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常 寓教于行
2022-05-27孙冀萍
孙冀萍
课程思政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专业课教师是与大学生接触最直接、对话最集中的教师群体之一,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力量。
课程思政的实质:三度融合,全面育人。“审计学”课程着眼于培养未来的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专业胜任能力是审计师执业的双重保证。根据审计服务的特殊性,要成为合格的审计人员,需要保持超然独立的状态,并严格遵守执业准则,正所谓德才兼备。而要达到此种育人效果,课程思政必须尽力做到思政与专业有机融合,做到与专业课程的深度、广度、温度“三度”融合。
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合为魂,导向为重。根据审计学课程的主要特点和对专业胜任能力的严格要求,我对课程素质目标的定位是围绕以“经世济民、诚信品质、科学思维、致公情操”为核心的审计职业素养主线,以经世济民情怀、诚实守信美德、科学严谨精神、遵纪守法意识四个思政维度为导向,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思政元素的融入:春风化雨,润物無声。我在课前通过“雨课堂”的问答了解学生知识盲点。在讲授“应收账款函证”时,自然而然引入事务所被罚的案例,告诫学生在执业过程中要遵纪守法,否则就要承担相应处罚;再探究受罚原因,在于未能勤勉尽责、函证程序失效,于是顺势引出思政教育元素,教育学生保持职业谨慎,勤勉尽责。采用情景模拟方式学习应收账款函证范围、对象时,我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领会“重点论与两点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培养其系统思维。在学习函证过程控制时,通过设置陷阱引导学生深刻领会“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原理,做到防微杜渐,传承新时代工匠精神。在进行异常项目处理的环节中,我通过对异常审计程序的剖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意识、甄别能力,培养其思辨思维,进而促进学生职业伦理的养成。
课程思政的反思:砺学开拓,维实维新。审计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德育思想,而审计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也与课程思政的方向不谋而合。因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挖掘蕴含在审计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注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遵守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当然,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仍需更多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