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行草书《乐兄帖》流传考略
2022-05-20兰丽娜
⊙ 兰丽娜
米芾行草书《乐兄帖》,纸本,画心纵29.3厘米,横66厘米。此卷有胡俨、董其昌、程正揆、载铨、赵尔萃、王崇烈诸家题跋,以及姜绍书、梁清标、笪重光、张纯修、纳兰性德、安岐、载铨等人鉴藏印。《乐兄帖》应为米芾辞去雍丘知县,谪监中岳庙闲职时答知者的回信,应在北宋绍圣三年(1096)丙子间所书,年约46岁。[1]相较于米芾其他作品,《乐兄帖》虽曾与王羲之《黄庭内景经》、怀素《小草千字文》等名作一齐被刻入《经训堂帖》中,受当时人们推崇,但著录极少,故知者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中曾出现吴昌硕等《题米芾乐兄帖》,此卷有罗振玉、内藤虎次郎、长尾甲、吴昌硕诸家题跋。拖尾吴昌硕为日本人山本悌二郎长跋提及此卷曾由安岐、毕泷、载铨收藏的概况:
米元章《乐兄帖》,安麓村《墨缘汇观》法书续录著录,毕秋帆制府刻入《经训堂帖》,道光间曾藏定邸行有恒堂。有毕泷、通志堂、见阳子诸藏印。……毕泷,字涧飞,秋帆弟。通志堂,长白纳兰容若藏书处有《通志堂经解》之刻。容若,名成德,大学士明珠公子,有清一代倚声大家,著有《饮水词》。张见阳,名纯修,奉天辽阳州人,亦工倚声,著有《语石轩词》,与容若唱酬,过从甚密,两家藏印殆同时加钤矣。丁巳(1917)春分前一日,为二峰先生(山本悌二郎)题。[2]
加之,日本人内藤虎次郎(1866—1934)的题跋亦提及收藏者安岐、毕泷:
此帖向经安麓村、毕涧飞等珍袭。
顷阅安麓村《墨缘汇观》法书续录有云:《乐兄札》行草书,纸本,真,有董思白(董其昌)跋。即谓此本也。[3]
上述三段题跋内容与前述米芾《乐兄帖》诸家题跋、钤印状况完全契合,由此可知《题米芾乐兄帖》当裁切自《乐兄帖》。鉴藏印与题跋作为考察作品流传与递藏情况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与题跋、款识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作品是否流传有序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历代鉴藏印及题跋,对米芾《乐兄帖》的主要收藏者进行介绍,并按照年代顺序,结合历代著录,梳理出此作在诸多藏家之间的流传脉络。
一、前期流传
米芾 行书 乐兄帖 选自紫禁城出版社《米芾书法全集》
《乐兄帖》在明代之前的流传信息尚无文献可考,明以后经诸多藏家收藏,流传曲折。尤其是在清代早期经大收藏家安岐收藏之后,两次归入清内府,又两次被赐出宫外。而内府所藏书画一般不往外流散,只有通过赏赐向外流传。在雍正年间,《乐兄帖》历经安岐第一次归入清内府,被乾隆帝赏赐给毕沅。但在嘉庆年间,毕沅被抄家罚没,第二次归于内府。后在道光年间,又赏赐给定郡王载铨。宝物的聚散,犹云烟过眼,民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乐兄帖》在民国三年(1914)已流至海外,后被裁切,一分为二,分别被私人所藏。
《乐兄帖》中可考的最早收藏者为明末清初的姜绍书。在姜氏之前可见最早的题跋者虽有胡俨、董其昌、程正揆三人的题跋,但据其题跋内容及现存文献史料,已无法获知此卷与之相关的更多信息,此卷是否为他们的收藏已无法考证,仅可知《乐兄帖》曾为他们寓目。《乐兄帖》中董其昌题跋曾言:“此二酉所鉴定真迹无疑。”[4]其中“二酉”即为姜绍书。姜绍书(1596—1679),字二酉,号晏如居士、韵石斋,江苏丹阳人,善鉴别,家藏颇丰,为明末清初较有影响的鉴藏家。此作钤有其“韵石主人珍赏”“韵石旧馆珍藏”鉴藏印,而“韵石斋”为姜氏斋号名。明末清初王朝更迭,社会动荡,书画作品也命运多舛,《乐兄帖》亦随着时间推移离开了南方,传到了北方,在姜绍书之后出现的印鉴均属于北方藏家。继姜氏之后,《乐兄帖》传到了张纯修手中,作品画心处钤有其“见阳图书”“敬斋藏法书”“子安珍藏记”鉴藏印多钤。张纯修(1647—1706),字子安,号见阳、敬斋,擅书画,亦精鉴赏,所藏书画多为精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黄公望《丹崖玉树图》、解缙《草书自书诗卷》等,皆钤有其鉴藏印,为其所藏。
此卷在画心等处多次钤有纳兰性德“通志堂藏”鉴藏印。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成德,为康熙年间重要权臣纳兰明珠之子,清代著名词人,著有《通志堂集》。他善书画,精鉴赏,庋藏甚富,常与一些擅长书画之士相聚在其通志堂藏书室,赏鉴古人法书名画。纳兰性德曾与张纯修交往,结为异姓兄弟,过从甚密,张氏曾为其辑刻《饮水诗词集》。纳兰性德所藏不少名人书画作品,有不少是张纯修转赠给他的,如其所藏怀素《老子清静经》、李公麟《五马图》等皆钤有二人鉴藏印,故《乐兄帖》当为张纯修赠予纳兰性德之物。
纳兰性德去世后,他的部分藏品转到了梁清标处[5],《乐兄帖》亦转到了梁清标(1620—1691)的手上,画心处钤有其鉴藏印“蕉林宝玩”,此印虽未收录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等书,但曾与其“蕉林书屋”鉴藏印一同钤盖于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倪瓒《古木竹石图》等作品中,故此印确为梁清标鉴藏印。此外,在倪瓒《古木竹石图》中亦钤有张纯修、纳兰性德二人的鉴藏印,再次证实了张纯修、纳兰性德、梁清标三人之间的递藏关系。
此后,《乐兄帖》拖尾处钤有笪重光(1623—1693)鉴藏印“重光”“直指之章”“铁甕城西逸叟”。笪重光为顺治九年(1652)进士,顺治十四年(1657)因得罪权贵被罢官,罢官后隐居句曲山修道,并寄情书画。笪重光在京为官期间,已经结识了同样在京为官的大鉴藏家梁清标,为官期间的笪重光极有可能拜访过喜好书画鉴藏的梁清标,在笪重光被罢官后,梁氏曾为其作《送笪在辛归丹徒》一诗,故《乐兄帖》当为梁清标转赠给笪重光的。
二、两次归内府,两次被赐出
在笪重光之后,此帖又历经大收藏家安岐(1683—1745后)收藏。对于此卷曾为安岐所藏,无论是从作品本身印鉴来看,还是从文献史料记载而言,都可以确定无疑。一方面,此卷钤有安岐鉴藏印多方,包括“安仪周家珍藏”“仪周鉴藏”“朝鲜人”“安岐之印”,且有其题签“宋米元章乐兄帖,麓村珍藏”[6]。另一方面,此卷为梁清标旧藏,而安岐对于书画收藏向来是“倾家收藏项氏、梁氏、卞氏所珍”[7]。且在安岐《墨缘汇观》续录中亦有记载:“《乐兄札》行草书,纸本,真,有董思白跋。”[8]
吴昌硕题跋 (局部)作者供图
安岐收藏之后,《乐兄帖》首次归入清内府。此卷画心右下角所钤“淞洲”,为雍正时期谢淞洲印鉴。据清代张庚记载:“谢淞洲,号林村,长洲人,精鉴别古法书绘与金玉瓷器,雍正初,特旨召入,命其鉴别内府所藏之真赝,因进所画山水,世宗嘉之,留一载,以疾罢归。”[9]故可知他精鉴赏,凡内府所藏书画皆由其鉴定。《乐兄帖》曾著录于《墨缘汇观》续录中,而杨晓晶认为《墨缘汇观》续录所著录的作品或为安岐早已售出和赠出,故无意把它编入正文。[10]在雍正三年(1725)至九年(1731)期间,安岐曾捐款修筑天津城墙,耗资巨大,加之安岐在病中,又有官司,只有出售藏品用以支撑这只进不出的项目。《乐兄帖》当是在这一期间被售出,由清内府所藏。在这一时期,谢淞洲正好被特召鉴别内府藏品,《乐兄帖》当为其过眼之物。
至乾隆时期《乐兄帖》被赏赐给毕沅(1730—1797),曾刻入《经训堂帖》,毕沅在其诗《米南宫汉玉笔山歌》后夹注道:“予家藏南宫《乐兄帖》真迹。”[11]毕沅作为朝廷一品重臣,深受乾隆帝喜爱,赏赐颇多,与和珅、董诰、纪昀等重臣受同种礼遇,如“拟赏《试马图》墨刻名单:和珅、董诰、尚书纪昀、总督毕沅……”“拟赏《太常仙蝶诗》名单:和珅、董诰、尚书纪昀、总督毕沅……”[12]等,故《乐兄帖》当为毕沅所得的御赐之物。此卷还钤有其弟毕泷(1733—1797)“毕涧飞秘笈印”。毕氏兄弟二人都精于鉴赏,皆喜好收藏宋元明清书画作品,为乾隆后期私家书画收藏中的佼佼者。
毕沅病逝后两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职,其一生所藏金石书画都收入清内府,其中就包括《乐兄帖》,后在道光年间被赏赐于定郡王载铨。载铨(1794—1854),字筠邻,号筠邻主人,室名行有恒堂、世泽堂等,乾隆帝长子永璜曾孙,定亲王绵恩之孙,道光十六年(1836)袭定郡王。此卷有载铨题跋:“米元章真迹《乐兄帖》,道光辛丑(1841)孟秋归于行有恒堂。”[13]且钤有其“载铨私印”“曾存定府行有恒堂”“定府珍藏”“行有恒堂审定真迹”“筠邻鉴赏”鉴藏印。
内藤虎次郎题跋之二(局部) 作者供图
在载铨题跋处左下角钤有“满洲男子俊启”“四宜书屋鉴藏”,以及画心右下角还钤有“俊启”“星东收藏”等印鉴,而明清以来,名、字、号为“俊启”“星东”者,可查仅有清光绪年间内务大臣俊启一人。俊启(?—1885),号星东、行八,人称俊八。其在粤海关监督的职位上任满后,回京升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官至二品,因而能够利用职位权势之便,收购法书名画。此卷在载铨逝世后,便归了俊启。据裴景福(1854—1924)《壮陶阁书画录》记载:“宋米元章上乐兄札子卷……有见阳之珍藏记、蕉林宝玩、俊启、星东收藏。”[14]在他看到此卷时已有俊启的鉴藏印,而裴氏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故裴氏当是在俊启处看到此帖的。
此后,《乐兄帖》还钤有周寿昌“周寿昌印”“自盦”鉴藏印。周寿昌(1814—1884),字应甫,一字荇农,晚号自庵等,湖南长沙人。光绪初任内阁学士,光绪四年(1878),以足疾辞官,后以著述为事,诗文、书、画,俱负重名,且富收藏。周寿昌与俊启皆为光绪时期朝臣,二人必有交往,且依据此卷宣统二年(1910)的收藏者赵尔萃(1851—1917)题跋:“宣统二年三月获于都门。”[15]“都门”即指京都。周寿昌已于1878年辞官归乡,《乐兄帖》为其所藏的可能性极小,故其当是在俊启处所见。《乐兄帖》由赵尔萃收藏之后,王崇烈(1870—1919)曾获观此帖,拖尾有其题跋:“今日获观此卷,可谓墨缘汇观矣。宣统二年(1910)岁在庚戌四月福山王崇烈敬记。”[16]赵尔萃为光绪八年(1882)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而王崇烈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因此,依据时间推断,王崇烈当是在赵尔萃处看到《乐兄帖》。
三、流至海外,一分为二
《乐兄帖》在1910年由赵尔萃收藏,此时尚在国内,而在之后的《题米芾乐兄帖》题跋中却出现了日本纪年“大正三年(1914)”,为日本人内藤虎次郎所写题跋:
此帖向经安麓村、毕涧飞等珍袭,近归博文堂主人,主人爱藏比于球璧,使予作跋,因粗论列所见如此。大正三月(年)十一月,内藤虎次郎书于平安侨居之宝左盦。[17]
题跋中提及的“博文堂主人”,即指日本人原田悟朗(1893—1980),而内藤虎次郎是应邀为其作跋。故可知,《乐兄帖》在1914年已流至日本,由日本人原田悟朗收藏。
赵尔萃题跋(局部) 选自故宫博物院《米芾书法全集》
在原田悟朗之后,此帖又在1917年藏于日本人山本悌二郎(1870—1937)手中,《题米芾乐兄帖》日本人长尾甲(1864—1942)在1918年曾跋:
米书《乐兄帖》,曾藏于博文堂……近归香雪书屋藏庋,又获留观,乃书数字以志眼福。[18]
其中“香雪草堂”即指山本悌二郎。同年,吴昌硕亦题跋道:“……为二峰先生题。”吴氏所谓“二峰先生”亦指山本悌二郎。之后内藤虎次郎在1918年的题跋中亦言及《乐兄帖》藏于山本悌二郎手中一事:
米海岳《乐兄帖》,博文堂主人以电报由津沽致之,而曾不三年,乃见夺于二峰先生。[19]
山本悌二郎藏品在日本私人收藏中国书画中属最大规模,著有《澄怀堂书画录》,《乐兄帖》亦被收录于其中。而自古以来便有书画掮客将题跋裁之另作买卖的举措,米芾《乐兄帖》以王崇烈题跋为界一分为二的情况即为此,而其裁切时间应晚于1918年吴昌硕作跋时。
小结
米芾《乐兄帖》自明代以来历经诸多藏家之手,辗转流传。《乐兄帖》在明以前的收藏去向由于缺乏资料暂不可考,直至明代经胡俨题跋,后流入姜绍书之手,董其昌、程正揆曾题跋,此后又经张纯修、纳兰性德、梁清标、笪重光收藏。后经安岐收藏后,在雍正时期归入内府,经谢淞洲过眼。乾隆年间赏赐于毕沅,其弟毕泷曾经眼,后因毕氏被抄家罚没又归入内府,道光年间又赏赐于载铨。载铨殁后,流至俊启之手,裴景福、周寿昌曾寓目,后归于赵尔萃,王崇烈曾过眼。在赵尔萃收藏之后,《乐兄帖》流至日本,由日本人原田悟朗所得,经罗振玉、内藤虎次郎、长尾甲题跋。最后流至山本悌二郎之手,经长尾甲、吴昌硕、内藤虎次郎题跋。
长尾甲题跋之二(局部)作者供图
以上只是根据此卷题跋及所钤鉴藏印,并结合一定的文献史料,对此卷的流传进行了简要梳理,但由于资料有限,关于此卷的鉴藏流传,仍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如此卷上所钤“更端珍赏”朱文方印等,尚不知是何人的印鉴;又如,此卷在宋代至明代这一段时间的递藏信息,未找到任何文献史料,难以得知这段时间的鉴藏流传。宋、元书画年久日稀,极为珍贵,作为米芾存世不多的墨迹之一,行草书《乐兄帖》目前所受到的关注和研究还相对较少,关于此卷的问题还需要学界进一步探讨和考究。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谨以此文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多学界同仁对该作品的关注和研究。
注释:
[1]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346.
[2][3][17][18][19]见《题米芾乐兄帖》,2016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
[4][6][13][15][16]见米芾《乐兄帖》,选自故宫博物院《米芾书法全集》。
[5]刘金库.“南画北渡”:梁清标的书画鉴藏综合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5.
[7]杨忠义.雪桥诗话续集:卷五[M].民国求恕斋丛书本.
[8]安岐.墨缘汇观录:卷二[M].清光绪元年刻粤雅堂丛书本.
[9]张庚.国朝画征续录:卷上[M].清乾隆四年刻本.
[10]杨晓晶.安岐与《墨缘汇观》[D].中国美术学院,2017.
[11]毕沅.灵岩山人诗集:卷一[M].清嘉庆四年毕氏经训堂刻本.
[1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第十四册[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851—860.
[14]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上册:卷四[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