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高校体育的改革方向
2022-05-25宋卓蒲婧瑶
文 / 宋卓,蒲婧瑶
体教融合是我国未来体育和教育更好融合的趋势,也是当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基于此背景,通过中国知网以新时代、体教融合、体育改革为关键词查阅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探索在新时代提升体教融合的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1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
1.1 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全学生的人格
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体校进行,这种举国体制的培养方式,使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不断争金夺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体育上的影响力。但是,近年来“举国体制”依托体校进行运动员培养方式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体校运动员选材有限、运动员的成材率低、过分重视运动技能的培养忽略了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提升,对运动员终身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等。借鉴国外运动员培养模式,将体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是后期我国学校 体育发展的趋势。
本质上来讲,体教融合就是将竞技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从体校转移到学校中,实现体教结合。如何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单纯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忽略了体育在学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体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高等学校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大,接受能力强,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传授。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运动项目的热情,如在进行篮球教学目标的设定中,首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喜欢篮球,使学生在校期间对篮球的热情延续到后期工作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其次,通过高校阶段的篮球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第三,在篮球运动和比赛中学生经历胜利、失败,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永不言败、敢于拼搏、团结协作的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建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竞赛3个体系,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和训练水平,
同时定期组织教学比赛,在比赛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与其他同学取长补短,以体育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发挥高校体育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中的基础性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为社会输送的主要是科研人员,对国家运动队输送的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国家队成员大多还是依靠体校进行培养,如何转变现阶段运动队人才的培养模式,将运动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转移到学校中是体教结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校体教融合的目标是提升运动竞技水平,在高校中应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的基础性作用,在高校中选拔优秀运动员。现阶段高校体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2个方面:一是高校体育重视程度不足,由于我国运动员主要是在体校中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也让高校忽视了自身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和价值。二是高校体育比赛数量少,虽然近年来各种体育赛事举办得如火如荼,这些比赛大多是省级比赛甚至是全国比赛。基层比赛的数量相对较少,高校应增加学校内部比赛,如通过学院内部的比赛选拔院队队员,进而参加学校的比赛,通过学校的比赛选拔校队队员。这种形式的比赛一方面有利于运动员的选拔,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训练和比赛和热情。
2 新时代高校体育的改革方向
2.1 新时代高校体育的价值定位
学校体育的价值在不同层面具有不同的作用和价值,从国家层面来讲,学校体育能够为国家各个运动队输送人才、进而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从个人层面来讲,学校体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体育是进行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首先,只有具有强健体魄、良好的身心状况才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基础性保障工作。其次,在体育比赛和训练中学生接受各种挑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案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接受挫折,永不言败的品格。第三,体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在后期工作、科研。
2.2 改革教学和训练方式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技术动作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动作的训练,在反复的练习中掌握技术动作,这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和枯燥,学生长时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降低,影响后期的教学和训练。
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现状有所了解,针对学生的现状设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如在篮球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差距较大,学生之前对篮球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也不相同,进行教学时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统一的教学进度,就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使掌握技术动作较慢的学生对篮球失去兴趣,影响学生后期参与篮球教学和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分层教学设计,第一,按照学生掌握篮球技术动作的现状将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第二,根据不同小学学生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小组间的成员。第三,在教学和训练之后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完善后期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3],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增加信息技术元素,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主动性。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课下将下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平台传给不同小组的学生,小组内的学生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探讨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总结教学重、难点,提出提升动作质量的训练方式。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技术动作的展示和训练,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动作的示范和讲解,学生进行动作技术训练时间较短的弊端,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课下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的讨论,完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后,教师将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传给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学习,在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动作技术,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
2.3 改革师资聘用方式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体教融合的过程中,拥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促进体教融合实现,提升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质量的前提,只有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才能够为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项目,确保“一校一品”的实现,“一校一品”即每个学校都有一个特色运动项目,每个学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1-2个运动技能,并且该运动技能能够陪伴学生终生成长。
为提升高校体育师资,亟需对现阶段高校体育师资聘用方式进行改革,充实现阶段高校体育师资,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定期聘请高水平的教练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促进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和训练水平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师在工作之后没有进行专业技术的进一步学习和提升,教学和训练水平一直停留在一个阶段,这对后期体育教学和训练产生不利影响,学校通过聘请高水平的教练员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提升高校体育教师训练理论,使高校教师能够接受更好的训练方法,运用于高校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提升教学和训练质量。
2)学校购买服务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学校通过聘用校外优质教练员参与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和训练,通过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的方式实现优质教练员资源的共享,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3)学校搭建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这个职业决定了教师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随着教育的变革不断提升自己,那么教师的教学能力就会停滞不前,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也不能够适应新时代学生学习的需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学校搭建体育教师交流的平台,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体育教师取长补短,弥补自身在教学和训练中的不足,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4 定期组织比赛,以赛代练
扎实的基础训练就像是向银行存款,而比赛则像向银行取款。训练和比赛是相辅相成的,单纯进行训练而不进行比赛运动成绩难以有提升,同样只有比赛而不进行扎实的基础训练,会导致运动员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在比赛中难以有好的发挥。
比赛是检验运动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4],尤其是对于体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向群而言更是如此。如在篮球训练中有些运动员的命中率非常高,但在比赛中命中率下降非常大,如果没有比赛作为一种检验手段,那么就很难发现运动员存在的问题。此外,对运动员层面来讲,通过比赛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对手的优点,尤其是在与高水平的队伍的比赛中效果更加明显。
2.5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教学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方式。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在教学评价中忽略了学生原始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快慢等因素,不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整体状况和全面素质。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途径主要有2种。
1)增加考核评价的元素。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进步程度、理论素质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在教学评价中这些评价元素分别占据考核评价的相应比例,通过这种手段丰富评价元素,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有些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在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运动成绩提升较为明显,可以根据评价标准给予学生相应的分数,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小组互评结合师生互评。在教学中不同小组间的学生互相评价,并将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形成文字,这样在为其它小组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理解技术动作。此外,设定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反馈教师可以发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后期的教学中改进自身的不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的方式急需改变,体教融合是储备后备人才的必然趋势,体教融合的培养方式有利于提升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新时代高校体教融合需要从改革教学和训练方式,改革师资聘用方式,增加比赛数量和提升比赛质量,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方面着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