“三无”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