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入路手术方式对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2022-05-22何毅陶晶晶张英毛晓敏陈玲
何毅,陶晶晶,张英,毛晓敏,陈玲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科,湖北 武汉 430060)
听神经瘤是来源于内听道内前庭神经施旺细胞的良性肿瘤,约占成人桥小脑角肿瘤90%,颅内肿瘤8%,是内听道、桥小脑角区域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1]。但由于其解剖位置复杂,发病率高,与脑干、耳蜗神经、面神经等重要神经和结构相近,手术难度也随之增加[2]。Charles Balance 于1884 年尝试进行第1 例听神经瘤手术之后,听神经瘤外科经历了由挽救生命到微创个体化治疗的过程。此后Cushing、Dandy 和House 于20 年代通过改进术式,提高生存率等,将术后死亡率从80%降至10%~15%,但仍有极高致残率,如偏瘫、偏盲等,且术后遗留听力丧失、面瘫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3-5]。近年来,随着对听神经瘤诊疗水平的提高,听神经瘤的治疗目标正进一步转向神经功能完整保留、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微创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TE 是近年来随科技发展建立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要求在安全、准确、有效去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少地损伤健康组织结构,保护功能,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6]。我科自2020 年6月以来,采用耳内镜下耳道入路开展听神经瘤微创手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于我科行听神经瘤切除术的30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肿瘤类型,选取2021 年1 月后符合耳内镜下耳道入路听神经瘤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耳道入路进行微创手术,共12 例,与2020 年7 月至12月期间相同大小和类型的听神经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方式,共18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2~48 岁(37.4±9.6)岁;病程11~20 个月(15.5±3.9)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33~47 岁(38.1±8.8)岁;病程10~20 个月(14.7±4.4)个月。两组患者术前MRI 和CT 检查结果均显示为听神经瘤,且为内听道型、体积较小的小肿瘤,术前面神经功能评定均正常,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做好术前手术标记,区域消毒和交接工作,给予患者常规术前准备指导,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相关治疗和健康宣教。
1.2.2 观察组 采用耳内镜下耳道入路手术方式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微创手术术前准备指导,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相关治疗和健康宣教。
1.2.3 围手术期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两组患者均进行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1)术前护理:给予患者充分的健康宣教,根据手术方式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指导患者练习床上运动。(2)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向患者介绍手术环境,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并协助洗手护士进行术前准备,配合手术医生完成器械传递,术中监测患者面神经功能。(3)术后护理:病区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床边交接,严密监测患者的神志、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及大小便情况,并与管床医生沟通,进行早期评估,制定功能恢复计划,根据每日查房时患者情况,督促患者在合适时间点尽早下床活动,指导活动量;给予其饮食指导,与其多进食高蛋白、多维生素的易消化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为普食;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面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四肢肌力等);给予其心理护理,耐心与患者沟通,缓解不良情绪,引导患者进行快速康复,并在患者出院后以微信群聊的方式及时解决患者康复中的疑问,指导面瘫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实现以责任护士为主导负责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
1.3 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面神经功能测定:以House-Bracki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进行评定[7]。一级为正常,患者面部各区运动正常,两侧对称;二级为轻度功能异常,患者面部肌肉有轻度的无力,静止时面部对称,肌张力正常,面部活动时额部正常,稍用力就能闭眼完全,口角轻度不对称;三级为中度功能异常,患者有明显的面肌无力,但未出现面部变形,静止时面部对称正常,面部活动时额部减弱,很用力才能闭眼完全,口角用最大力后轻度不对称;四级为中重度功能异常,患者有明显的面肌无力及变形,静止时面部对称,肌张力正常,面部活动时无额部连带活动,很用力都闭眼不完全,口角用最大力后仍重度不对称;五级为重度功能异常,患者面部运动几乎不能察觉,静止状态时面部不对称,无额部运动,口角轻微运动,不能闭眼完全;六级为完全麻痹,患者面部完全无运动,面肌肌张力消失,无痉挛或收缩。本研究以面神经功能一级为正常,面神经功能二至六级为异常进行评价。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8]。非常满意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整个护理过程无不满,无异常情况发生,且无并发症发生。满意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整个护理过程有部分不满,有异常情况发生,但医护人员及时解决问题,无并发症发生。不满意指患者术后有并发症发生,对整个护理过程有异议。
资料收集:为保证组间一致性,所有听神经瘤患者均收入同一组医生,由同一位教授主刀完成,面神经功能的评定均由同一名主治医生进行。术前、出院当天的评定由医生在查房时进行,术后当天的评定为医生在患者手术完成返回病区时评定,患者住院期间的评定结果均在病例中记录,术后1 个月评定为患者在门诊复查时完成。两组患者均在术前、术后当天、出院当天和术后1 个月均进行面神经功能的评定,且在患者出院当天进行满意度调查,记录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和下床活动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耳内镜下耳道入路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面神经功能保留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保留结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对手术效果和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和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8.03±2.231)明显少于对照组(12.12±1.51),下床活动时间(3.21±1.10)早于对照组(6.25±2.34),均P<0.01。
3 讨论
3.1 采用耳内镜下耳道入路手术方式可减少听神经瘤患者面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生
耳内镜下耳道入路是在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的听神经瘤手术,该手术方式通过天然孔道,术中仅需磨除少量内听道骨质,对患者来说创伤更小,恢复时间缩短[3]。Marchioni 等[9]于2012 首次将该手术方式应用于听神经瘤切除术中,术后患者未出现面神经功能异常、脑脊液漏、吞咽困难等并发症,为该术式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围手术期整体护理[10]则要求护士在工作中以患者的需求为主体应用专业知识为其提供身心整体护理。本研究将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运用于不同手术方式的听神经瘤患者,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同一类型手术患者的影响,结果显示耳内镜下耳道入路应用与我国听神经瘤手术的患者,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由表1 可知,采用耳内镜下耳道入路手术方式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面神经功能保留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 个月91.67%的患者保留了正常的面神经功能,仅有8.33%的患者在术后发生面神经功能的下降,这与Marchioni等[11]在2017 年的报道中结果相一致。即耳内镜下耳道入路手术方式可减少听神经瘤患者面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生,因为耳内镜下耳道入路在术式上减少了患者的创伤,整体护理的模式贯穿于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对疾病和康复各方面的需求,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3.2 耳内镜下耳道入路手术方式可提高患者对手术效果和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耳内镜下耳道入路手术方式,58.33%的听神经瘤患者表示对手术效果和护理工作非常满意,而对照组仅有27.78%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出院时观察组25.00%由于存在面神经功能障碍表示不满意,而对照组有44.44%的患者表示不满意。相比较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55.56%)。耳内镜下耳道入路在创伤小的基础上,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12]。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方式[13]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术后观察等各方面,不仅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而且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知识和康复锻炼的认知,医护人员在无形中与患者建立深厚的友谊,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与雒胜男等[14]将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造口患者的结果相一致。在患者出院后,本研究团队通过微信群聊的方式在患者出院后及时给予帮助,为其院外延续性康复提供了保障。
3.3 耳内镜下耳道入路手术方式减少了患者术后住院天数,促进患者术后早日下床活动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8.03±2.23)明显少于对照组(12.12±1.51),下床活动时间(3.21±1.10)早于对照组(6.25±2.34)。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术后患者需常规卧床休息[15]。研究指出[16],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疾病的康复进程。耳内镜下耳道入路手术方式在术后减少了患者的卧床时间,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缩短了患者术后的住院天数,无形中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减少了负性情绪,与当下快速康复理念相适应,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耳内镜下耳道入路手术方式较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可减少听神经瘤患者面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生,缩短患者术后住院天数,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但由于耳内镜下耳道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目前仅适用于内听道型、体积较小的小肿瘤,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仍需采用传统入路术式,且由于听神经瘤较为少见,手术难度大,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较少,故尚存在局限性。本研究结果为小型听神经瘤切除术提供了新的术式方法和护理模式,为今后此类肿瘤患者的手术提供了良好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