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吸浆虫无害化控制技术探讨
2020-12-20高彩红
杨 璞,高彩红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1)
1 前言
吸浆虫又名小红虫、麦蛆等,是一种危害小麦的毁灭性害虫。其成虫身体较小,呈橘红、橙黄或姜黄色。在我国分布较广,几乎遍及所有小麦主产区[1]。目前,小麦吸浆虫的防治主要以化学农药为主。应用化学农药防治吸浆虫的同时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一方面表现为,随着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对人畜健康带来不良影响[2];另一方面,由于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以及传统有机氯农药禁用等原因,吸浆虫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通过原有的技术已不能防治其危害,而且传统的防治技术已不适应当前农业的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为了安全、有效和环保的防治麦田吸浆虫,保障小麦的安全生产。从小麦吸浆虫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以及麦田吸浆虫的无害化控制技术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麦田吸浆虫的安全、有效和环保的防治技术提供参考。
2 吸浆虫的危害特点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小麦籽粒汁液,引起籽粒变色、干物质减少,形成空壳籽粒,千粒重下降,进而造成麦田减产,一般年份可使麦田减产10%~20%,大发生年份可使麦田减产40%~50%,严重的年份可使麦田减产80%~90%[1,3]。
3 吸浆虫的发生规律
麦田吸浆虫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圆茧隐藏于土壤中越夏、越冬。翌年在小麦拔节期,当10 cm土层地温达到10℃以上,土壤含水量处于15%~20%时,吸浆虫破茧出土;当10 cm土层地温达到15℃左右,在小麦孕穗期时吸浆虫陆续化蛹,蛹期一般为8~10 d;当10 cm土层地温达到20℃左右时,在小麦进入抽穗期时,吸浆虫开始大量羽化出土,并在当天或次日交配后将卵产在已抽穗且未扬花的麦穗上,卵期一般为3~5 d;当幼虫孵化后将从内外颖的穗隙间侵入,附着于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穗籽粒上吸取浆液,造成籽粒重降低,引起减产,在小麦进入蜡熟后期时,大部分吸浆虫开始老熟,随着雨滴、露水或自动弹落于土层表面,通过土壤缝隙潜入土中,经过2~3 d开始结圆茧进入休眠期,进而完成一次侵染循环[4]。
4 吸浆虫的无害化防治
4.1 农业防治
4.1.1 选用抗吸浆虫品种 选育、推广并种植抗吸浆虫品种,利用品种的抗虫性来防治麦田吸浆虫危害,通过品种自身抗性来抵御吸浆虫的危害,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小麦品种的抗吸浆虫性是一个多层次综合效应的结果,涉及形态学指标和生化因素方面[5~10]。在形态学指标方面,一般麦穗芒长多刺,颖壳口紧且小穗密集,扬花期短且集中,果皮厚的品种,均不利于吸浆虫成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其抗吸浆虫性相对较强;在生化因素方面,小麦籽粒中丹宁和总酚的含量越高,抗吸浆虫性越强。由于形态学指标较理化指标相对直观,且容易识别,因此,在新品种选育过程中,一般将形态学指标作为抗吸浆虫的主要参考标准,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可以选用穗形相对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籽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品种。例如:抗吸浆虫小麦品种石麦12号、科农1006和晋麦47等。
4.1.2 农艺技术 一是根据吸浆虫具有喜湿怕干,耐低温而不耐高温的生活特性,创造不利于吸浆虫的生存栖息和发生条件。在创造干旱条件方面,通过种植节水抗旱小麦品种,减少麦田灌溉次数,营造干旱环境。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选择石麦22、邯4589和观35等节水抗旱小麦品种;在创造高温环境方面,可以通过秋季作物覆膜种植来提高土壤地温,进而提高吸浆虫的越夏死亡率。二是通过调整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来降低麦田吸浆虫的危害。在生产上,通过麦田连年深翻,小麦与油菜、豆类、棉花和水稻等农作物轮作,可以降低虫口数量。在吸浆虫严重的麦田及其周围,可通过改种油菜、大蒜等农作物,等翌年再种植小麦,进而会减轻麦田吸浆虫的为害。
4.2 物理防治
利用色板捕杀害虫是通过害虫对颜色的趋性所设计的一种简便、环保且有效的防治手段。麦田中应用色板诱杀吸浆虫是一项行之有效无公害的手段。以紫色粘板顺麦垄悬挂于小麦下部(下缘与地面平齐),可以对麦田吸浆虫起到明显的诱集捕杀效果[11]。此外,在农业生产上,也可利用吸浆虫的趋光性,将深圳市富巍盛有限科技公司所生产的单灯智能太阳能灭虫器一字形排列置于麦田,每个灭虫器的灯距麦田地边50 m,相邻灯之间的距离为50 m,以FWS-DBL-1380 nm波段进行小麦吸浆虫成虫发生动态的监测,并结合色板进行诱杀,可以对麦田吸浆虫的防治起到良好效果[12]。
4.3 生态调控
利用生态调控方式控制麦田吸浆虫具有对环境友好、无害、无污染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等优点。一方面,生态调控是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而起到控制麦田吸浆虫的作用。小麦与不同作物间作种植可以增加麦田生物多样性。如在吸浆虫严重的麦田及其周围,可通过棉麦间作来控制麦田吸浆虫,进而减轻麦田吸浆虫的危害。另一方面,生态调控是通过天敌控制吸浆虫群体动态变化。小麦的天敌种类较多,其中寄生蜂的数量最大,是调节麦田吸浆虫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之一[13~15],对麦田吸浆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吸浆虫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寄生蜂具有隔年出土的生活习性,寄生蜂的田间羽化数量白天多于晚上,且受限于吸浆虫种群变动变化和农药使用2 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16]。
4.4 植物源农药防治
植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从植物中提取而来,具有对环境友好,对人畜毒性低,保护天敌,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目前,由于单一植物源农药在麦田吸浆虫的防治效果方面存在一定限度,因而植物源农药尚不可能完全取代化学杀虫剂用于生产,因而农业生产中麦田吸浆虫的防治主要依靠复配型杀虫剂,在防治小麦吸浆虫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单一植物源农药对天敌安全和环境无污染的优势,但却提高了防治效果,延长了药效持续期,并起到了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进而缓解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17]。29%净叶宝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烟碱,是一种复配型杀虫剂,应用于麦田防治吸浆虫,可对吸浆虫成虫的防治效果达到77.7%~90.1%[17]。此外,在麦田中应用复配型杀虫剂29%油酸烟碱·氯氰乳油也可有效的防治吸浆虫的危害,对吸浆虫成虫的防治效果可达77.7%~90.13%[18]。
5 讨论
吸浆虫是一种危害小麦的毁灭性害虫,每年发生1代[4],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小麦籽粒汁液,引起籽粒干物质减少,形成空壳籽粒,千粒重下降,进而造成麦田减产[1,3]。长期的利用化学农药防治麦田吸浆虫造成了一系列负面效应。通过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态调控和植物源农药来防治吸浆虫具有安全、无污染,对环境友好的优点。其中,农业防治是以种植抗性品种为基础,并与农艺技术相结合,根据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通过农艺技术的调整创造不利于吸浆虫生存的生态环境,进而实现麦田吸浆虫的高效、无害化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是根据吸浆虫对光照和颜色的趋性,通过吸浆虫的趋光性,对其群体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结合色板对吸浆虫进行诱杀;生态调控主要是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和利用天敌来实现麦田吸浆虫的控制,具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优点,但天敌防治吸浆虫的作用效果受限于吸浆虫种群动态变化和农药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植物源农药主要是依靠复配型杀虫剂,在防治小麦吸浆虫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单一植物源农药对天敌安全和环境无污染的优势,但却提高了防治效果,延长了药效持续期,并起到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缓解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因此,利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态调控和植物源农药均能起到防治麦田吸浆虫的作用效果,且在吸浆虫的防治过程中各具特点。然而,吸浆虫的发生与危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实际生产中,应依据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适时的应用好各项技术,甚至会通过不同技术的结合使用来增强吸浆虫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