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已生育女护士生育胎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5-27吴银银窦俊凯王晓晔万菁菁陶秀彬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女护士年收入生育率

吴 芳 吴银银 马 原 窦俊凯 王晓晔 万菁菁 陶秀彬

过去几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降,2020年出生人口数比2016年减少586万[1],2019年人口出生率为10.48‰,创1949年以来新低[2]。并且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预计从2022年开始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3-4]。人口结构的改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为改变这一现况,我国出台鼓励生育政策。据《2019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5]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注册护士410万人,其中女护士占比为98.0%,是医疗系统的主力军。三胎政策的发布,以期推动我国人口健康发展。本研究旨在调查了解已生育女护士的生育胎次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有关部门推动三胎政策落实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6—7月从安徽省13个城市部分三级甲等医院抽取已生育女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告知其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征得同意后使用问卷星匿名填写,要求其按照自身真实情况认真填写,经筛选后最终纳入4 234例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已生育女护士,年龄≤50岁。排除标准:男性,年龄>50岁,实习生。

1.2 调查工具及内容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咨询专家,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1)个人基本情况:研究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每月平均夜班数及身体状况等;(2)家庭情况:生育二胎前家庭年收入、住房面积、是否与长辈同住;(3)生育情况:婚育情况、一胎性别、分娩一胎时年龄、一胎生产方式等。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4 234名适龄已育女护士中,20~29岁542人,30~39岁3 123人,40~49岁549人。只育一胎2 507人,占比59.21%;已育二胎1 727人(包括正怀二胎的护士),占比40.79%。见表1。

2.2 女护士生育二胎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籍贯、工作年限、是否是独生子女、家庭年收入及住房面积、是否与长辈同住、是否有父母帮衬、养育宝宝占家庭支出、一胎性别、一胎生产方式是已育女护士生育胎次的影响因素。见表1。

表1 已育女护士一般情况有生育胎次单因素分析Tab.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birth order of female nurses who have given birth

2.3 女护士生育二胎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生育二胎为因变量,年龄、籍贯、工作年限、是否是独生子女、生育二胎前家庭年收入及住房面积、是否与长辈同住、父母能否帮助自己、养育宝宝占家庭支出、一胎性别、一胎生产方式为自变量,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育二胎前年龄30~39岁、非独生子女、生育二胎前家庭年收入越多及住房面积越大、与长辈同住、有父母帮衬、一胎性别是女孩是女护士生育二胎主要积极因素。见表2。

表2 已生育女护士生育胎次多因素分析Tab.2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birth order of female nurses who have given birth

3 讨论

21世纪初,全球生育率在加速下降,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生育率都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世界平均生育率从1950年的5.05‰下降到2015年的2.49‰[6-7],预计到2100年稳步降至1.66‰,远低于最低比率的人口更替水平(2.1‰)[8]。2021年我国的生育率总和也处于较低水平(1.3‰),有学者预测在2025年我国将出现人口负增长[9-10]。不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社会人口问题[11]。女护士作为医疗卫生系统的主力军,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其一般生育意愿较低。本研究立于“三孩”国策背景,调查安徽省13市部分三甲医院已育女护士生育胎次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推动“三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4 234名已育女护士中只育一胎2 507人,占比59.21%;已育二胎1 727人,占比40.79%。低于盘水市及江苏地区女性的二胎生育比例[12-13]。该结果原因可能与护士的特殊职业有关,工作忙、压力大、作息时间不规律,24 h三班制的工作特点不利于对孩子的照顾[14]。本次研究发现,30~39岁女护士二胎生育比例最高,为45.7%,小于30岁护士可能有生育意愿,但还未做好充分准备;大于39岁护士可能考虑到高龄产妇的危险性而放弃,这与张惠芳等[15]调查结果一致。非独生子女的二胎生育率比独生子女高,靳永爱等[16]调查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结果,因从小在兄弟姐妹们的陪伴中长大,可能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促使她们更愿意生二胎。

本次研究表明家庭年收入和住房面积是生育二胎的影响因素,当下养育孩子成本高,尤其是孩子的教育方面,从“胎教”到“早教”再到各种兴趣班及课外补习班,每一项花费都是家庭中的较大支出。本次调查发现,有65.78%的家庭养育孩子经费超过家庭支出的30%,30.04%的家庭超过50%。育儿成本较高,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生育胎次的重要因素,经济条件越好,二胎生育意愿越大[17]。同时住房面积大于120 m2的护士二胎生育率更高,从某种程度来说,住房面积反映了家庭的经济条件。

与刘晴等[18]研究结果一致,与长辈同住并且父母能够帮衬自己的护士二胎生育率更高。当下社会我国女性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受“男主外,女主内”的束缚,结婚生子后依然走向职场,肩负家庭和工作双重责任[19]。很多职业女性白天工作较忙,无暇顾及孩子,特别是护士高压力、高风险、频繁倒夜班的工作性质,不仅需要家人精神上的支持,护士是否能够照顾孩子也是生育胎次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表明,一胎性别是女孩是女护士是否生育二胎的重要影响因素,相比于一胎是男孩,一胎是女孩的女护士生育二胎的可能性更高。周星星等[20]在调查医学院的青年教师时发现45%的人表示一胎是男孩则没有生二胎的打算。可能是由于传统性别观念“重男轻女”思想强化了女性生育男孩的生育意愿。女性越是认同传统性别观念,越倾向于多生育,越不赞成传统性别观念,越倾向于少生育。对于传统性别观念越认同,女性多生育的可能性越高[21]。也有一部分人表示,这与“重男轻女”思想无关,若第1胎是女孩,第2胎生育男女孩都可,反之若第1胎是男孩则害怕第2胎亦是男孩而加重负担[20]。但本次调查的护理人员生育双胞胎的比例较低,同时未对双胞胎的性别做细分,可能会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女性护理人员二胎生育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育三胎的低意愿。年龄、籍贯、是否是独生子女、家庭年收入及住房面积、是否与长辈同住、是否有父母帮衬、一孩性别是女性护理人员生育胎次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本研究调查的是护理人员当下的情况,当下的年龄不能代表该年龄段的二胎生育意愿以及当下的年收入也不能代表生育二胎时的年收入,故在一定方面存在不足。鉴于女性护理人员是医院的中坚力量,为推动三胎政策,相关部门应降低其工作压力、给予生育补贴、建立低龄托管班等措施,提高女护士生育胎次,改进新的生育政策下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推动三胎政策。

猜你喜欢

女护士年收入生育率
No.3 海底捞预计2021年最高亏损45亿元
我院30名女护士焦虑、抑郁、失眠影响因素分析及五音疗法干预效果评价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女护士心理健康风险与干预策略研究
韩国生育率创50年来新低
某三甲综合医院一孩女护士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浅析手术室男护士与女护士不同的带教模式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外籍妈妈提升德国平均生育率
最难成为1%人群的美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