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参与性的几点策略
2022-05-23温海敏
温海敏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参与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3-
课堂参与性,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效参与课堂互动、问题回答等活动的程度。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参与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教学应该融入更多的课堂参与元素,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那么,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探索?笔者认为:一方面,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又略显枯燥的课程,与其他科目相比,学生更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倦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但是注意力易分散、自控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完善。针对数学学科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数学教师应该进行创造性教学,提高数学课堂的参与性。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注意力
俗话说“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数学课堂的良好开端意味着教师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上去。做好这一点,最有效的一点就是通过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而过渡到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上。简而言之,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原型”。如在学习《函数》这一节内容时,“常量”、“变量”、“自变量”、“函数”几个概念很难直接说清楚,教师可以举出这样一个例子:
课程开始提出问题:“在菜场里买菜的时候,我们经常用到电子秤,电子秤上显示三个数字,这三个数字代表什么呢?”学生回答:“一个是商贩设定的菜的价格,如2元/公斤,一个表示菜的重量,而第三个数字则表示金额。”教师继续问:“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观察,在商贩称量同一种菜的过程中,这三个数字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学生回答:“同种菜设定的价格不变,而菜的重量和金额则随着放置菜的多少而变化。”教师提出:“很好。”并指出在买菜的过程中,单价2元/公斤始终保持不变,这样的量数学上叫做“常量”,菜重和金额会发生变化,这样的量叫做“变量”。教师进一步提问:“菜重和金额两个变量的变化之间有无联系?”学生回答:“一起变化,并且菜越重,金额越高。”教师指出,因为买菜时,菜量变化,金额随着变化,所以菜的重量称为“自变量”,金额叫做“因变量”,又称为菜量这个“自变量”的“函数”。
二、破旧立新,激发学生认知矛盾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一定的认知矛盾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尝试在课堂上寻找恰当的机会制造“矛盾”问题,让学生产生疑惑,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新旧知识的对比学习,达到破旧立新的效果,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巩固,更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如:
在学习《乘方》这一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将一张普通的纸对折20次后,它的厚度大概有多少?学生的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一本书这么厚、一个手掌厚、一米厚……多位学生回答过后,教师给出答案“大概有30层楼这么高”。学生惊讶之情溢于言表,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教师提示大家:“假设一张纸的厚度是0.1mm,我们动手算一算将其对折20次后,有没有我说的这么厚?”让学生在草纸上演算,最后教师在黑板上写道:0.0001×2×2×2×2(20个2相乘)=104.8576米。此时告诉学生,20个2相乘可以写出220,读作2的20次方,从而引出乘方的概念。
三、方法融合,活跃课堂气氛
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教学,要求摆脱以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而是将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发展到今天的课堂教学,已经总结出了许多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如合作小组、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这些方法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很好的契合性,真正让课堂“活”了起来,学生的学习乐趣得到了充分发挥。作为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更好的将数学知识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更加多样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吸收。
如在学习《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分组测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之和,有的小组会将四边形的四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出结果,有的会沿着四边形的对角线裁剪成两个三角形等,然后对小组方法进行总结,教师对这两种方法都给予肯定,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在测五边形、六边形等更复杂的多边形内角和时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并让学生实际做一下,最后自然而然引入“分割法”测多边形内角和,得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n-2)·180°。再如在学习图形旋转、对称等知识的时候,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性、过程性的展示特点,通过使用flash、ppt等软件程序,借助初中生形象思维优势,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兼顾全体,关爱每个学生
兼顾全体,是初中数学课堂与其他课堂都需要做到的,它不但符合教育的因材施教基本原则,也符合当前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偏好”,对成绩好的学生经常提问和赞扬,对成绩稍差的学生则不给机会甚至无视存在,这些都有违新课标的要求,也不利于教育的全人思想。因此,数学教师还应该从关爱每个学生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比如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时要体现出层次性,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准备相应难度的问题,力求在课堂上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这对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总之,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并实现自我教育的好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是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改变以往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课堂讨论的新思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几点思考.水菊芳.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04(2).
2.初中数学如何开展参与式教学.严央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21(2).
3.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式教学.储文亚.考试周刊.2009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