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20例内科临床治疗思考
2022-05-27张绪特
张绪特
青岛市即墨区田横卫生院,山东 青岛 266211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气促、咳嗽、胸闷等,采取药物治疗方法可使患者的症状逐渐减少,对疾病有效控制[1]。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日趋多样化,医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临床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ˉ2019年7月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0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0例、观察组1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患5例、女患5例,平均年龄4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患8例、女患2例,平均年龄42岁,比较各组临床治疗效果。(1)入组标准: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均与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相符,患者的资料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当患者入院后,对其资料归纳收集了解患者病情,根据病况制定针对性治疗的方案,改善患者的临床不良指标。
两组患者采取抗生素、氨茶碱解痉平喘治疗。
对照组采取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每次100~200ug,每天2次[2]。
观察组在此基础双采取孟鲁司特钠治疗,每次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3]。
对两组患者持续治疗一个疗程。
持续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患者的各项体征密切关注并详细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软件版本为SPSS19.0,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检验使用c2;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使用t;数据分析P<0.05,则说明符合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评定 ①在治疗期4周后,对患者的护理效果予以评价。将患者哮喘发作的次数、遵医嘱、再次住院等事件详细统计,以做分析。②检测患者的气道功能指标,其主要包括昼夜变异情况、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指标(FEV1)、最大呼吸气流量指标(PEF)的增加值和FEV1)占其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情况。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 对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对照组中显效患者2例、有效患者5例、无效患者3例,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中显效患者4例、有效患者5例、无效患者1例,总有效率90.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
2.2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 对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临床满意率60.00%;观察组患者临床满意率90.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
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
2.3 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咳嗽、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
表3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4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
表4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2.5 对照两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治疗前,两组IgE、TGBˉβ1、ILˉ4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治疗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改善,两组对照,联药组改善程度更优越,P<0.05,详情见下表:
表5 两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对比(±s)
表5 两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对比(±s)
ILˉ4(ng/L)T1 T2 T1 T2 T1 T2观 察 组 (n=10) 1610.2±245.2 709.3±152.4 432.1±89.7 310.4±5.67 120.1±4.26 55.1±4.5对 照 组 (n=10) 1611.3±243.1 1058.2±121.3 433.2±89.6 376.2±4.3 120.2±4.31 87.6±3.7 Ig E(ku/L) TGBˉβ1(ng/L)
2.6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中咳嗽患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中咳嗽患者1例、胸闷患者1例、呼吸困难患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
表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7 两组患者气道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PEF的增加值、PEF/FVC较常规组远远较高,(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且该组的昼夜变异程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表 两组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表7 两组患者的气道功能指标情况(±s)
表7 两组患者的气道功能指标情况(±s)
组别 例数 昼夜变异程度(%) FEV1(L) PEF的增加值 PEF/FVC观 察 组 10 11.04±1.03 2.54±0.31 62.74±6.81 83.16±10.17对 照 组 10 19.24±2.21 1.93±0.32 45.25±4.52 73.43±8.51 T 值 / 20.3331 8.0997 12.6594 4.3408 P值 / <0.05 <0.05 <0.05 <0.05
2.8 对比两组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
2.9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分值 临床治疗前,观察组评分为(2.21±0.89),对照组评分(2.21±0.82),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备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为(1.68±0.61);对照组治疗后评分(2.07±0.8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以呼吸道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该疾病的发生与气道高反应性息息相关,治疗难度相对较高[4]。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兼具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两种药物,将其应用到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可起到一定抗炎作用,增强内皮细胞的稳定性,使患者的肺功能得以改善。孟鲁司特钠的应用还可调节患者免疫失衡、缓解气管炎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5]。为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力度,此外,对患者个人的档案有效建立,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情况、病史、诊断方式、治疗方式,通过档案的建立可帮助医生和护理人员及时观察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护理依从性。为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还应定期组织健康宣教活动,向患者家属普及支气管哮喘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对策,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此外,医院还应对护理人员加强管理培训,帮助其掌握更多护理技能与理论知识,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构建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PEF、PaO2、PaCO2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发生率为30.0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ˉ7]。
综上,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采取内科治疗方法,可提高临床干预效果及满意度,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使患者症状得到早期得到缓解,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