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环境描写分析

2022-05-21张杏丽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潇湘人物形象红楼梦

一、引言

在叙事类的文学作品中,环境和人物被视为两大重要因素。这两大因素相互依托且相互成就,成为一部文学作品中值得品评之处。《红楼梦》被誉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顶皇冠。其中的环境描写历来被人称道,穷语言文字之极,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地步。这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不仅实现了对人物性格与命运的极好映衬,也在深层次上驱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对这些手法进行有效梳理,可通晓我国古典小说环境描写的体系,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为个人的鉴赏和写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之处。

小说中的人物之于环境与生活中的人之于环境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人需要环境加以承载,而环境需要人物赋予内容,只不过,在小说视域下的自然环境和人物环境被寄予更多的情感,也留给读者更多的空间。正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小说中的环境会在极大程度上映衬和改变人物的情感,甚至生活。这也就为更好地理解小说以及小说中的内容提供重要的切口。《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登峰造极之作,曹雪芹用生动的笔触准确而又细致地描摹故事中人物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环境特征,有华贵古朴,也有艳丽多姿,人物与其所在的环境交融在一起,实现了人、情、景的高度结合。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红楼梦》中的环境描写进行深度的分析,为古典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提供方法和内容上的参考。本文谈到的环境,主要指《红楼梦》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在文学作品中是通过写景状物表现出来的,内容包括自然风光、地形地貌、花鸟鱼虫等,侧重为人物提供活动的空间背景,是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具现。社会环境一般是指小说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和生活工作场所,包括地域特点、居室场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

二、《红楼梦》中景物描写的常见作用

(一)通过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任何一部经典小说都要有精彩的人物、跌宕的情节和写意的环境共同支撑,且这三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密不可分的。在《红楼梦》中,环境描写在实现场景支撑以及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揭示的同时,很大程度上驱动了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这在其他小说中并不多见。《红楼梦》达成了环境与故事情节的辉映,赋予了环境更多的功能,在一些章节中,环境甚至成为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触发器,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实现对人物命运及小说进程的有效推动。如较为典型的是对荣国府环境的描写。小说中围绕荣国府展开的环境描述主要有六次。第一次为贾雨村所见;第二次为初登荣国府;第三次刘姥姥走进荣国府;第四次为元妃省亲;第五次为贾母外出打醮;第六次为贾母打醮后回府。在这六次描写中,从渲染豪门显赫、暗喻人情复杂;到写意骄奢生活、暗埋衰败魅影;再到初显颓势,一语成谶。这些细腻的环境描写与情节的相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通过对某一特殊环境的描写实现了对内容或主题的突出。还有初建时,如初春之景充满生机,矛盾尚在萌芽阶段;盛夏之时,郁郁葱葱,由新绿至浓郁之色,矛盾逐渐升级;秋天落叶纷飞之时,暗示大观园终将衰亡,为黎明前的黑暗;隆冬大雪来临,不再“丰年好大雪”,而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在通过环境描写,实现对故事情节发展推动中,曹雪芹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还把很多环境描写与整部小说的起承转合结合在一起,让环境描写成了各部分之间有效的黏合剂和润滑剂。诗是《红楼梦》中最为耀眼的一部分,而诱发这些诗情的,却又是因这环境造化,如“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之下的林黛玉、史湘云等的即景联诗;“天上一轮皓月”下的林黛玉等人的吟诗作对。没有这些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过渡会略显生硬、干瘪。

(二)通过环境描写展示特定时代环境

《红楼梦》不仅有广阔的自然环境描写,也有对某一特殊场所的长景式续写。这也使这部恢宏的小说织就了一个辽阔而真实的天地,很好地将人物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展现出来。如在对贾府的描写中,其对象之广、描摹之细,让人叹为观止。在对象层面,描写了荣国府的大门、院落、议事厅、戏楼、花园,甚至门房、厨房、马厩等也被写进这部巨著中。对这些处所的描写往往能够通过寥寥数笔就将其呈现。如对贾府的描写就极具代表性,它坐落在繁荣的街市之上,门口摆放象征社会地位的石狮子,门开三间,正门之上悬挂御笔亲书的“敕造宁国府”的匾额。这里的描写围绕“大”字展开,将贾府的社会地位等进行很好的交代,同时,为发生在贾府之内的故事设定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除了对这些大场面的描写,《红楼梦》中还有很多对小细节的描写,同样能够起到对特定背景进行表述的作用。如对贾赦处三层的仪门、厢庑游廊的描写,笔墨虽浅,但很好地突出一个“雅”字,将这一处所的小巧别致、别有洞天很好地表现出来。在写凤姐的住所时,除了对她住处富丽堂皇的描写之外,还独具匠心地对那柱子上的自鸣钟进行了描写,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屋主人的精明与强势,她也必然是一个“依时辰行事”的人。这些处处可见的环境描写虽构成一种内容上的重复,但正是因为曹雪芹的艺术发挥,才让每一个场景不落俗套,独有风华。这些描写不仅很好地展现出各类人物的性格,也暗含人物的命运以及整个大家族由盛转衰的经过。

(三)通过环境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相交融,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始终坚守的一个创作原则。环境成就人物,正是这些典型的环境描写才塑造了《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这些典型的环境描写主要集中在对人物的居室描写中,这些描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蹊径。正如上文提及的对凤姐处所的描写一样。一个大家庭中精明強干、泼辣狠毒的主妇隐生其中。除此之外,重头戏便是对潇湘馆的描写。《红楼梦》中的潇湘馆笼罩一种冷色调。就人潜意识的认知而言,喜欢冷色调的人往往冷僻。“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湘帘垂地,悄无人声”,这些经典的描写写出潇湘馆的清幽,也烘托出林黛玉的孤芳自赏,为人物附着一层淡淡的凄清悲凉之感。潇湘馆的景物和黛玉本身的气质实现交融,使潇湘馆独有的环境氛围深刻影响人物,使人物在故事进程中的悲情色彩愈发浓重。是黛玉独有的冷艳孤僻的性情深刻倒影着潇湘馆的环境,使环境在人物的点缀之下越发凄清悲凉。与潇湘馆产生巨大反差的是蘅芜苑,它是《红楼梦》中另一位重要的主人公薛宝钗的住所。蘅芜苑的玲珑大石十分抢眼,还有杜若、蘅芜、金葛等藤蔓植物攀附其中。处处体现园子主人寡淡清冷的性情,一个与黛玉有明显差异的人物在环境的点缀之下就这样跃然而出。更为明显的是潇湘馆中的翠竹和蘅芜苑中的杜若、蘅芜、金葛,等等,在环境层面形成明显的对比,前者映衬黛玉清冷,也从侧面写出它的高贵淡雅;后者衬托宝钗的现实,攀爬的藤萝成为她世俗向上的人生写照。

《红楼梦》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展现和延伸属于常见作用中的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只因其在作用上的妙用,本文对人物形象的展现和延伸进行单独的阐述。文中的这些环境描写使整部作品的人情、人事、人味甚浓,也使整个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因这些于环境映衬下的人情、人事、人味变得更加丰满、动人。就宏观的维度而言,《红楼梦》中的这些环境描写实现了和人物的融合、对照。由物及人、景中显人在这部作品中比比皆是,这里不仅有景与人的正面烘托,也有景与人的反面映衬,即以美景写哀情。除上文提到的潇湘馆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场所便是怡红院。如在《红楼梦》的第四十一回中写道,“得了一个月洞门进去。只见迎面忽有一带水池,只有七八尺宽,石头砌岸,里面碧浏清水流往那边去了,上面有一块白石横架在上面。”这便来到《红楼梦》的另一个重要场景地——怡红院。与潇湘馆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它显得珠光宝气,富丽堂皇。单从景致上看,它的主人应该是位小姐,刘姥姥在初进怡红院的时候曾感慨道,“这是哪位小姐的绣房”。实则不然,他的主人是宝玉——一个内心写满情长、生活充满矛盾的人。这是《红楼梦》以环境映衬人物形象的高明之处,读者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已然深刻地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四)通过环境描写营造优美意境

中国古代文人推崇意境之美。因此,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意境的描绘,《红楼梦》作为旷世奇书也无外如是,其中有很多环境描写的本意直指对意境的营造。在《红楼梦》中,作者巧妙地将古代诗歌中才有的唯美意境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意境中放大作品的魅力。值得称道的,是曹雪芹本人在书法、诗歌以及绘画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他也正是凭借这股造诣,用高邈的文字向世人展现古典小说的另一面。如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一回中,宝钗忽见彩蝶飞舞,于是掏出袖中折扇来扑,不料彩蝶飘忽不定,游走于花丛之间,拿它不住却弄得宝钗香汗淋漓。作者用寥寥数语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少女戏蝶图。在这张美丽的图画中,娇嗔的少女与纷纷的彩蝶相映成趣,这极美的意境让读者浮想联翩,大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除此之外,文中第五十八回关于宝玉的一处环境描写也极好地营造了意境。宝玉在沁芳桥边看到“柳垂金线,桃吐丹霞”,霎时被生机勃勃的景象震撼,为这般美好而心生怜爱。而与此同时,他的内心也升腾出一股难以名状的伤感,感觉是因为自己的病,适才能够与美景相互,是自己辜负了这美景。这时候,几只小雀从远处落在这树头上啼叫,宝玉转念一喜,认为在这漫漫世界中找到了懂自己的。不懂人情的小雀在宝玉的眼中竟然变得有知有识,有情有意。这段描写将一個敏感多情却又孤独迷茫的形象很好地表现出来。在这样的意境之下,使读者更懂宝玉、更爱《红楼梦》。小说中的第七十九回,十二钗之一的迎春因为待嫁,从大观园搬了出去,自此,宝玉心中的美好开始一点点地褪去,他常常独自来到紫菱洲一带,看“轩窗寂寞,屏帐翛然”,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似乎昨日还是花开莺语,吟诗作对的嬉闹之地,今日却只剩下几个老妪在此劳作。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在摇摇晃晃,仿佛在和故人作别,在和这美好的生活作别。风雨飘摇也成为此时大观园的谶语,预示它即将开始走向衰败的命运。

三、结语

《红楼梦》堪称我国古典小说的典范。这部作品的内容、思想以及语言艺术、写作手法等都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尤其被人称道的,是其中一个个鲜活而又让人难忘的人物形象。曹雪芹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充分地利用了环境这一支撑要素,为人物活动提供了驰骋的舞台,在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到环境描写在展现特定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人物形象以及营造优美意境等方面的作用,也可以看到环境描写对人物悲剧性格的映衬。要能够在深刻地体会这一伟大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同时,能够品鉴及习作,加以借鉴,以承我国古典名著的精魂,驱动文化艺术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建国.开疆拓土研稗史,三生无悔梦红楼——孙逊教授的古代小说研究[J].文学遗产,2021(05):176-188.

[2]李桂奎.论中国古典小说写人中的诗赋笔韵及其画境美[J].红楼梦学刊,2021(05):45-61.

[3]潘晓华.《红楼梦》的语言要素及人文价值[J].作家天地,2021(18):3-4.

[4]黄潇潇.《红楼梦》及其创作特色[J].美与时代(下),2018(10):103-105.

[5]张婉姝.浅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J].明日风尚,2017(21):265.

[6]王蒙.竹与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多维度建构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

[7]韩瑜.论《红楼梦》的诗意园林[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7(08):91.

[8]李金博.明清经典章回小说人物出场研究[D].河南大学,2013.

[9]时秀静.《红楼梦》的环境描写[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S3):68-70.

[10]许豪炯.茅盾论《红楼梦》的小说艺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Z1):6-10+32.

(作者简介:张杏丽,女,硕士研究生,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潇湘人物形象红楼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人间最美是潇湘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小小潇湘上学记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不到潇湘岂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