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形式下的几点数学教学建议
2022-05-25杨成会
杨成会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将往日考试重心及教学侧重点,由教学与学分延展为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学科核心的养成,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本文根据新高考的需求,针对数学教学的方式进行探讨,提出几点符合当前形势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考新形式;教学建议
引言
在针对高考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以钻研考试大纲、押题为主,让学生针对重难点做大量习题等形式开展教学,可新高考背景下,这种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主要是因该形势极大地扩充了考试范围,将理论与实践、古今与中外等结合在一起,单纯的题海战术难再满足考试需求。
一、改变固有的一言堂教学,让学生主导课堂
目前,大部分的课堂依旧是教师讲,学生听,偶尔针对重难点进行提问。这样的教学形式,教师全程主导,需要研究、考虑偏多,尤其是要思考怎样将大量重难点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参与度极低,甚至不需要过多思考,只需要将教师教授的内容记住即可。长此下去,教师会感到疲惫,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双方对教学都提不起兴趣,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改善这些弊端的方法极其简单,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从备课,教学内容,课堂展现形式等让学生全程参与进来,甚至一些相对简单的课程直接让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从旁协助与引导,最终打造出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举例说明,教师在教授《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前,根据该课程中2.1;2.2;2.3这三部分,将学生分成三组,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小组学习、备课,再让该小组根据组内理解、掌握的内容到讲台对全班同学进行讲解。讲解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听课及讲课的学生将整个过程中不懂的部分指出来,由教师进行系统、深度的讲解,教师还要及时发现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一同纠正。
二、丰富教学手段,善于使用多种技术手段扩充课堂内容
高中教学任务繁重,重难点较多,尤其是数学,需要记忆理解的内容颇多,不少内容生涩难懂,如果仅是通过手中的课本以及教师一己之力对知识点进行教授,很难将教学内容充分延伸、简化,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一定难度。因此,丰富教学手段,善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来丰富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举例说明,《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这一课,单纯用语言讲解,比较枯燥难懂,课后学生也须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重难点,在实际运用时,也会出现更多问题。不如教师直接通过多信息技术手段对课程进行设置,并在教学中直接运用该技术手段进行演示、教学,这种方式会更直观,且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积极性,也能将重难点延伸简化,让学生更好理解。
三、教学中科学设疑,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疑点、悬念,极易引起学生关注度,且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意识。但需注意设疑,并不是对重难点的简单问答,不是习题中明确提出的疑问,而是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层次进行深入研究后,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设置的悬念,该悬念的设置需要符合教学内容,也要贴合学生的认知,还要确保学生通过努力后能够找到真实答案。另外可在设疑时故意布置陷阱,让学生适时出错,充分暴露学生在教学中的多种问题,并及时引導学生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多思、多查、少错的良好习惯。
四、做好科学、详尽的教学计划,并参照该计划严格掌控教学进度
掌控教学计划并非赶时间,提速度,而是根据科学合理的教学时间分配,保证最终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扎实掌握重难知识点,而不是因知识掌握不扎实,再耗费大量时间,反反复复巩固、学习相同的内容。具体做法需要教师从教学计划入手,深入研究教材,并将教材难易部分进行分类,再根据分类规划教学时间。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进度调整。比如,在《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这一课中,对于概念、特征等类似的部分可以规划少量的时间,在教学方式上也可简单,但对于重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需要规划出相对较多的时间,并且丰富教学内容及方法,对该内容深度剖析、扩充及简化,力求学生对其了解得更透彻。
五、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务必保证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新高考需要学生注重学科素养、能够将书本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并运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活实践与重难知识点的结合,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教师甚至可以将生活实践搬入课堂,在课程设置时,依照教学内容融入实践部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还能通过生活实践部分的辅助,更轻松地理解课本内容。比如在《随机抽样》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抽查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为例讲解该课程,甚至可以在课堂中直接演示,学生因身临其境,理解得更透彻。讲解过后,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生活中可以运用抽样的地方,并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达到加深记忆与理解。
结束语
文章提出了几点新高考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建议,这需要一线教师跟随大环境的发展不断自我提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并根据需求及时调整课堂,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基磊.新高考改革下创新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01):30-31.
[2]陈明.新高考情境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J].高考,2021(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