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化干预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5-27吴丽香
吴丽香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高血压发病率不断提升,因此如何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目前该病主要依靠药物进行控制,但是实际调查发现患者对于高血压知识了解程度不高,无法正确按照医嘱按时服用药物,血压控制不理想,因此需加入相应的护理措施,提升治疗规范性[1]。全程化干预护理是一种集住院护理、院外护理与于一体的护理模式,在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规范性指导,同时将护理措施延伸院外,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疾病控制质量[2]。本文对全程化干预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对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以分组研究方式开展,将本院2020年1-12月期间自愿参与实验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以病案号单号、双号分组,病案号单号60例设为对照组,双号60例设为观察组。纳入指标:(1)知情同意,签署实验同意书;(2)门诊随访2次血压高于140mmHg/90mmHg[3];(3)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4];(4)均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排除指标:(1)各种类型的继发性高血压;(2)肝肾功能损伤;(3)实验前3个月发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4)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5)严重药物不良反应;(6)无完整的检查、就诊记录。退出指标:(1)妊娠、哺乳期;(2)使用其他利尿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降压中药治疗;(3)无法遵守实验中药物治疗方案。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配合常规护理措施,在住院期间给予科学完善的药物指导讲解疾病知识,使其认识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对疾病进行综合干预。
1.2.2 观察组在治疗期间配合全程化干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医院需结合患者的需求构建完善的院外服务体系,由2-3名专业医生、4-6名经验丰富护理人员组成,为患者提供院外指导方案。在服务小组成立后进行科学规范的培训工作,对高血压院外干预的内容进行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制定相应的护理方针,结合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制定不同的干预计划,确定上门随访、讲座以及微信护理等具体实施流程。
(2)在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全程为患者提供药物指导和病情监控,同时讲解全程化干预护理的实施过程以及必要性,收集患者基本病情、文化程度、年龄等聚集信息后设计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无缝对接的院外个性化护理,指导药物治疗,进行运动、饮食护理,每周1次电话随访监督药物、饮食等,并调节不良心理。同时安排患者定期复查,以保持血压的稳定性。
(3)在传统电话随访之外,善于使用新型的沟通工具例如微信等,建立微信群,在群中指导患者进行用药、运动打卡,及时发放一些饮食食谱,保持饮食清淡。讲解准确监控血压等步骤,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控,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用药、饮食习惯。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男女分布比例、年龄、病程时间。
(2)分析两组血压、血脂指标,通过舒张压、收缩、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进行指标对比。
(3)分析两组生活质量,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作为评估标准,对心理指标、生理指标、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进行对比,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理想。
(4)分析两组护理满意率,科室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量表,统计对此次护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
指标数据通过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测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指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时,两组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对比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指标
观察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以及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指标(±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指标(±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60 60舒张压(mmHg)92.12±2.33 84.12±2.45 18.328 0.000收缩压(mmHg)142.87±5.32 124.76±3.45 22.124 0.000甘油三酯(mmol/L)1.57±0.33 1.12±0.14 9.724 0.000总胆固醇(mmol/L)5.33±1.56 3.21±1.34 7.985 0.000
2.3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WHOQOL-100量表中心理指标、生理指标、社会指标、环境指标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分)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60 60护理前34.21±3.23 34.23±3.18 0.024 0.973护理后38.34±4.12 45.31±4.33 9.033 0.000护理前30.24±5.32 30.34±5.11 0.165 0.917护理后33.76±5.67 43.21±6.32 8.621 0.000护理前40.12±3.45 40.18±3.42 0.096 0.924护理后44.56±3.76 51.22±4.11 9.261 0.000护理前38.76±3.14 38.92±3.45 0.266 0.791护理后45.12±2.45 50.11±3.14 9.705 0.000心理指标 生理指标 社会指标 环境指标
2.4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对两组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观察组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所示。
表4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率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因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而引发疾病,发病后收缩压高于140mmHg,舒张压也高于90mmHg。作为内科疾病,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血压控制,可导致动脉硬化,发生在脑部、心脏、眼底等动脉时会出现脑血管病、心脏病、肾功能衰竭以及眼底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如硬化出现在狭窄脑血管则会出现大脑缺氧缺血,出现脑梗死[5]。对于终身性疾病,需长期、规律服药,但是实际研究发现,患者药物使用依从性不足,需配合规范性护理措施,对疾病进行科学管理[6]。
上文数据对比可见:观察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以及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WHOQOL-100量表中心理指标、生理指标、社会指标、环境指标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观察组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全程化干预护理成立专业的护理小组,结合患者综合情况设计个性化护理方案,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全程陪伴患者,在住院期间规范药物治疗[7],在出院后制定相应的随访方案,重视对心理的疏导,可以提升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更好的配合疾病治疗,提升血压控制质量;在护理中加入饮食、运动等护理措施[8],并通过新型的沟通平台建立微信群,进行打卡,做好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监督,可控制血脂,并提升生活质量;护理措施的实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以患者为基础考虑问题,制定合理性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从入院至出院整个流程的连续性护理,并将护理措施延伸至院外,使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性得到满足[9],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同时获得较好的护理满意率。而且该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患者形成一体化、长期、良好以及连续性的管理模式,对于疾病治疗起到积极作用[10]。
综上可见,高血压患者中使用全程化干预护理可以更好的对血压、血脂等疾病指标进行控制,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并保证护理措施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率,因此护理措施具有在临床推广普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