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2022-05-26王先寿

学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生本理念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摘 要:阅读、写作、识字、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这五大教学板块中,阅读教学尤为重要,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此,本文对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内容,科学设计阅读教学方案,真正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7-013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7.045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了半壁江山,是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生词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展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面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重设阅读教学目标,优化阅读教学内容,完善阅读教学过程,改进阅读教学评价模式等,真正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阅读教学目标偏离核心素养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受滞后的教学理念影响,设计的阅读目标不够科学:阅读目标停留在知识层面上,忽视了能力、思维、情感目标等,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阅读目标之前,对学生的学情研究不够,致使阅读目标与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阅读目标抽象,设计的目标广度有余,但深度不足等。由于这些阅读目标偏离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致使阅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阅读内容存在局限性

语文新课标明确了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立足于教材内容,但不能局限于教材,不断拓展和完善阅读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但在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存在极强的局限性: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照搬全书”的模式开展阅读,阅读教学内容与教材课文保持一致。但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有限,单纯依靠教材开展阅读教学,致使小学生的阅读内容单一,制约了小学生的阅读面,阻碍了其思维发展,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三)阅读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下,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讲授法的方式开展教学。而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师在优化阅读教学时,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向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灵活开展阅读教学。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始终束缚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对阅读教学方法研究不够,致使自身的阅读教学能力低下。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从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观念是指明灯,明确了教学的基本方向。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要求,教师在优化阅读教学时,要从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从知识本位到核心素养本位。教师要对新课改的政策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明确其内涵,阅读教学中不应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其情感体验等,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优化阅读教学设计时,应处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阅读教学设计,促使其在阅读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形成“乐学善学”的阅读态度,并帮助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以核心素养为指导重塑阅读目标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基础知识、应试能力上,还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的感受、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使其在阅读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等,旨在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目标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结合阅读内容设计目标。在优化阅读教学目标时,首要的问题就是避免“假大空”现象,不能让教学目标成为摆设,而是指向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联系起来,切实保障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

第二,结合语文核心素养设计阅读目标。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并将三个维度的阅读目标进行整合,使其相互联系、融为一体,促使学生在阅读目标的指引下,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阅读方法,并获得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分析能力的提升,最终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实现其全面发展。

第三,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阅读目标。为了确保阅读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针对性,教师在设计阅读目标时,还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情况等,制定出与其“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阅读目标。

(三)以核心素养为本整合阅读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科学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基于新课改下的要求,教师应明确“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要求,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完善。

第一,對教材内容进行重构。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师应明确教材内容并非教学内容的全部,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发掘文章的内涵,对其进行加工、补充、重构等,科学合理安排阅读教学内容,最大化利用现行的语文教材开展阅读教学。

第二,基于不同文体安排阅读内容。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文章种类比较多,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章的体裁不同,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面对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优化阅读教学内容时,还应选择不同类型的阅读体裁,并结合不同阅读体裁的特点,对阅读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在广泛的阅读中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深刻的理解,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三,课内课外兼顾。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师不仅要完成课内阅读教学,还应结合阅读的题材、人物背景资料等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入一些与教学文本有关的历史人物、趣事等,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拓展和延伸。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时,应兼顾各种题材,包括文言文、现代文、诗歌、小说、剧本、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还应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推荐,最大限度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

(四)指向核心素养实施多元化阅读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者、协助者作用,真正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核心素养下,教师应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结合阅读文章的主题创设阅读情境等,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刻的品味,并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其产生情感共鸣,最大限度领悟文章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切忌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正确的引导,指导学生在阅读、体验、思考中形成独特的感悟。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为了改变学生的被动阅读状态,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带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文章中的注释、上下文等,对全文的中心思想进行理解。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行探索,理解文本的结构和大意。在此基础上,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可指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对文本进行改编,并扮演文本中的角色,深入体会文本的内容。如此一来,使得原本枯燥的阅读课变得生动有趣,促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文本中蕴含的道理。同时,学生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自身的探究意识、思維能力也随之提升,实现了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目标。

第二,唤醒和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最大动机。为了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动机,教师就要结合阅读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灵活融入多媒体技术、合作探讨、生活化阅读,或者抛出阅读问题等,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真正将学生从被动的阅读学习模式下解放出来。以往教师单纯地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只能在头脑中进行想象,难以真正构建出文本中的故事或是画面。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面对这一现状,为了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就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利用视频、图片等方式,还原文本中的信息,将文本以故事或是图画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此,学生便可身临其境,深刻领悟文章的内容。同时,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也促进了空间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要求。

第三,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还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基于此,教师在优化阅读教学时,就要给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并在阅读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思考、交流的机会,引导其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分析等,最终形成深度阅读,并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教师在开展文本阅读之前,就向学生提出有助于学生思考,释放学生活力的问题,并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进行阅读、思考,甚至与同桌、前后桌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过讨论形成了基本的观点。而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观点进行补充,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完整地思考问题,获得答案,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领悟文本的中心思想和内涵。如此,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的思考和交流、教师的点拨,使得学生逐渐走进文本的内涵,在深层次阅读的基础上,促进了思维品质的发展。

第四,读写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不是一项独立的教学活动,与写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彻底打破割裂的教学状态,积极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完成之后,结合文章的体裁、写作手法进行练习写作,也可以指导学生结合阅读的内容进行改写、补写、续写,或者结合文章中的某一个人物进行点评等。如此一来,在多样化的读写结合训练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循序渐进地提升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阅读,尤其是针对文章中所用的描写手法、词语等展开分析,使得学生在作者的遣词造句中感悟作者的匠心独运,体会这些描写对于文章的作用,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借助模仿的方式,进行写景训练。如此一来,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促使学生在模仿中循序渐进提升了自身的写作能力,也促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增加了阅读文本的理解,这正实现了“读写结合同步提升”的目的。

(五)以核心素养为依据完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不仅仅是对教学结果进行考查,还是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强化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要从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下解放出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一方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完善评价标准。应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关注过程性教学评价,将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表现,解决问题时的表现,阅读过程中思维、文化、审美鉴赏等方面都纳入具体的评价标准中。另一方面,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应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进行反省,明确自身的不足,最终在取长补短中不断提升自我;多元化评价模式下,教师还应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切实结合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实施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另外,还应遵循发展性的评价原则,实施激励性评价,通过肯定对学生加以引导,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不甚理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此,教师应从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并从阅读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教学和阅读评价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改进,真正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丘华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提升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157.

[2] 张兆辉.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29):139.

[3] 何乃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阅读教学分析[J].新课程,2021(38):38.

[4] 曹静.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家长,2021(27):120.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王先寿(1977.7—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生本理念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优化对策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