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开展高校第二课堂 “校企一体化”模式研究的思考

2022-05-24王群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创业

王群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加快培养高质量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第二课堂中,通过构建“校企一体化”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和社会需求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的重要手段,深入开展在高校第二课堂中通过“校企一体化”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是必要之举。本文论述了开展相关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成果展望。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校企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2) 05-0071-03

2021年11月19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分析研判形势,对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议指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可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大约1400万人,社会可提供的岗位较2021年度缩水20%,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各大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建设,尤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鼓励大学生创业,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很大作用。基于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思考如何依托第二课堂建设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创建“校企一体化”模式提高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积累实践要素。

一、研究意义

关于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国内外差异明显。国外更多注重实践,理论知识教学更贴近专业行业需求,其教学环境以及教育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融合,学生在各种企业团体中活动,实现了与专业、与社会的接轨。前几年有学者发现了这一重点,并着手开始研究,但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的历史观念使得国内的第二课堂教育还停留在初期阶段。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学者都把第二课堂教育定位在课余思政教育和宏观的素质能力提高方面。对于理论结合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养成的重点没有把控到,使得第二课堂教育没有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只是游走在边缘:从专业教育角度来看,第一课堂教育注重教授理论知识,第二课堂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文体活动,虽然也有一部分如职业素质、生涯规划等类型的活动,但多数只是停留在理论教育上,放到实践中显得不系统、不专业,各方面不够完善,最终没能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注入实践元素,没有发挥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新时期,我国已把人才强国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各界的支持下,学界开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探讨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很多学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能单从学校角度出发。虽然第二课堂教育的提供主体为学校,理论教学很重要,但是学校环境中,不管是从工作环境还是工作设施上,都与社会实际工作相差很多,所以需要借助校外企业共同培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工作模式结合学校理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实践角度出发,构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

依托第二课堂开展校企合作是基于国内创新型人才紧缺的现状,通过构建新型能力培养模式,将企业的常态化经营融入学校教育的有效方法。开展以“校企一体化”模式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教育,是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双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思路

“校企一体化”模式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的。在高校推行校企合作,要在将人才向社会、向企业推荐的同时,将企业的运作过程植入学校教育,融入校园活动当中,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大学生将学习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让大学生了解企业运作细节、运作流程,为大学生毕业后的技术创新、实际创业奠定重要基础。

(一)明确研究内容

开展该问题研究,要重点探讨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应用现状和方式,并对第二课堂大学生养成教育体系的完善提出可行化建议,既要重视理论研究,也要客观分析现状及问题,更要提出科学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施路径。

1.理论研究,主要研究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发生机理、运行机制及实验途径,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通过实证研究对第二课堂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原因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搜集大量数据,运用描述分析法从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态度和兴趣、创新创业活动及比赛数量、作品成果等方面分析第二课堂建设现状。

3.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大学生群体实行“校企一体化”(即结合学生专业将创新企业运作实操设定为学生在校第二课堂养成教育常规化活动项目)模式融入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整体设计,运用展示法展示项目成果并对其进行深层次分析。

4.归纳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形成论文和调研报告,并指出“校企一体化”模式不足及对未来的研究展望。

(二)找准研究目标

立足工作实际开展针对第二课堂项目的深入研究,不斷优化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有效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构建长效运行机制,持续性推进,常态化开展,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突出关键问题

深入挖掘第二课堂养成教育项目的背景、运行机制及要求,真正了解第二课堂养成教育项目的开展目标,调查分析第二课堂养成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效果,探索借助第二课堂养成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的新途径。

(四)设计项目方案

要围绕“第二课堂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展开工作,突出方案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坚持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并重,立足现实,从探索实证中得出结论,指导实践。从研究路径上讲,首先要提出研究背景、必要性、研究创新点及技术路线,明确研究目的,并为研究限定范围。接下来阅读文献,收集教育部门及学校关于第二课堂的方案等资料,对第二课堂的发生机理、运行机制、实现途径等理论进行整理,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因素,研究第二课堂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最后通过追踪调查特定学生群体的第二课堂实施内容,在第二课堂中融入企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常态化项目活动,对大学生参与的各项活动比赛等进行具体分析,前后对比其成效,对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进行实例研究,力求形成目标明确、成效显著的第二课堂活动。

研究方案设计如下:

(五)综合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多种渠道,如图书馆、中外文电子数据库、网络等,广泛搜集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的专著、期刊及网络资源进行相关概念梳理,形成清晰的理论研究思路。同时及时关注前沿信息和研究动态,为本项目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针对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活动项目及效果影响因素设计调查问卷,以特定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的调查统计结果,探究适合大学生的企业常态化活动方式和活动项目。

3.追踪调查法。运用追踪调查法对特定学生群体进行持续跟踪调查,获取研究对象的动态信息,把握调查对象在“校企一体化”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完善“校企一体化”模式运行机制。

(六)分析研究结果

通过至少一年的实证探索、比较“校企一体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模式培养下的大学生与同一班级其他同学各类指标的差异:一是在毕业时对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二是在顶岗实习阶段实际工作融入能力与得到企业重视和培养的程度,三是毕业之后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及创业成效。

由于通过“校企一体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模式培养的大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技术信息,掌握了更多的有价值资源,在顶岗实习阶段更早地接触了行业领域的深层内涵,为自己创业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结果可期。

三、研究实施

研究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校企联动,全力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多渠道、多方位的合作。关注大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搭建学生与学院教师、用人企业交流的平台,加强毕业生与在校生的交流,将企业活动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全面促进大学生在校期间良好学风的养成。

根据高校的不同专业,校企合作负责人通过与用人单位进行洽谈,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学校向外输出应用型人才,双方从引导学生就业与指导学生职业规划的角度,以育人为目的达成合作。企业方面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管理运行模式,将部分运作环节植入学校第二课堂教育,同时,委派实践工作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指导;学校方面作为主要阵地,合理规划学生第二课堂参与时间,全力配合企业开展生产运作活动,并在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给予企业工作人员一定的教育指导补贴,并由专业教师陪同学生共同开展企业生产管理活动。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在实际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加入企业文化的宣传,将企业文化注入实践教学当中,让学生真切地融入企业工作环境中,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引进。

从新生的学业生涯规划、学习动机调研,到大二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证书考取,到大三、大四的职业生涯规划,到离校前的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逐渐树立学业目标,加强专业知识理论学习。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全方位培养的“三全育人”理念,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校企一体化”模式融入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培养教育计划,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即是就业。企业在进行实践教育指导的同时,也开展部分理论教学的指导,让学生接触的不仅仅是一段时间的工作,更是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接触企业,深入企业实践,了解企业文化,探索企业发展,展望企业的未来。同时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现状,规划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校期间就规划好了自己的发展道路,甚至有所成就。

四、研究成果的应用

开展此项研究旨在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在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衔接,在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力的同时,也将最实际的运用过程植入大学生的高校生活中,实现学生实践的常态化。让大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从现实出发,改善学生的思维模式,切实达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效果。

此项研究的运用效果在于使得本科院校师生能够客观地了解第二课堂,明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影响因素,促使学校加大对第二课堂养成教育的重视,强化“校企一体化”模式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管理。从长远来看,是提高我校办学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此项研究成果深挖第二课堂养成教育中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现有的第二课堂养成教育相关活动,发现漏洞。通过“校企一体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为第二课堂养成教育提供规范化的监督和引导,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可供各大高校参考,并将其转化为学校第二课堂养成教育的相关准则,不断完善质量标准,继而制定第二课堂养成教育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未来的中国经济形势发展向好,但是市场同样迫切需要创新型的人才。高校是社会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输出地,社会各行各业发展都离不开高校的人才输送。“校企一体化”发展模式,依托第二课堂教育,不仅提高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也有利于企业了解新时代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新时代的发展环境下,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養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宫毅敏,林镇国.创业竞赛对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基于创业竞赛参赛意愿调查问卷的数据挖掘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57-60.

[2]王平祥.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8.

[3]丁佩琦.普林斯顿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创新创业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