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教练员的变与不变
——访上海体育馆少体校教练员金晓峰
2022-05-20纪海
纪 海
2021年7月 27日,陈芋汐和张家齐配合夺得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双人10 m跳台金牌。远隔千里的金晓峰得知这一消息后难掩激动。奥运金牌于陈芋汐而言,是辛勤付出的回报;于金晓峰而言,是其近30年执教生涯浓重的一笔。一个运动项目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青少年训练至关重要。如果把竞技体育比喻成一座“金字塔”,那么基层教练就是这座金字塔最坚实的塔基。金晓峰18岁退役后开始执教,30多年的教练员生涯使她见证了上海跳水从“小众项目”变得备受关注,见证了上海体育场馆的升级和变迁,更将一批批跳水苗子送上世界赛场和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1 训练思路积极求变
2011年,7岁的陈芋汐来到上海体育馆少体校跳水队,跟随金晓峰学习跳水。陈芋汐体质偏弱,适用于其他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对她行不通。刚开始,陈芋汐训练1周需要恢复3周,进度非常慢。“运动员的基本功非常重要,有时候宁愿进度慢一点,也要打好基础,防止运动损伤。”金晓峰以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为重,依据陈芋汐的实际情况改变训练思路:饮食上,少食多餐,防止消化不良;训练上,以质取胜,减少训练数量,提高训练质量,设置循序渐进的训练目标,待运动员扎实掌握每个动作后再逐步推进。
基层教练员通常面对的是5~12岁的孩子,该年龄段是培养孩子主动性和勤勉性的关键时期。训练中,教练员除进行专业技能教授外,还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能为训练提供保障。例如一名刚入队的小队员训练经常迟到且家长不太配合,原因是之前的教练员要求严格,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不愿意训练。得知缘由后金晓峰训练时常常表扬他,鼓励他做得更好。经过一段时间,该队员训练态度发生了转变,非训练日也主动加训。“队员真正喜欢跳水后,训练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任务,而是一种享受。”
与传统所提倡的通过不断重复训练达到目标不同,金晓峰更珍惜每次入水机会,每个动作只给3次练习机会,结束后进行复盘总结。因为机会有限,孩子们会更加努力,而不是随意一跳。金晓峰敏锐地观察到,运动员进行体育运动训练的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过去是大部分家庭条件相对困难的孩子走上运动训练这条路,通过刻苦训练获得成绩改变命运。现在孩子进行运动训练的目的更倾向于提高身体素质和锻炼意志品质。所以,训练理念也要发生变化,不能一味地强调吃苦才能取得成绩,要引导队员发现跳水的乐趣,享受比赛,提高队员的内在驱动力。“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人,教练员要引导、鼓励孩子,让他在训练中有成就感,喜欢跳水,自然会配合训练。”训练过程中,金晓峰很少使用命令的口气与队员说话,通常都是有商有量,尊重队员。
2 训练手段不拘一格
跳水运动员需要进行高强度训练,但若负荷过重,极易造成受伤。我国跳水运动员运动损伤呈现低龄化趋势,凸显科学训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我国不少有天赋的跳水运动员不是不努力,而是在即将取得优异成绩时身体出现问题,导致遗憾离开赛场。运动员接触跳水项目时年龄较小,身体未完全发育,肌肉力量不足。该阶段应该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科学专业的训练让孩子拥有正确的身体姿态,避免受伤。”准备活动是训练前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大部分准备活动单一且重复,难以达到最佳的热身效果,这加大了受伤的可能。针对这一问题,金晓峰将太极训练融入准备活动中。太极一招一式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招招见真功夫,练的是太极,修的是心性。跳水技术训练“专注”十分重要,保持专注能在提高训练效率的同时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在热身练习中加入太极训练,不仅能让队员快速投入训练,而且让其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良好的身体姿态、超强的爆发力和协调能力是完成高质量跳水动作的前提。“有的队员虽然力气很大,爆发力也很强,但却跳不好,原因除了动作技术没掌握外,就是不会用力,做动作时整个身体是变形的,身体姿态不对,动作肯定走形。”对此,金晓峰借助瑜伽纠正运动员的体态。许多人认为瑜伽是一个偏女性化的健身方式,实际上,瑜伽是个系统、精妙的功能训练体系。瑜伽的训练动作具有整体性,没有孤立地针对单个部位或单块肌肉的训练,同时,强调呼吸和体式的配合,激活核心肌群,从而稳定脊柱和骨盆。在跳水训练中引入瑜伽训练能让青少年运动员在保持体态的同时学会呼吸,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3 重视伤病预防
长期以来,跳水训练重视运动员的循环系统与肌肉系统训练而忽视呼吸系统对运动能力的制约。“核心能力的基础是‘呼吸’,核心能力越好,动作控制越精确,越不容易受伤。”呼吸肌的结构特征和工作机理是:呼气时核心部位内向收缩,有助于维持身体躯干的稳定;吸气时躯干舒展,双臂外展有利于脊柱和四肢延伸。跳水需要进行大量的空中转体、翻转等,做动作时调整呼吸模式和节奏能有效提升动作质量,同时避免受伤。意识到呼吸的重要性,金晓峰又将普拉提融入训练中,既可有目的地训练运动员的手臂、胸部和肩部,又能增强其身体的柔韧性。
运动项目都有项目特性引起的“职业病”:乒乓球运动员容易发生腱鞘炎、颈椎病、骨刺增生等;田径运动员会出现跟腱末端病;跳水运动员则会出现视网膜脱落、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金晓峰认为弄清楚各类病症出现的原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就可有效防止受伤。“很多跳水运动员都存在骶骨四、五节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做起跳入水、翻腾、打开、压水花等动作时都是骨盆后倾状态,主要是因为体能训练时重点训练上部的背阔肌 、斜方肌等,忽略了腰部的力量训练。只有着重训练竖脊肌、臀大肌、多裂肌保证各腰椎紧密连接,在发力的同时更好地分散承受的压力,才能提高技能,防止损伤。”
金晓峰执教近30年,从未停止追求科学训练的步伐,以实际行动践行“活到老学到老”。她将多年教学经验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陈芋汐的成才是我教练生涯的一个转折,我开始意识到经验固然重要,但科学知识能让训练发生质的变化。”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后,金晓峰把康复训练融到日常练习中,让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减少伤病,提高竞技水平,延长职业寿命。
4 甘作良师益友
“运动员和教练员要相互信任,跳水技术难度不是很高,最大的障碍是运动员内心的恐惧。因此需要在训练时,多鼓励孩子,消除其对跳水的恐惧。”与多数教练员训练时保持严肃状态不同,金晓峰训练场内外都是“开心果”。这种好性格不仅没有让队员不听话、不配合,反而让大家对金晓峰格外尊重。谈及执教30年最大的感触,金晓峰坦言:“唯有真正爱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才能无愧于教练员这个职业。”青少年的心智和认知与成年人不同,很多时候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对与错,“模仿”是自然而然的行为,所以教练员要以身作则,不仅动作指导规范、专业、严谨,也要时时刻刻做言行上的榜样,让体育真正成为运动员成才路上的帮手。东京奥运会前陈芋汐受伤,心理状态有起伏,金晓峰多次打电话帮助她调整心态,助力其正常发挥。
在与陈芋汐父母相处的过程中金晓峰认识到父母对运动员的重要性。陈芋汐的父母都从事体育行业,能理解并配合教练员的工作,但更多的家长对体育训练不了解。“有两类家长:一种是过于心疼孩子,孩子吃不得一点苦;另一种是对孩子过于严苛,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这两种都要不得,该吃苦时要坚持下来,该夸奖时就使劲夸。”训练之外,金晓峰会抽空和家长谈心。一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进步和最近的状况,使家长更加信任教练员;二是试着和家长成为朋友,做家长的倾听者,避免其他事情对运动员造成情绪上的影响。带过那么多的孩子,虽然许多孩子现在不练跳水了,但金晓峰依然和很多家长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会互相问候,碰见了会一块聊聊生活琐事,大都成了朋友。
5 守初心勇担当
在竞技体育系统中,基层教练员发挥着选拔、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作用。基层教练员的执训水平决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竞技体育发展影响深远。金晓峰深知自己的使命职责。“从事跳水运动训练这么多年,对于这份工作我是有感情、有情怀的。不求从中能获得名利,只想做好该做的事情,为我国跳水事业培养更多人才,若有余力还去帮助年轻教练员。”体育对金晓峰而言除了是一份工作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全民健身”的稳步推进,人们的健身意识日益提高,跳水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喜爱。健身是为了健康,掌握正确的健身方式十分重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教育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精品微课《非凡课间操》,其中就有金晓峰核心力量训练的讲解示范。“锻炼方式错误不仅不能起到健身效果,反而对身体造成了损害。普及正确的训练方法,让大家掌握科学的健身方式,同时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未来,金晓峰想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让更多人从体育中真正获益。刚过完50岁生日的金晓峰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许多。心怀对跳水事业的热爱,充满激情地开始每天的工作,不断进取,不断超越,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是她年轻的秘诀。在上海体育文化品牌“体荟魔都”系列活动上,金晓峰做了题为“一名基层教练员的变与不变”的主题演讲,她的下个目标是培养懂得自我保护和康复的世界冠军。陈芋汐的夺冠绝不是终点,上海跳水的薪火也将在金晓峰这样的跳水人手中不断延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