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初探

2022-05-23史晓萌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构筑教授、学习、评价一体化的教学机制,促使学生展开整体化学习。以学习《济南的冬天》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分析写作手法,在对比中感悟作品主题,尝试基于作者视角了解其内心感受,在专题对话中发散思维,在多向分析中提升认知的能力。这些方法都将教学评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济南的冬天》;教学策略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提出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观点,认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评价与阅读、写作等各种教学环节结合在一起,构筑整体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鉴赏写作手法,汲取营养

阅读和写作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通过写作加深对阅读的印象,从而实现阅读写作能力的双提升。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总结写作手法,汲取养料,然后展开仿写的活动,这样能促使学生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从而了解他们掌握写作方法的程度。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词句展开分析,总结其写作手法,并进行仿写,然后通过互评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如围绕“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句子,学生发现该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非常形象,于是在自主创作时也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例如,有学生写作时运用了比喻:“大树好像一个勇猛的武士。”教师引导大家进行互评,并提醒学生对比课文中的词句:“在课文中,‘日本看护妇’的形象和带着雪的树是十分符合的,但你的比喻句,看不到大树和武士在形象上有什么相似点。”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修改:“在暴风雨中昂首挺立的大树好像一个勇猛的武士。”

在借鉴写作手法、展开仿写并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应深入挖掘文本的语言,规范语言表达方式,借鉴作品的写作方法,从而提升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

二、对比文本情感,生成主题

优秀的作品都有鲜明的主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挖掘出所学作品的主题思想,然后启迪学生尝试生发出与之相关的主题,并进行自主创作。在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对比分析,看看学生创作的文章和原作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促使学生写出更有新意的作品。

在阅读《济南的冬天》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情感, 分析作品主题。学生认为:“作者写的是济南的风景,展现出对家乡的喜爱之情。”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除了表达喜爱之情以外,你认为还能从风景描写中生发出哪些不同的情感呢?”有学生提出:“我觉得可以写一下思乡之情。”还有学生提出:“我认为可以表达建设家乡的想法。”教师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题进行创作,此后又进行评价:“大家所写的主题,都围绕情感展开,那么是否还有其他的主题呢?是否可以赞颂一下家乡的悠久历史呢?”在这样的评价中,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此前提出的想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程中,学生能结合阅读探究作品的情感,感悟作品的魅力,在自主创作时能将自己总结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在展开互评的过程中,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也能了解他人的看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打开作者视角,学会共情

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和作者形成共鸣,则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深入挖掘作品的主旨。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然后尝试从作者的角度寫下其内心感受。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看看谁的描述更能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例如,笔者让学生围绕《济南的冬天》展开想象,尝试和作者形成共情。“作者如何来概括济南的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要如何在创作中写下自己的真实情感呢?”有学生提出:“作者赞叹了济南冬天的温暖和晴朗,表达了对济南的喜爱之情。我认为如果要写情感的话,可以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来写,也可以用景物描写进行侧面展现。”教师鼓励学生评价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发现,自己的作文常常直接抒情,但是很少用借物抒怀的方式表情达意。通过对比,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写作的不足,在自主创作时也尝试借鉴《济南的冬天》的表达方法,其表达的情感更真挚。

在教学评的过程中,学生剖析文章,挖掘出蕴藏在其中的情感,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想法。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又尝试进行自我反省,思考自己是否能让读者感同身受,这有助于学生日后写成更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四、组织专题对话,发散思维

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对哪些主题感兴趣,然后围绕该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对话,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运用发散思维展开思考。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要观察学生的思考角度是否新颖,并启发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帮助他们展开“头脑风暴”。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笔者组织学生围绕各种不同的主题展开专题对话,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撰写景物类散文的时候,你认为要从哪些角度入手收集资料,如何写出真情实感?大家尝试围绕不同的角度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有学生提出:“我觉得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说说哪些手法能让文辞变得更优美。”还有学生提出:“我认为应该从收集资料的角度入手分析,尝试选择一些和民风民俗有关的内容,融入到作品中,这样能让作品内容更加丰富。”还有学生认为:“我觉得要从情感的角度入手分析,尝试写一下自己对该地方的感情。”在教学评价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思考角度是否广泛,是否有遗漏的地方,促使其思维更广博。

在主题对话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养成了深思熟虑的习惯,不再只是囫囵吞枣地浏览作品,而是仔细推敲文章的表达方法,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促使其从中获得经验,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五、鼓励多向分析,辩证认知

当学生在阅读中出现了矛盾的观点时,教师一定要把握机会,引导学生展开辩证分析,尝试将自评和他评融入其中,分析自己和他人的思考角度是否一致,并分析谁的观点更准确。最后学生还可以将彼此的观点融合在一起,形成辩证的、多元化的认知。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有学生认为:“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有精美的词句。”也有学生认为:“优美的词句并不重要,有真情实感才更重要。”面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尝试从多种角度入手评价作品,看看分析角度是否全面。在评价交流后,学生提出了辩证的想法,认为:“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不能只用一个指标,文字是否优美和是否有真情实感,这两者都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在评价中还提出了“读者意识”的理念,让大家尝试从读者的视角展开分析,说说一篇好的景物类文章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在多元辨析中,学生的观点更具有辩证性。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给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空间和条件,减少束缚,让学生能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多元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逐步交流彼此的观点,并学会将获得的信息和自己已有的观点融合在一起。教师要改善评价制度,让学生能从多种角度获得反馈,这样才能对学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以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为例,展现了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的具体方法。将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助于促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总结出语言文字应用的方法,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和发展。因此,这是一种能促使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史晓萌(1983— ),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