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2016-08-19徐春梅
徐春梅
【摘要】 目的 探究肝硬化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68例肝硬化患者, 根据入院不同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26例, 有效6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显效19例, 有效10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5.3%,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25例, 满意9例, 不满意0例, 总满意率为100.0%, 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 满意6例, 不满意16例, 总满意率为52.9%,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方法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护理, 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对患者造成的印象等都大大的改善, 驱散患者心理阴影, 为患者心房输入阳光, 帮助患者树立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信心意义重大。
【关键词】 心理干预;肝硬化;常规护理;应用体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162
科学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 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上升,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升,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 人们的追求及欲望也在不断上升和增长着, 心理承受的压力也在日趋增大;导致近年来肝硬化发病率日益频繁, 对我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内科,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 其是在一种或多种肝脏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导致的弥漫性肝部损伤[1]。对于肝硬化临床表现而言, 主要症状为门静脉高压、内分泌高压、消化道和肝功能障碍以及全身不适的症状。对于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而言, 肝硬化的影响非常严重, 并且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 对肝硬化患者而言, 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治疗方法对其的康复至关重要。为了对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临床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 对本院收治的6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观察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选取的6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47例, 女21例, 年龄最小24岁, 最大78岁。平均年龄49.6岁。其中酒精性肝硬化16例, 病毒性肝硬化52例。根据入院不同时间,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4例。
1. 2 方法 首先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 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和预防并发症、合理膳食、平衡营养、抗肝纤维化等为具体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并结合护理对患者造成的印象调查。在护理了一段时间后, 在一定程度上, 两组患者病情都有所好转, 这就证明住院环境是重度肝硬化患者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一些心理产生焦虑、恐惧现象的患者进行耐心、热情、细致地开导, 为患者阴霾的心理区域注入温暖的阳光, 帮助患者驱散心理阴影, 积极、乐观、向上地对待自身病情。使患者自信、坦然的接受现实, 激发他们与病魔做抗争的勇气和决心以及信心。
对于心理状态感观, 时常抑郁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热情、耐心、积极地与他们进行交流, 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充分地表现出对患者的同情和关爱, 积极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博得信任, 使患者敞开心扉地与自己进行交流, 从而深入了解到患者病情, 根据病情采取有效的必要措施进行整治。通过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利用积极的、温暖的语言开导患者消极心理;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传递将正能量, 用阳光的心态感染患者, 驱散患者心中“雾霭”, 缓解患者消极情绪, 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
开导法的成功运用, 可使患者的身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 使患者心理感受到一种潜在的舒适和快乐, 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希望和信心, 从而拥有健康的心态和斗志与病魔顽强抗争。护理人员要联系患者家属, 通过与患者家属进行思想交流、沟通, 使其家属明白应该怎样照顾患者, 使家属能够积极、密切地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全方位辅助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主观臆断, 感觉自己病情大有好转, 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运行,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肝脾缩小;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都有所好转, 肝功能得到改善, 并且明显腹水减少;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没有得到任何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和护理后, 观察组显效26例, 有效6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1%, 对照组显效19例, 有效10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5.3%,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观察组非常满意25例, 满意9例, 不满意0例, 总满意率为100.0%, 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 满意6例, 不满意16例, 总满意率为52.9%,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现阶段的临床护理中,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其病非常难治愈, 而且病程较长, 对患者的整体身体功能损失较大;并对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和恶性制约[2, 3]。由于该病使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进行治疗, 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压力。肝硬化的不利影响因素纷繁复杂, 面对这种挑战, 患者很容易在心理上累积压力, 纵使压力日渐上升, 对身体器官及心脏功能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烦躁等的不良情绪, 这些患者的不良情绪严重制约了患者病愈效率, 甚至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实施心理干预是肝硬化的临床治疗非常必要的一项措施。将患者的心理阴影及不良情绪进行排解, 缓解了消极情绪, 使患者的身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将患者消极的情绪逐渐驱散, 使患者树立康复的希望和信心, 从而拥有健康的心态和斗志与病魔顽强抗争, 提升了治疗效果[4, 5]。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得到一定程度的缩减, 为患者及其家属大大节约了开支, 释放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对于用药方案的确定, 应密切结合患者病情进行, 对用药特点进行格外重视, 在保证药物疗效能正常发挥的基础上, 结合患者现实情况中的经济能力, 在进行治疗时应尽量用经济实惠、优质、高效的药物。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 可将经济压力除外, 选择不良反应小, 高档次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良好心情的激发, 从而促进患者病愈。
对于肝硬化患者疾病的特点进行考虑, 发现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 应对患者的饮食、用药、运动、休息等方面进行注意, 加强对患者这些方面的良好护理。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障碍因素, 对该患者的消化系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因此, 在对患者的饮食护理方面, 应选择较高热量、容易消化、优质的蛋白、脂肪含量较低和没有刺激性的食物。对于患者的腹水情况, 应选择低盐或无盐的食物对患者进行摄入。护理人员应该树立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及时地叮嘱和监督患者按时、保质服用药物。
对于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一项措施。将患者的心理阴影及不良情绪进行排解, 缓解了患者消极情绪, 使患者的身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将患者消极的情绪逐渐驱散, 使患者树立康复的希望和信心, 从而拥有健康的心态和斗志与病魔顽强抗争, 提升了治疗效果。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得到一定程度的缩减, 为患者及其家属大大节约了开支, 释放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100.0%, 对照组总满意率为52.9%,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方法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护理, 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对患者造成的印象等都大大的改善, 驱散患者心理阴影, 为患者心房输入阳光, 帮助患者树立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信心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周雪明.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改善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 2014(9):34-36.
[2] 阳力清. 护理干预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82例中的应用分析.中外医疗, 2011, 30(10):149-150.
[3] 郭桂珍, 关家敏, 张可茹. 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效果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7): 68-70.
[4] 董琳君, 赵存焕. 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全面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4):74-75.
[5] 冯碧英.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中国医药科学, 2015, 5(15):135-137.
[收稿日期:201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