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学生人格表现及形成原因

2022-05-22张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健全高校学生

摘要:高校學生是社会青年的一个特殊存在,不仅具有学生的特殊性,同时具备青年的一般性特点。他们成长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家庭条件、文化习俗之中,进入高校之后所表现的人格也不相同。虽然进入高校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但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高校学生在人格上仍有非常非常大的差异,甚至有的存在人格缺陷,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高校学生  人格表现  健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学生从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而出,处于20岁左右年龄。他们年轻体健,风华正茂,求知欲强,渴望成材,也正值人体发展的青春后期,身体机能、生理机能、思想情绪仍处在发展和变化之中。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心理变化尚不稳定,无论思想、情绪还是心理,都容易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和可塑性。因此,准确把握高校学生学习期间的人格特征,对保证高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由一名高校学生到社会建设人才的跨越,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对人格的理解

人格也叫个性(personality)。这个概念源于拉西语Persona,当时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与我们今天戏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脸谱相类似。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有的理论定义为人格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有的定义为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具体包括下四个方面含义:一是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二是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三是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四是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

二、人格健全的参考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格的概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人格是由每个人所具有的才智、态度、价值观、愿望、感情和习惯以独特的方式结合的产物,影响一个人的整个行为并使之与他人有所区别。

人格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我扩展的能力,关心他人;二是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爱和同情,和他人的密切联系;三是自我接纳能力和安全感,有挫折容忍力,积极的自我意象,情绪的安定(自我包容);四是实际现实的知觉,真实的看待各种事物;五是自我客观化,能洞察自己的能力与不足;六是统一的人生哲学,有相当清晰的自我意向和一套指导其行为的标准。

三、高校学生不健全人格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遗传因素

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家曾对成长在不同家庭里的同卵双生子15年研究中,发现许多重新聚集在一起的同卵双生子显露出出人意料的相似性。在大学里,那些重逢的同卵双生子接受了大量的医学检查和心理测验。这些测验的结果表明,即使同卵双生子被分开抚养,他们之间的相像程度也比异卵兄弟姐妹更高。

对分开抚养的双生子的研究表明,遗传对人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某些人格特质中,由于遗传而产生的变异占20%—45%。所以,遗传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素,遗传因素是导致不健全的人格特征的一项关键因素,高校学生的某些不健全人格必须充分考虑父母遗传因素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中父母的关系、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和气氛等都会对高校学生在学校的人格发展起到关键影响。现在的高校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过分溺爱、保护、顺从,使他们过分依赖;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过于粗暴则会使学生自卑、逆反,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他们来到高校后,与新的同龄人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教养方式,加上对高校这个“大家庭”的不适应,以致产生反差,从而使某些高校学生形成了不健康的人格。

(三)高校综合因素

高校环境因素包括多个方面,自然和文化环境、管理教育模式、制度体制等等都是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直接因素。学生在这种特殊的环境和管理模式下逐渐从一名娇生惯养的少年成长为有着独立个性的青年。而高校的管理和教育经常以相对固定的形式把学生塑造成其主观期待中的人才。犹如剑之双刃,即有利于青年特有人格的塑造,同时也可能影响青年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而在严格的高校管理体制中,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管理流程,崇尚以文化人、在竞争和团结协作中鼓励意志坚韧。这样的氛围必定会促使高校学生的人格向这些方面发展。经过几年高校生活磨练的人,往往会塑造出热爱工作和生活、勇敢顽强、独立自主、一丝不苟、开朗幽默等人格特征。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高校学习、不确定性、强制性、紧张性和艰巨性也会加剧高校学生的心理负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若不能及时调整和疏导,就可能慢慢演变成人格障碍。特别是对高校生活的不适应,而难以转变观念的更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我中心、焦虑等不良人格。同时高校严格的管理,艰苦的训练,封闭的模式,单性的存在使他们在心里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与他们理想中高校差距之大。这种困扰他们一时难以接受,就会在心里产生不良的人格,如悲观、被动、敌对等。

(四)社会文化

青年学生在高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同时接收着学院文化和地方社会多样性文化的影响,在这种双重甚至多重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发展,对各种文化的选择吸收以及接纳能力导致学生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青年学生在高校这个大熔炉中,不断受到不同文化、习俗背景的人的影响;不断结交兴趣相投的朋友;不断参与和尝试新的事物,使他们在兴趣、爱好、成就动机等人格特质上表现出更多元的现象。

参考文献

[1]伯格(Burger J. M.)《人格心理学(第八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年06月

[2]彭凯平《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中信出版社 2020年06月

[3]马戈·沃德尔(Margot Waddell)《内在生命: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7年05月

作者简介:张进,男,汉,山东菏泽,本科,中级职称,武警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

猜你喜欢

健全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如何建设健全基层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关于健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思考
强化健全内部审计质量全过程控制分析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