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红色经典融入书香

2022-05-24杨巧兰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渗透策略

杨巧兰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红色文化教育 渗透策略

红色文化孕育了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革命先辈和中共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实现民族崇高信仰不懈奋斗的结晶,彰显了我国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与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一脉相承。

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无论是对青少年爱国情怀的培育,还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红色时代的远去,青少年学习任务的繁重,当代青少年切身感受红色革命精神,领略红色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少,而语文作为培育青少年人文性和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媒介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红色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对学生红色文化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在立足智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文人性的基础上,注重教材内容的德育成分,以智促德,让学生接受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逐步促进自身精神观念的提升,把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为自己优良的思想品质,促使自己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

红色文化中承载着我国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道德品质和各类情怀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道德素养塑性期”,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大任,担当着让我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大使命,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文化教育的载体,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的成分,在进行智育教育的基础上传承红色教育,有助于学生在明确我国国情国史,了解我国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感受革命先烈中共党人爱国精神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中逐步将爱国主义情怀渗入学生的内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对于我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促使学生树立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不懈奋斗的远大理想,除此之外,从学科角度而言,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对红色文化产生兴趣的同时提升文学素养,增加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积极主动的接触红色资源,阅读红色经典,了解红色文化,进而达到传承红色文化的目的。

2.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革命先烈中共党人奋力拼搏甚至是用血和泪“铸就而成”的,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优秀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充分运用红色经典,对于学生健全人格,提升素养具有重大的作用。在红色年代,衍生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红色精神文化,一个又一个的红色经典故事,军民团结、百折不挠的井冈山精神,艰苦奋斗、敢闯敢干的北大荒精神,不畏艰险、绝境逢生的长征精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西柏坡精神,不甘落后、勇于创新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等,这些红色经典红色文化是培育当代青少年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三观的生动教材。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健全人格和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时期,阅读红色经典,学习红色文化可以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物质资源的丰富以及现代家庭教育显露的不合理之处,当今部分青少年显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弱,容易出现过激行为,自理自理能力相对较缺乏,对于家长的依赖性较强等缺点,若放任自流终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由此可见,在语文这种注重人文的学科中渗透红色教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红色经典中蕴含的人文情操,领略人文经典,让学生从中领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谦虚谨慎的红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影响并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的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深挖红色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最基本的载体就是语文教材,随着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的开展,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推广,国家特别强调在语文教育中增添紅色选文教学的当下,在语文教材中明显增加了大量的红色选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具不完全统计红色选文达到近38篇,同时在初中教材中具不完全统计也达到了31篇,例如,在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红星闪耀中国》作者就真实记录了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向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众多革命将领红色领袖的情况,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了中共党人和革命烈士为了民族独立所进行的艰苦的不屈不挠的奋斗;在七年级下册重回大家视野的《老山界》讲述了红军长征凭借着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翻阅老山界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红军身上的大无畏精神,除此之外还有像《创业史》《沁园春·雪》《芦花荡》《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用残损的手掌》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时以此为载体充分挖掘其中的红色教育成分,在授课时,不仅要注重实现本课的知识目标还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红色文选,查询相关资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阐述文章背后的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革命烈士和中共党人身上的红色精神,以此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民族使命感,将红色文化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质和精神信念的目的。例如,在讲述《老山界》时,就可以结合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老山界的地理因素以及相关视频,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讲解等多种形式,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从内心感悟领略到“长征精神”的目的,将艰苦奋斗,无所畏惧的精神深化到学生的内心。

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开展红色教育

红色教育相较于其他教育而言又有其独特之处,红色教育应该注重全方位持续性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提升自身精神信仰的目的,语文教育众所周知,若仅是局限在课堂,仅是阅读课文那将是非常枯燥的,这种方式的语文教育仅能形成学生浅表的知识目标,而对于情感价值方面将无济于事,也不利于红色文化作用的发挥,要想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经典渗透到学生内心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组织课外的实践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类似于开展课文角色扮演,红色故事讲解、红色经典诵读、红色革命旧址参观、红色电影欣赏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红色事迹,近距离的全方位的感受红色文化,真切感受红色岁月,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提升学生精神素养,深层次理解红色经典,感悟红色革命精神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黄河颂》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采用朗诵的形式,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观看视频或纪录片的形式带领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形成心灵上情感上的共鸣,当达到让学生共鸣的目的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诵并配以音乐,让学生进一步从语言文字中理解诗歌中的情感,感悟诗歌背后的红色经典。同时,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是在实践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采用这种形式的实地参观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形成对家乡的荣誉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课文讲解,让学生知行合一,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探寻文章背后的红色故事,领会红色经典。

3.在阅读与写作中渗透红色教育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面,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在拓展性阅读中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开拓自己的思维,以读促写,通过阅读内化于心,通过写作外化于行,作为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有意识的给学生推荐甄选与课文相关联的红色刊物或文章,让学生不仅局限于教材,通过拓展性阅读让学生持续性的进行红色自我教育,在阅读的同时,学生可以通过随笔的形式结合所学用思维感受革命先贤,用文字触写自己的感悟,发表自己的观点,真实细腻的透露自身的情感,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对红色年代的红色经典有所感悟,耳濡目染中将红色精神渗透于心灵深处,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写作的自主性。此外,在实际教学中,针对红色阅读与红色教育教师还应该注意的是既要注重形成两者的相统一性,同时还应该注意两者的独立性,在阅读中发挥阅读的教学功能,在教育中发挥教育的功能性,将两者有机结合,以混合型教学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增进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营造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此外,该种教学模式要根据学情,文选的价值型以及德育功能的实现有所选择的进行。

总而言之,红色文化是党和民族的先进文化,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红色教育,增添红色经典,让红色经典融入书香,让红色教育渗透初中语文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与时俱进,既要落实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红色文化成分,又要与当地的红色资源相融合,通过教材文选、拓展阅读、多媒体技术、课后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红色教育,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将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碰撞,实现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的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渗透,实现在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促进智育发展的同时,感受红色经典魅力,领略红色文化价值,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精神、革命力量内化于思想层次,外化于行为表现的目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实现人文性教育的同时,逐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树立优良品质和正确三观,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渗透策略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做法和体会
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