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2022-05-22魏学慧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吸浆虫条锈病乳油

魏学慧

(费县探沂农业综合服务站,山东费县 273411)

0 引言

山东省的平原比较多,而且基本没有干旱时期,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比较丰富,因此十分适合小麦生长。良好的小麦种植技术可以提升小麦的产量,在种植小麦期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因此种植者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在不同时期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1 小麦种植基本技术

1.1 选择优良的种子

如今市场中有各式各样的小麦种子,种植者在面对这些种子时不知道该如何挑选。小麦是山东地区主要农作物,在选择种子时,首先应保证其适应山东地区土壤的特点、气候特征等因素,这样才可确保小麦茁壮生长、产量较高。另外,在选择种子时,尽量挑选纯度达到99%的种子,以保障小麦种子的发芽率。种子挑选之后,还应对其进行包衣、拌种,将小麦种子浸泡在添加过除虫剂以及催芽的药剂中,以提升小麦种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1]。

1.2 挑选耕地

小麦和其他农作物有所不同,其生长周期比较长。在选择种植小麦的耕地时,尽量选择地势较高的耕地,保障小麦在生长期间若遇到干旱情况时,可以顺利地进行灌溉;当某一时期的降雨量过多,一旦出现积水能够及时将麦田中的积水排出。小麦在生长期间需要足够的日照光合作用,应确保耕地能够得到充足的日照。另外,在选择耕地时,尽量使用高质量的耕地,这样可以降低小麦在生长时被病虫害破坏的概率,为小麦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1.3 确定播种时间

播种小麦前,需要先确定大致的播种时间,通过控制播种时间降低小麦生长的负面影响,以此提升麦苗质量和小麦产量。根据山东地区的具体气候调整播种时间,能有效杜绝因为过早播种而造成麦苗徒长被冻坏,避免因为播种时间较晚而导致麦苗比较羸弱以及根系不够粗壮的问题[2]。一般来说,当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6℃时进行播种,效果会比较好,这样可以确保小麦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对于山东地区的小麦种植户来说,在10月初是最佳的播种期。

1.4 深耕耕田

小麦在播种前,需要对耕地进行处理,深耕可以让土壤更加疏松,提升其吸收水分和肥料的能力,进而增加小麦的产量,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深耕时深度应达到25 cm。深耕之后能有效将土壤深处中存在的病菌以及害虫虫卵翻到土壤表层,利用日照对其进行晾晒消杀,从而减少小麦在生长期间出现病虫害。而且深耕还能提升土壤自身的储水能力,有利于小麦根系向土壤深处延伸,使小麦根系更加强壮、提高麦苗整体质量,降低麦苗倒伏的几率[3]。小麦的种植户需要注意,同一块地尽量不要连续两年进行耕作,这样会使土壤中的肥力降低,不利于小麦生长,无法实现高产的目标。在山东地区中可以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深耕,以此降低人力的投资,机器设备可以将肥料和土壤充分融合,有助于增加土壤的肥力,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5 合理播种

如今在山东地区基本都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小麦播种。机械化的播种方法,可有效提高种植小麦的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提升其种植质量。在选择机械设备时,根据耕地的大小制定种子的投放数量以及播种行距,保证种子正常发育,减少后期补苗剔苗工序。保证14万棵/667m2左右的基本苗,若是本块耕地的肥料较足,则需要适当缩减播种量。若产量一般,则可适当增加一些播种量。

1.6 适当施肥与灌溉

小麦种子播种之后,需要适当增加肥料和水分,以提升小麦的发育速度。小麦种植者在进行施肥时尽量使用有机肥,这样能给予小麦足够的营养元素,提升麦田的肥力水平。表1是常见的小麦施肥时间、肥料种类以及剂量,在具体施肥时可参照。

表1 小麦施肥时间与剂量

对小麦灌溉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在灌溉前应查看最近的天气,确保在近期内不会下雨,若是有降雨,则应根据降雨量制定相应的灌溉方案,避免大量水分进入麦田,影响小麦的生长[4]。山东不属于干旱地区,一般来说自然降雨可满足小麦对水分的需求,不过若出现特殊情况就需要进行科学灌溉。

1.7 及时清除杂草

麦田中经常出现杂草。为了避免杂草争抢小麦养分,小麦种植者需要及时清除麦田中的杂草。在小麦还是禾苗时期需要人工进行除草,到二叶期之后则可以使用除草剂清除杂草。如果麦田面积较大,可以使用机械设备喷洒除草剂(如图1所示)。

图1 机械喷洒农药除草

2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防治的基本原则

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防治技术。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时,必须要注意农药的用量。若药剂量过大容易导致小麦损伤,影响最产量,若剂量过小,则无法达到消除病虫害的目的,防治病虫害时,尽量减少农药量,尽可能使用绿色种植技术。

2.2 农业防治技术

在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农业防治是较为有效而且还符合当今绿色种植的要求。在农业防治中,需要从土壤的特点、麦田管理以及播种方式上开展防治技术。首先,在处理麦田时,应使用深耕技术,将土壤中病虫害虫卵、菌种翻到土壤表面,在太阳的暴晒下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其次,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以此提升麦种的抵抗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5];最后,播种小麦时,不得在病虫害的高发期开展播种,譬如,9月份不可开展播种,因为这个时期是纹枯病和条锈病的高发期。

2.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使用生物工程药剂,消除病虫害的幼虫,以此降低小麦出现病虫害的可能性。在生物防治技术中所使用的生物工程药剂是纯天然的活性成分,不会破坏麦田周围的生态环境,更不会有农业残留,而且病虫很难对其有耐药性[6]。把生物防治技术和农业防治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例如,昆虫性激素药剂是一种高效降低麦田中病虫害的药剂,其可以控制病虫的交配,避免病虫大量繁殖导致小麦出现病虫害。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天敌来消灭病虫害。小麦在刚长出叶片时,容易出现红蜘蛛,其可在短期内迅速侵蚀新出的叶片,红蜘蛛产卵位置一般在叶片背面,借助风力扩大侵蚀范围。红蜘蛛的天敌是食螨瓢虫,小麦种植者可以引进一批食螨瓢虫投放在有红蜘蛛的麦田中,食螨瓢虫不会把小麦当作食物,可以放心投放。

2.4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对于消灭小麦病虫害非常有效。赤霉病、条锈病、麦穗蚜、吸浆虫是小麦经常出现的病虫害,都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2.4.1 赤霉病。赤霉病是在小麦生长期间经常遇到的病害,蔓延性和腐性极强,若在麦苗期间发生将会出现苗腐;在后期则会导致杆腐和穗腐[7]。麦田中出现赤霉病后若不对其进行严格控制,会迅速大面积蔓延,导致小麦产量大幅度降低,影响小麦种植者的经济收益。防治小麦在齐穗杨花期感染赤霉病,可以利用化学药物,等到露水挥发之后喷洒一次药物,一般两次喷洒就可有效预防赤霉病的发生。将浓度为25%的呲蚜酮、40%浓度的丙硫戊唑醇悬浮剂和浓度在0.1%的芸苔素充分混合,将其兑入35 kg的水中,混合均匀之后就可使用喷雾设备开展药物喷洒工作。

2.4.2 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主要危害的是小麦叶片,有时茎秆、颖壳等也会被感染,是小麦种植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的疫病类型。麦田中一旦发生小麦条锈病,在早期时叶片上只出现一些黄色斑点,后期则会导致叶片干枯死亡,这种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所以在对小麦条锈病进行防治时,应选择在未感染前或者感染初期,使用化学药物进行处理。在拌种期间常用的药物有三唑醇、粉锈宁等,将这些药物对种子开展拌种处理或者药剂包衣等,可以有效减轻发病。若是麦田中出现2%的小麦条锈病时,需要使用粉锈宁乳油进行药物喷洒,丙环唑乳油也可以。对于情况严重的麦田,则必须在10天之后再次喷洒药物。

2.4.3 小麦蚜虫。小麦蚜虫俗称为蜜虫,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当小麦抽穗后出现小麦蚜虫将会造成秕粒,从而降低小麦产量。一般麦田中出现时,麦苗叶片会变得枯黄、麦粒不够饱满,严重时将会导致麦苗枯死。因此,小麦蚜虫在2020年被选入《一类农作物病害虫》名单中。对小麦蚜虫能够进行防治时,可以使用25%浓度的快杀乳油,并和2.5%浓度的辉丰菊酯乳油进行混合,这两者的用量分别为28 ml和25 ml,随后将混合物均匀地喷洒在小麦表层。这两种化学药物的化学性质比较特殊,防治效果好。

2.4.4 吸浆虫。吸浆虫是小麦毁灭性的害虫,常见的有麦红和麦黄两种吸浆虫,会吸食正在灌浆期麦粒中的汁液,导致麦粒空壳和变色,若是不加以控制,则会造成小麦减产。蛹期与成虫期是防治吸浆虫的最好时期,化蛹时期时会出现在土壤表面,对杀虫剂非常敏感,因此可以在这时期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若是赶在下雨前喷洒杀虫剂,能提升吸浆虫和药剂的接触范围,可增加防治效果。一般在蛹期所使用的杀虫剂为40%浓度的甲基异柳磷乳油、浓度在50%的辛硫磷乳油。在成虫期则要使用浓度为6%林丹粉剂、40%浓度的氧化乐果乳油等,若是成虫期的吸浆虫的数量比较少,可不需再次喷洒药物,若是蛹期的防治效果较低,在成虫期则必须进行补治。

2.5 物理防治技术

在防治小麦病虫害时,物理防治也是经常使用的技术。在运用物理防治技术时,需要与人工麦田管理技术相互结合,确保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科学对麦田进行保墒增温,可以最大化发挥物理防治病害虫作用。小麦种植户在麦田施肥、清除麦田杂草时,可同时捕杀害虫。

3 结语

在山东省种植小麦时,应该从挑选种子到麦田管理都应使用恰当科学的技术,来提升小麦的质量以及产量。并在生长期间多注意病虫害的问题,根据不同症状选择适合的防治技术,以此保障小麦的质量以及产量。

猜你喜欢

吸浆虫条锈病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侯马:召开小麦吸浆虫防治现场会
两种敌敌畏乳油对家蚕的毒性和残毒期比较*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吸浆虫的危害与防治
麦田吸浆虫无害化控制技术探讨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