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志与地方文化交流的关系分析

2022-05-27曹卫

兰台内外 2022年11期
关键词:修志志书方志

曹卫

摘 要:地方志与地方文化交流间的关系密切,地方志是地方文化交流的载体,而地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能够推动地方志事业的发展。要想充分发挥地方志对地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还需在工作模式与流程等方面加强创新。本文主要对地方志与地方文化交流的关系进行阐述,希望对地方志建设与作用发挥起到积极的参照作用。

关键词:地方志;地方文化;交流;关系

地方志是全面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呈现方式。地方志编修等工作的展开,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在地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交流与地方志事业的展开,都需围绕文化繁荣发展的目标进行,从而推动人类进步。

一、地方志与地方文化交流的相互关系

1.地方志载体支撑地方文化交流

从形式入手分析,地方志编修等工作展开是系统性工程,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与记述。因此,文化建设的规模较大;从内容方面入手分析,地方志涉及地方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等各领域资料文献的整理工作,能够科学与系统地反映当地的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及历史;从美学特征入手分析,地方志集中表现了自然、朴素及真实等方面,有地方性、资料性、纪实性及综合性、实用性等特征。一是基于地方志的地方文化建设。首先,地方志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与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社会文化体系建设的根基。管理者与决策者围绕记录百科各业地情资料的地方志,能够充分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确保当地发展规划与方案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地方志能够为其他地区的建设发展起到积极参照作用;其次,地方志是传统历史文化建设的载体。地方志的文献资料相对齐全,充分反映了当地各时代的民族精神与创造智慧,展现了当地的文化风貌与历史长卷。因此,地方志的文化价值独特,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记录。最后,地方志是其他国家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料依据。随着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研究的积极性逐步提升,可参照地方志资料,了解我国的地方文化。研究中国的地方志,能够对中国文化有着系统性的了解。另外,中国科技与政治等领域发展史的编纂,也可以参照地方志资料文献。二是地方志事业的展开,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形式多样化,而地方志就是其中之一。地方志的编修工作是动态持续发展性的,紧跟着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地方志通过资料著述,起到文化弘扬、文史知识普及、群众文化教育和推动文化建设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方志工作者与历史学家等研究主体的交流协作,编纂出了内容丰富与种类繁多的志书。从志书的种类入手分析,包括院校志、厂矿志、乡镇志和市志、府志、省志等,志书的数量逐年增多,对丰富图书馆藏与推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意义重大。地方志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财富,出于地方志的参照价值考虑,我国对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地方志记录了当地的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等领域的发展历史。因此,文化发达与歷史悠久的地区,地方志事业必然是繁荣兴旺的,如中原与陕西等地区的风物人文等地方特色突出,编纂了各类型版本、不同内容的地方志,对弘扬文化与推动当地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地方志的文化内涵与底蕴丰富,是研究与评价当地文化建设的重要参照。由此可见,地方志与文化间的关系密切。地方志不仅记载了当地宗教、人物、文学与人口等方面的内容,更直观体现出了文化弘扬与丰富记载等方面的作用。在志书的语言风格与体例及篇目等方面,能够充分了解编纂团队的学术造诣与文化素养。

2.地方文化交流对地方志事业发展有推动作用

文化内涵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丰富,以此形成了各历史时期独特的文化体系和文化形态。人类发展中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其进步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交流过程中也带动了地方志事业的发展。一是地方志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地方文化传承上。地方志是古人著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各个角度记述了当地在各个历史时代的变迁、地域沿革、社会意识及人情风貌等方面,记载了人类在各种环境中的生存与生活,文化现象极具特色。文化起源于人类的生活与生产,而人类的实践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对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有着润物无声和潜移默化的效果。其中,地域文化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风气和习惯。浓厚的乡土气息也是引起人们产生怀旧和思乡情感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地方文化在适应生存、教育感化和联系沟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二是地方文化的交流越发深入,给地方志事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内驱动力。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和重要引导。因此,需加强对文化遗产挖掘、利用和保护的重视。文化遗产是当地招商的名片和社会珍宝,文化为政治与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搭台,并提供强大的发展助推力。尤其是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加速,文化氛围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衡量指标,也是发展旅游等事业的重要条件保障。地方志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转变传统单一的发展模式,走开放式和全方位的发展模式,向社会各文化领域发展渗透,以此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文化除公共财富的定义外,也能够转化为可交易的产品,通过赢利方式突出文化的商品属性。地方志是文化事业基础,不能忽视其公共事业性质的突出与维持。首先,维持自身的事业性质,围绕大众的文化需求,紧跟文化建设进程,合理展开地方志的编纂等工作,通过自身的事业性质,实现文化本性的充分呈现。其次,高扬先进文化的旗帜,提高社会效益地位,发挥为群众和社会服务的属性本质。最后,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借鉴外来的优秀文化及其文化成果,强化自身的文化自信,在文化互动交流中,促使地方志的内容更加丰富。

二、发挥地方志促进地方文化交流发展作用的策略

地方志事业发展肩负着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任,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内驱动力和有生力量,需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发挥着对历史与未来的明鉴作用,有的放矢、审时度势地展开地方志工作,实现自身文化工作功能的充分发挥,采取传统继承与改革创新等措施,及推动地方的交流发展。

1.带动地方志文化品位的提高

地方志内容质量和学术价值的提升,可间接带动地方志文化品位的提高。因此,提高其文化品位的前提,是从文化建设的高度认识与定义地方志的编修工作,通过方志理论的持续革新,实现其审美特征的逐步放大。首先,从文化建设工程的高度认识地方志的编修工作。地方志的内容形式紧跟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对地方志的职能和性质的认识越发深入。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明确修志目的,修志工作不仅为了存史,更是为了服务社会发展,也是地方志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突出工作中心,围绕提高地方志利用价值的目的进行修志。加强对修志方式的转变,传统手工操作的模式费时费力,需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动修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稳步提升;其次,注重方志理论的革新。地方志从最初的地理记载,在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带动下,逐步向人文等领域的资料记载过渡,内容逐渐丰富。修志工作不仅要注重前人成果的总结,还需注重修志方法的探索,促使方志理论的范畴逐步拓展。当前的修志工作需注重自身信息化与智能化等特征的突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地方志的产业化发展,通过文献资源共享,实现地方志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拓展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空间,促使其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最后,注重强化志书审美特征。志书的谋篇技巧强调科学分类,实现逻辑式序列与横式结构法的灵活运用。作为志书编写的框架结构,篇目有体现体例与收集资料的向导及整理资料的提纲等作用,要求做到层次分明、归属得当、门类合理。比如,门类划分方面,要做到事以类从、以横统纵、纵横得宜、隐时显事;门类排列方面,可按照总分和发展先后及主次等顺序排列,突显出其逻辑联系;篇目标题方面,需做到准确、简明及目不重见与符合志体。志书的写作方法强调述而不论,灵活采用纪实形象和寓意等方法。志书的语言强调朴实自然,要求做到不隐恶和不虚美,建议采用语体文,灵活运用写实与白描手法。志书的体裁包括述、记、志、传、图、表、录、考等,利于直观阅读理解。除此之外,注重地方志的地方性、教育性及服务性等突出特征,实现志书的文化品位全面提高。其中,地方性也是指地域性,历代各类方志均以一定地域为记述范围,由于地域不同,记述的风物人文也存在明显差异,实现特有地方色彩的充分呈现。教育性是指提供历史的经验教训,达到借鉴与规诫目的,可作为爱乡、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乡土教材。服务性是指为经济与文化建设提供资料参照,帮助人们认识国情与地情,在扬长避短与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发展决策,从而加速建设步伐。为一代一方的社会、人文、自然及百科之业建立资料库,树立里程碑,为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等积累并提供材料。

2.挖掘地方志的产业性

地方志是文化体系的重要分支,推动地方志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对拓展效益空间和加速文化建设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包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围绕发展先进文化与社会效益的要求,积极发展各类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体系的分支,有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作用。发展先进文化的载体多样化,包括积极建立提供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等部门,要求其积极发挥地方志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职能,促使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任务得以高效落实。地方志产业化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需在流程创新与机制保障等方面下功夫,还需摸索性建立利于产业发展的渠道和路径。作为文化产品,要求地方志具备创新的属性和动力,围绕维护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做到与时俱进、正规化的创新发展,利用新的文化精神加大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速度,促使地方志的时代性和影响力得以充分发挥。加强对地方志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制度保障和人才保障完善,完善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和激励机制,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要求方志编纂和文化研究等岗位的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技能,在工作中积极引进新的工作观念、先进的做法及优秀的经验等,从而得心应手地展开岗位工作。加强对地方志文化产业在时代要求、文化建设要求及社会生产维护发展要求等方面的研究,为地方产业化的机制创新和发展产业途径的拓展献计献策,加强新的文化精神建设,实现地方志在推动社会与时代发展方面价值的充分发挥,从而推動地方志文化产业的正规化发展。

3.走继承传统与思路创新的道路

地方志的文化内涵丰富且文化属性突出,修志工作展开需在继承历代修志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对修志工作思路的创新,紧跟文化繁荣发展的趋势,促使其对推动地方文化交流的作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首先,整合全社会的资料。修志工作展开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现代化的修志工作展开,应当摆脱传统僵化、单板的操作模式,引入新的理念和工作模式,促使修志的机制与体系更加活化。地方志记载了社会各行业领域和全方位的情况,要求突出工作资料的全社会属性。其次,积极拓展方志工作的载体和领域。修志工作展开涉及志书与年鉴的编纂工作,尤其是新方志的编纂,需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衔接和全方位覆盖。因此,需不断拓展方志工作的载体,从多个领域和视角充分反映出社会实践的丰富性。在方志工作中,需注重文化成果的记述和保存,除文字记载外,注意视频与图片等多种信息载体形式的拓展,实现信息技术与全息技术和影音库等现代化手段的灵活运用,切实达到教化、资治和存史等目的,促使方志成果平台尽快成型,并不断突显出平台的艺术性、直观性、多样性及记叙性等特征。现代化的方志工作展开,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形式,必将成为工作的主流模式。最后,做好方志对外文化交流的工作。展开方志馆藏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协作等工作,对提高方志文化的社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有着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在国际市场地位的不断提高,外国收藏与利用中国地方志的需求增大,积极做好宣传推广方志文化产品的工作,拓展外国了解中国国情与地情等信息的途径,不仅利于实现地方志利用价值的提高,更利于方志文化的权威话语地位提升。除对外交流外,也许本着引进来的原则,注意收集流散海外的志书,促使国内的方志文化更加充实与丰富,实现方志资源的整合优化。国外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地方志资料文献的数量和种类丰富,可通过图书发行、与民间文化互动、学术交流、文化协作等方志文化交流活动,利用重印、复印和赎购及交换等方式,使流散国外的方志能够回归本土,不断积累我国的方志文化,填补国内方志典藏的空缺。除此之外,积极开展方志编纂、资源开发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对外文化交流协作活动,推动方志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总结

地方志与地方文化交流的关系密切,地方志工作模式的转型升级,能够推动地方文化交流和建设的进程。地方文化交流能够不断充实地方志的积累,促使地方志职业的现代化发展。但方志工作展开不能主观随意,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注意工作资源、领域及载体等方面的拓展,还需增大方志文化交流范畴,丰富交流形式,促使方志工作的思路和模式及机制不断创新,从而推动地方志事业的整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卓轩.试论地方志与地方文化交流的关系[J],2021

[2]李艳玲.地方志与区域文化关系浅析[J],2021

[3]李连秀.试述古闽先民生产生活与文化交流[J],2021

[4]李艳玲.地方志与区域文化关系浅析[J].福建史志,2019

[5]陈秋平.把握机遇 加快发展 共同开创地方志学会工作新局面——在福建省地方志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J].福建史志,2018

[6]张 旭.应当立法赋予地方志机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J].黑龙江史志,2018

[7]陈 强.地方志办主任应树立六种意识——省地方志办主任18年经历的体会感悟[J].广西地方志,2018

[8]赵 鹏.关于地方志立法若干问题的研究[J].中国地方志,2018

[9]赵玉英.论如何做好地方志人才培养工作[J].黑龙江史志,2018

[10]吴道松.地方志开发与利用的几点思考[J].福建史志,2019

[11]杨志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地县两级地方志工作回顾[J].新疆地方志,2018

(作者单位:苏州图书馆)

猜你喜欢

修志志书方志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略议年鉴资料在第二轮贵州省《科学技术志》中的重要作用
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探讨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河北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期推动会召开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