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策略探讨
2022-05-22李凯
李凯
摘 要: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强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化,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只有完善心理教育的相关机制,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化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完善相关课程,才能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策略
新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保证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把政策落实到现实教育中来。辅导员肩负着学生管理的任务,在工作中需要积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和思想意识
心理素质,创造力,学习能力,社会竞争力以及身体健康程度都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目标的关键因素。[1]
在某种意义上,大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思想意识的提高,需要学校积极地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通过教育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将这些技能融入学生未来的发展中,使其思想更加的成熟,心理素质得到本质提高。同时,在学校日常的管理中,应积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强化大學生挫折下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心理素质得以升华
心理教育与大学生的教育环境息息相关,环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以道德来规范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提高自身的价值,培养自己的高素质品格。[2]心理健康与自身的发展休戚与共,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心理模式的改变,它还能使人们在改变过程中,对自身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有力把握,凭借着传统的道德观念来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能够有更准确的认知,从而使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并且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变化。
(三)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自信心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一代人才培养中的一大有效途径。一是鼓励引导大学生激发智慧,并且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做出应有的贡献。良好的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首要基础,并且心理素质能增强人们的自信心提高自身观念,对自我有良好的认知,提高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大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是培养心理素质的关键。培养自信心离不开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良好的自信心是预防心理障碍的关键,是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基础。学校应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来提升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创造创新能力
心理健康是人们创造和学习持续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加强是学校和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健康自信的心理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出创造力和智慧,在大学学习中能够表现出积极进取独立创新的精神,将智慧和能力最大地发挥。[3]在社会的进步以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应避免出现心理危机问题。所以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并增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让大学生的思想信念能够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同时,在创新创作方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承担各方面的压力,要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心理准备,从而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成长观念逐步走向成熟,创造辉煌。
二、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教育已经经过多年的发展,获得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当前的建设以及相关的师资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一)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是心理咨询机构的归属学院各不相同,因此,就会有不同的主题。比如说设立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那么就容易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就会产生冲突。如果分派给学生政务管理,那么就会容易因为行政的相关事务而耽搁,起不到心理疏导的目的。如果依靠校医院管理,那么就极容易将心理健康问题误判为生理健康问题。如果单放在心理学相关的专业,虽然能够与专业匹配,但是在面对全校师生时,很难去统领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相关的专业老师都忙于搞自己的学术,对于全校心理教育的工作意愿性不高,且精力也难以达到。在制度上,学校对于心理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领导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越高,体制越完善合理,专业的方向也就更强,工作的推进也更快。部分学校对这方面重视明显不足,虽然设立了相关部门,但是人员却是东挪西凑,工作的推进也仅是流于表面,大多是对上级的应付。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心理教育队伍专业人才不足。《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规定,高校的心理教师配比应该按照1∶4000的比例来设置,并且在每个学校不能少于2名心理教师。从笔者的咨询来看,很多高校连最基本的教师数量都达不到文件要求。因为人员的不足,很多从事心理教育的相关人员压力会很大,甚至很多学校把学生不出事作为心理健康咨询的目标。[4]二是从事心理咨询的老师专业水平还有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询,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长时间系统的学习以及相关专业的训练,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标准就比较高,一般都需在心理学和医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工作3—5年后,才能从事相关的心理咨询或者是心理疗养工作。但是我国当前的现状是相关的心理学专业的高学历人才还很少,并且大部分相关专业的人士,都在从事教学工作,在心理咨询上的工作者很少。故而学校就不得不降低门槛招收一些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来从事相关心理咨询工作。我国2018年就已经取消了心理咨询相关职业资格的考试,毕业生就不能考取相关的专业证书。在我国,虽然心理学专业会有心理咨询师证明,但是在法律上是否取得了认证,这方面还存在着争议,这些人员进入到心理咨询领域会面临社会的质疑以及法律相关的问题。三是对大数据的了解和掌握。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者大部分都是“70后”“80后”,在那个年代还没有大数据相关的概念,所以说他们对于大数据的认知还不全面往往仅是通过访谈或者是测试的方法来发现学生的问题,这些都存在滞后性。
(三)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得到完善,但是从整体大发展来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在教育形式方面还比较单一,由于人员和相关专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学校在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只是停留在几场讲座、几场活动的阶段。[5]在授课上还是以传统的灌输方式来进行教学,大部分的上课都是大课形式,甚至是大部分运用网上慕课形式进行教授。这种形式,大多数学生都很抵触。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课程内容不系统。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普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了规范。但是各高校在执行上,却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很多相关的教材,更加偏理论性,学生学起来效果很差,同时一些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存在应付行为。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发挥社会心理服务网络的作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国家对社会的心理健康相关工作高度重视,各省,各部门都开展了社会服务的相关试点,明确具体的指标,建立了相关的心理咨询室以及相关的社会工作室,建成率在80%以上。同时,大学建立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在中小学设立了相关的心理辅导室,并且配备了职业教师。在政府相关的部门里面设置了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在很多二级以上的医院相继开展了心理门诊。另外,学校响应国家的号召,把社会服务引入到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形成了社会、家庭以及高校三方配合的育人方式。在疫情防控期间,湖北政府部门组织了相關的公益心理团队,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热心服务,为广大的师生和群众提供了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学校配合各个部门也开展了相关的心理服务,给相关的医护人员、病人以及病人的家属举办了相应的知识健康讲座,依照需求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针对乡镇、村相关的健康队伍也开展了系统的培训。
通过互联网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建立学校与学院的两级活动体系。每个年度都集中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月活动以及各学院的心理健康服务,在二级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中,使学校和学院能够共同成长,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6]二是开展相关的线上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线下活动会有很高的风险,所以要在线上积极地开展,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做好活动的相关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在相关活动的开展中,要以专业的标准打造好学校的公众号等多个学校官方账号,定时发布相关的视频、文章等各种有关心理教育的相关内容。三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在敬畏生命的主题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相应的生命观,使学生真正成长为能够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一是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交流思想,传递正能量。[7-8]在管理方面,管理人员要以教育为导向,提高服务质量,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缓解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压力。在后勤方面,比如说宿舍管理人员等也是传播心理教育的重要角色之一。他们对学生的生活起居了解的更为详细,更能发现学生的异常,从而有针对性地向学院学校汇报。二是要做好相关专业的队伍建设。根据相关要求,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配备师生比例不应该低于1∶4000,并且对于相关专职老师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对心理健康相应场地要完善,并为专职老师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三是做好兼职队伍的建设。要加强对辅导员心理教育知识的培训,每年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相关教育和培训,增强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同时对宿舍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培训,使其更有利于发挥
作用。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目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相关课程,但是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老师,那么课时量就会受到影响,在实际实施中并不理想。[9-10]一是高校应将课程数字化,针对学校的师资进行整合,创造一批数字化线上课程。课堂内容以团队协作、互动为主,通过案例教学、互动、提问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课堂的效果。二是要树立大健康的意识,把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结合起来,做到课程整合,用多种丰富的形式来扩展学生的课外生活,使他们在身体锻炼中培养良好的适应性和积极性。三是要积极开展心理讲座,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需求,邀请校外的专家来开展相关的演讲,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让学生能够获得心理知识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
四、结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完善高校心理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国家的持续发展,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马建青,石变梅. 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影响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18(1):97-102.
[2] 罗晓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教育研究,2018(1):112-118.
[3] 李艳玲,史文芬.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黑河学刊,2018(5):144-145.
[4] 徐国成.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40-144.
[5] 潘莉,董梅昊. 高校心理育人面临的现实难题及其突破[J]. 思想理论教育,2019(9):90-94.
[6] 吴先超. “三全育人”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81-83.
[7] 刘梦迪,薛玉琴. 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1):35-40.
[8] 丁闽江,苏婷茹.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66-72,111.
[9] 李红梅,宋素怡,董彩云,等. “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41-45.
[10] 赵山,白仲琪. 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