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故事教学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2022-05-23娄敏学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对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有限,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导致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故事教学法是一种主要以故事为教学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教师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本文主要从应用原则、应用优势和应用策略等方面对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教学效率;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娄敏学(1990—),女,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学校。
引言
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故事教学法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等特点,教师将其合理运用到语文课堂中,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升課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对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将故事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充分体现出来,需要遵循相关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热情,促使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趣味性原则。小学生往往只会对新鲜有趣的事物产生兴趣,对于故事而言同样也是如此,只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才能快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教师在应用故事教学法时,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一特征,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故事作为教学内容。
二是真实性原则。应用故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教师在应用故事教学法时,应该结合教学要求,同时保证故事情节的真实性[1]。如果教师所选取的故事内容与事实相违背,那么学生就会质疑教学内容的真实性,这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只有坚持真实性的原则,才能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针对性原则。并不是所有故事都能被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在应用故事教学法时,应该将故事与教学有机结合,所选择的故事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呼应,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所选择的故事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这样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故事情境中,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中,部分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25分钟左右的时间集中在课堂学习上,而其他时间都在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小学生往往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合理运用故事教学法,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且故事教学法也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有趣、简洁,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
(二)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道德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刻板,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故事教学法进行应用,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故事内容,让学生在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故事中的人物的情感变化,并从中学到一些人生道理,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比较被动,教师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导致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能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应用故事教学法,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语文知识,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不足
(一)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不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故事教学活动,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故事教学的核心是故事,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故事时,必须要立足于教材内容,确保故事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消化。但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选择故事时,只是单纯地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所选择的故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匹配度不高,影响了故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二)故事的趣味性不足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为有限,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主要依托于直观、生动的表层信息,因此,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故事教学法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思维方式,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故事,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就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所选的故事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故事教学法应有的价值无法被有效发挥出来。
四、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故事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故事教学中同样也是如此,他们一旦对故事内容或故事情节缺乏兴趣,就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导入或讲述故事的方式,保证故事教学活动的新颖性,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故事教学活動中[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是其中被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多媒体技术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于一体,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应用故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故事情境,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对《亡羊补牢》这一寓言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动画,创设故事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动画可以让故事中的人物个性变得更加鲜明,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做错事不要紧,只要及时进行补救就还来得及”的道理,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文本留白,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结合了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一定的空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语文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应用故事教学法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教学内容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并且合理利用教材文本中的留白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师在应用故事教学法对《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可以将故事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并利用文本留白,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利用文中的留白部分:“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然后让学生围绕“植物妈妈的办法”自主续编故事。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角色扮演,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他们在读课文或者听故事时,常常无法理解其中的情感,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影响他们对课文或故事的理解。为了保证故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这一问题,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故事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角色扮演法作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对故事人物的扮演和对情节的再现,可以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故事情境中,深刻地感受其中的情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中,由于雷锋生活的时代与小学生生活的时代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不能很好地理解文中的情感。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表演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小组需要确定每个成员所扮演的角色,选择合适的成员扮演雷锋、迷路的孩子、年迈的大娘等,并分配各自的任务[5]。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准确地把握这些人物的情感,深刻地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
(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基本上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显得十分被动,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很难达成。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及时做出改变,合理引入故事教学法,并在应用故事教学法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6]。如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活动,评选出讲得最生动的学生等,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学生在开始讲故事之前需要对故事内容进行深度阅读,为接下来的讲述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对故事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在学生讲完故事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出他们理解不到位的地方。
(五)家校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有限,可能难以理解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比如有关我国近代史或农耕生活等内容。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可以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向自己的长辈请教,请他们说一说自己从前的经历,或是分享一些种植农作物的经验等,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听到的故事[7]。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以《开国大典》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始讲解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听家中的长辈亲口讲述一些革命故事。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从长辈那里听到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故事带领学生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以及现代生活的美好。然后,教师再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故事教学法的研究,并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故事内容和讲述形式,将故事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清书.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2):111-112.
[2]张婷.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窗:教师版,2021(01):116.
[3]孙涛.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0):73-75.
[4]陈玉刚.简析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J].家长,2020(22):163-164.
[5]闫顺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J].亚太教育,2016(08):192.
[6]赵凤祥.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118.
[7]周兴云.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教师,2021(S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