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象力与灵感在国画创作中的实践性分析

2022-05-27刘亮

参花(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国画想象力事物

国画作品的成功与否,创造性是其很重要的一方面。国画创作要掌握一定的技法,笔墨语言要熟练,但想象力与灵感也是更加重要的一方面。国画创作者只有发展想象力,获得灵感,并使其贯穿于笔墨之中,构成整个画面,才有可能创造出别具一格、具有精气神与独特性的优秀国画作品。所以,在国画创作中的想象力与灵感显得更为可贵。而这些“创造性的火花”却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它们可能会不期而至,突然迸发,也可能稍纵即逝。本文对想象力与灵感在国画创作中的实践性进行分析。

一、国画创作中想象力与灵感的价值

(一)帮助国画创作者拓宽思路

很多国画创作者进行作品创作的时候,往往是在既定的题材之内按照程式化的方法来进行创作。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不管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都是为了展示形或者技,而并不具备一定的灵魂。将想象力与灵感运用于国画创作当中,则能够很好地拓宽创作者的思路,其不仅能够对自己所见过的事物进行描绘,还能将自己想象当中的事物画出来,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创造一定的意境,也就是借助自己的内心世界来映照万物。这样所创造出的作品才更加具有感染力。

正像英国哲学家詹姆士所指出的,艺术天才也仅仅具有用非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事情的才能而已。作为国画创作者,就是要敢于异想天开,敢于对别人不敢想的事进行想象和创作,这样才能创造出令人惊叹不已的国画作品。例如东晋顾恺之的著名画作《洛神赋图》,创作者就是运用了自己强烈的想象力,发挥了其灵感,而创作出由众多故事情节所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全册一共三个部分,内容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表现了曹植与洛神之间真诚单纯的爱恋。人物安排上疏密适度,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变化,而在山川景色刻画上,也无不体现出一种空间美感。该艺术作品给人类展现的并非形式,也非技术,而是蕴含于创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情感,使得观赏者可以对它产生兴趣。

(二)帮助国画创作者达到人画合一的迷狂状态

有不少国画创作者往往在创作时,只是单纯地注重笔墨技法,而片面地重视画作的色调、风格及视觉冲击力,其艺术作品常常没有活力和张力。因此,国画创作者应当摒除杂念,专注于自己所描绘的事物,并体味到其中的“道”。在这样的情形下就可以进入迷狂的灵感状态,达到人画合一的境界,从而寻求到将自身与事物结合的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其实,“灵感”一直被人们视为一种比较神秘的东西,它是一种不可知的状态,柏拉图将之称为“迷狂”,通俗一点来讲,就是“陶醉”“忘我”“人画合一”的心理状态。《庄子·田子方》中的“解衣般礴”,那种摒除杂念、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迷狂”;《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那种“忘我”与“物化”也是一种“迷狂”;《画山水序》中的“澄怀味象”,那种心无杂念、细细体味山水之道是一种“迷狂”;《叙画》中的“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那种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也是一种“迷狂”。

除此之外,齐白石还曾指出绘画的妙处,就是要在“似与不似之间”。也就是说在进行国画创作时,过分注重画面的相似,反倒不能创作出太完美的画作,会让人缺乏艺术上的想象空间。由此可见,在国画创作的过程当中,想象力与灵感是极其重要的,它能够让创作者达到一种迷狂的人画合一状态,从而创作出能够引发观赏者思考,滋养观赏者心灵,并能够有效提升观赏者审美情趣的优秀作品。

二、中国历代充满想象力的绘画作品类型

(一)人物画的想象在于创造

战国时期的典型帛画代表作《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通过想象,画出当时未曾出现的龙、凤祥瑞,造型简洁,具有符号性特点。湖南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轪侯妻墓帛画》讲述了天上、凡间、地下的三個境界,上段介绍了日、月、升龙和人面蛇身的始祖神,中段讲述了主角出行、宴飨等人间场景,而下段则讲述了神异、龙蛇、大鱼、大龟等自然事物;在内容上,则通过穿壁的蛟龙与人间、地下两部分的联系,并借助轩昂的龙首与迎候在朝天门的司阍渲染氛围。到了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大量寺庙壁画问世,佛陀、菩萨、千手观音、金刚、力士等人物形象,以及佛经传说画展现了当时人丰富的想象力。这虽不能说明只画未见过之事,但也能强化人的某一特质。例如,明末的陈洪绶就绘制了许多“麻姑献寿”之类的题材,以突出人的方、拙造型,连衣纹也多次重叠,非常富有装饰性。此外,还有很多作品描绘了舞台、戏曲人物甚至梦境等。

(二)山水画的想象在于空间关系

宋代的著名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三远法”:“山有三远:由山下而仰山顶谓之高远;由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者,即其平远法也。”五朝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高远法的代表,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是深远法的代表,郭熙的《窠石平远图》是平远法的代表。而郭熙山论中的“移动视觉”便是通过对空间的想象,把一处或数座山的全景,通过绘画者的想象重构,融合为一幅幅艺术作品。中国画是二维的、平面化的美术形态,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历程中,人们想象的空间探索都是在三维空间中展开的,而观者所体会到的意境也超越了二维的空间限制。

(三)花鸟画的想象在于象征、寓意

历代的花鸟画都热衷于刻画梅、兰、竹、菊“四君子”,并借助这些形象来比喻人的品德清高。我国还有一些比较被人熟知的形象,分别代表着一定的寓意,例如牡丹代表富贵、金龟和桃代表长寿等。除此之外,中国人还特别喜欢谐音,并根据谐音来为一些事物做出一定的寓意。例如猫蝶的形象,就是根据其谐音“耄耋”,联想到“寿”,进而以此形象代表长寿;蝙蝠谐音“福”,梅花鹿谐音“禄”,寓意福禄;就连齐白石所绘制的“白菜”形象,也因为谐音“百财”,而代表富贵;等等。

三、国画创作当中想象力与灵感的获得与养成策略

(一)观察、写生、师造化

一切艺术都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国画创作也是如此,它是创作者对生活当中各种事物的认真观察与体验之后,再进行审美认识,并利用专业的材料媒介以及高超的技艺手法进行表现与物化的过程。唯有创作者注意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感受,才能够为日后的创作做好积累与铺垫。有的时候,创作者在看到某一事物时,并没有悟出合适的表现手法,可是作者却能在某一日忽然有了一种偶然的奇想,从而导致整个创作思绪突然连贯,产生出所谓的灵感。在此基础之上,加上创作者的想象力,就能创作出奇妙又发人深思的优秀作品。

除此之外,在国画的学习与创作过程中,还有一个词叫作“师法自然”。也就是说,创作者在经过了大量的临摹学会相应的用笔技巧以后,进入到写生的阶段,以自然为师,回归程式化或者概念化之前的原始状况,充分挖掘个人对自然中各种事物的体悟,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以及提升,最后完成国画作品的创作。其实国画的很多的技法与规律,都是在对自然事物的真实观察之上总结出来并逐渐演化、流传至今的。例如蚯蚓描、柳叶描以及牛毛皴、披麻皴等,人们能从这些自然现象中产生对相应事物的联想与想象。由此可见,生活是想象力与灵感的源泉,是创作的基础,国画创作者应当注重观察生活、师法自然。

(二)对各学科广泛涉猎,提升自身文化底蕴

艺术是相通的,任何一种艺术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涉及其他艺术领域的。各种艺术类别之间是有着很强的联系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交错、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就国画而言,其与文学、诗词、音乐、雕刻、舞蹈,甚至建筑设计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国画创作者不应当只注重于对国画相关技法的学习与训练,而应当广泛涉猎各个学科,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进而使自己的审美能力与想象力得到提升,提升国画创作的能力。例如一些国画创作与诗词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比较熟悉的诗人、画家王维,其绘画作品就是比较典型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唯有广泛涉猎各种学科,博学多才,并且多思考、多想象,才能够创作出足够优秀的作品。

(三)勤奋练习,积累素材,诱发灵感

对于任何国画创作者而言,其在国画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比较辛苦的。灵感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当中偶然发生的,是创作者在绘画活动中意识的一种飞跃和升华,它是获得创作成功的契机,具有催化剂的功能,却无法代替全部创造过程。事实上,在任何灵感爆发之前,都需要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和勤奋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积累之后才能够诱发灵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量变引起质变”。

例如著名画家齐白石以鱼虾题材的创作而闻名于世。其能把寻常的虾画得如此传神、活灵活现,自然离不开他经常仔细观察鱼虾的外形和动态,每次一看就会看好久。只有对所画的事物足够了解,才能够深谙其重点,突出其关键,画得惟妙惟肖,生动而传神,甚至能引发人的联想。刘海粟先生也是,曾经遍游中外名山大川,在大自然中进行绘画,即便在年逾九十之后,仍旧登上黄山,观察并体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经过长时间的欣赏、描摹、感受、耳濡目染,就很自然地深谙艺术的奥妙,进而能够在国画创作中,做到浑然天成,出手不凡。

所以国画创作者不管走到哪里,都应该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随身携带一个速写本,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将其记录下来。有时候虽然寥寥几笔,却能够在日后翻看的时候,不经意间产生巨大的灵感。正如俄罗斯画家列宾所言:“灵感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

灵感并非想获得就能随时获得的,但是它也并不是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就产生的,而是在国画创作者有意的追求当中,并在比较松弛的状态之下所产生的。当创作者对生活与生命的感悟多了之后,就比较容易生出更多的灵感。所以,创作者可以多在风景中散步,为生活中的人与自然之间搭建一座桥,在平静的心灵中感受周围的生命,让灵感在有心和无心间获得。其实,许多美好的景色是人们没有发现,也无法想象的,经验的浅薄影响着创作灵感的产生,更无法伸展想象的羽翼,所以说灵感与想象力来自对生命深刻的体验与经验的积淀。

(四)獨立思考,彰显个性

不可否认,很多艺术家都是比较有个性的,国画创作者也是如此。因为国画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是比较有个性的一种艺术品,其中蕴含着创作者独特的思维、审美,以及情感和经历等内容。因此,要想创作出足够精彩与优秀的国画作品,国画创作者不应当过分效仿名家名作,而应当从各种名画名作当中汲取养分,吸收其中的精华,并将之内化,形成自身的一部分,然后再根据自身对世界的实际观察与体悟,根据自己独有的思维进行创作。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有效发挥想象力,启迪创作灵感。国画创作者只有将自己在漫长岁月当中所收获的感悟都倾注于笔端,将现实事物与自身的观点、思维与情感融为一体,才能够突破所描绘事物的自然表层现象,提炼出更高层次的情感倾诉,创作出的作品才能够别具一格,彰显出创作者的个性,给人以特有的启迪与感受。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画创作中,想象力与灵感是很重要的,也是极其可贵的。本文对国画创作中想象力与灵感所存在的价值进行了阐述,对中国历代绘画中充满想象力的作品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国画创作当中想象力与灵感的获得与养成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史月浩.国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J].美与时代(中),2021(08):36-37.

[2]高志红,李景.国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分析[J].艺术评鉴,2020(22):37-39.

[3]朱海燕.浅谈中国画色彩中的情感表达[J].艺术评鉴,2020(19):37-39.

[4]杨曜玮.关于国画创作当中的艺术情感价值的思考[J].明日风尚,2020(19):87-88.

[5]袁庆怡.浅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国画写生创作中的感悟[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S1):31-33.

[6]窦语佳.浅析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J].牡丹,2020(12):75-76.

[7]杨曜玮.国画创作中艺术精神的体现研究[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06):26-27.

[8]程平.想象力与灵感在国画创作中的实践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5):20-21.

(作者简介:刘亮,男,本科 ,邹平市第一实验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美术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国画想象力事物
国画《鲦鱼》
国画《鲿》
《难忘岁月》(国画)
想象力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国画等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春天来啦(2则)
知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