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技能培养的模块化教学在“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2022-05-19黄银菊唐霈旎

关键词:模块化岗位技能

黄银菊 唐霈旎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模块化教学模式源自工业生产中的模块化思想,主要分为模块化技能培训(MES)和能力本位教育(CBE)两种模式。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实际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进行学习模块设计,称为“任务模块”[1];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是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强调培养技术岗位人才为目标,称为“能力模块”[2]。CBE从职业需求出发,强调职业需要的通用能力;MES则从岗位任务出发,强调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

模块化教学自成一个独立的知能体系,去实现一种明确的实用性、能力化的教学目标。[3]该模式将课程知识点按照知识和技能逻辑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学习单元,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职业能力需要,把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学生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即可获得一种基本的知识和职业技能,以此实现岗位群内岗位技能的融通。MES为课程模块设计和评价方法提供了基本思路。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劳动力需求的种类和数量等,依据岗位能力分解对应的工作任务,再把工作任务细分为课程学习模块。二是根据各个教学模块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对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使评价过程更具阶段性和标准性,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岗位标准的匹配程度。

一、“广告制作”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学情、课程体系均有差异,因此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也各有不同。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广告制作”课程,经过近些年的教学探索,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网络视频行业的高速发展,学生就业形势发生变化,要求学生的相关职业技能不断更新,“广告制作”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逐渐暴露出不足之处。加上之前相关岗位与企业缺乏校企深度合作,造成学生对广告创意脚本撰写、广告镜头设计等技能运用不到位,面对具体的广告项目进行创意策划和拍摄制作时上手慢,操作能力也不强。

模块化教学法以工作流程和职业发展为脉络,以精准对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模块,有利于“广告制作”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当前的新媒体人才需求。针对传媒类学生创意思维活跃、实践操作兴趣高,但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特点,模块化教学重在把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与现实情境的沟通融合,让学生学以致用。模块化教学法应用于“广告制作”课程,将真实项目融入教学,紧密融合生产与教学过程,精准对接湖南文创类产业发展的岗位技能人才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高效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解决问题,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湖湘工匠。

二、“广告制作”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

“广告制作”课程的模块化教学设计,依据实地调研结果,对企业岗位中的关键能力进行分析,以此构建课程技能学习模块,同时创设真实工作环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通过建构技能考评体系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一)分析岗位关键能力

“广告制作”课程组通过对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中大中小型公司的走访,深入各类文创企业进行调研,同时对就职于文创公司的毕业生进行访谈,以此确定广告制作岗位工作任务中的关键技能,再将岗位技能作为培养目标,设计学习内容模块,确定具体的知识模块和能力指标,并一一对应广告制作工作流程中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后期剪辑3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

图1 广告制作业务流程图

(二)构建学习技能模块

根据文创类企业中的相关岗位需求能力,以广告制作业务流程图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按对应岗位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素养,“广告制作”课程设计了前期创意理论、中期拍摄技巧、后期制作技巧和类型广告制作4个模块。这4个模块又根据技能特征划分子模块,重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以提升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如图2所示。

图2 “广告制作”课程模块化体系建构

模块一为前期创意理论模块,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广告制作初期的创意策划,向学生传授广告创意策划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为广告的中期拍摄、后期剪辑打下基础。创意理论模块按照递进的逻辑关系又划分为创意策划、文案写作、脚本撰写3个子模块。基础理论子模块之间彼此串联,优化课程体系;又相互独立,实施模块精讲,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模块二和模块三分别为中期拍摄技巧和后期剪辑技巧,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从职业岗位工作技巧出发,以实践案例为教学核心,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利用视听仿真软件、Premiere软件进行学习和操作,既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中期拍摄模块按照广告拍摄的工作内容划分为镜头设计、光线技巧、构图技巧、视点镜头4个子模块,后期剪辑技巧模块按照广告后期的工作内容划分为匹配剪辑、视点剪辑、交叉剪辑、对立剪辑4个子模块。这些子模块与工作技能挂钩,能够和之前的基础课程衔接起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模块四是实践应用模块,学生经过学习、掌握前3个模块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在本模块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2个项目的制作。学生从理论学习、技能锻炼走向实践应用,在团队合作中从课程学习者转变为课程内容的实践者和创新者。

(三)创设真实工作情境建

真实情境是推动学生主动将知识转变成素养的催化剂。真实情境的创设能够将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进行科学对应,对接实际岗位需求,促使学生自发、自主地掌握新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为进入工作岗位前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真实具体、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项目实践能力,也让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自觉的活动。以模块四为例,制作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的2个项目任务呈现真实情境,开展4周的课程实训,全班学生以5人一组为单位,完成小组工作任务。在所有小组工作完成以后进行经验分享,教师跟踪反馈,促进小组真实情境工作知识的意义建构,提升教学效率。

(四)改进教学方法设计

“广告制作”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任务驱动、模拟仿真、分组教学等方法的优化组合贯穿课堂,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任务驱动法。根据前期、中期、后期3个模块分层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倡导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以此加深学生对当前任务的认知,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2.分组教学法。分组教学以学生的学情特征为依据,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围绕不同的广告创意策划主题展开教学。小组内交流合作、小组间互相竞争,以此高质量地达成教学目标。

3.模拟仿真法。学生通过使用虚拟仿真的交互系统,将镜头语言板块中的场景构造和声音板块中的素材进行组合,在虚拟片场中完成广告拍摄模块,实现虚拟拍摄,真实还原现场操作,以自由创作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在影像创作中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力。

(五)建构技能考评体系

“广告制作”课程根据模块化教学要求,结合学校实训平台,建立以技能为目标的过程评价考评体系,考评结果反映学生对项目和模块的掌握情况,如图3所示。考核内容分为平时考核(课前)、技能考核(课中)、期末考核(课后)3个部分。考核方式采取过程式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实现课程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

图3 “广告制作”课程技能考评体系

平时考核在课前实施,占总成绩的20%,包括线上看视频、单元测试、小组讨论,以线上学习视频观看时长、系统评分、小组互评的评价方式,最后通过系统反馈数据、小组提交报告的形式来覆盖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用于评价学生态度,旨在引导学生在课前对课程内容进行主动性预习和交互性学习。技能考核在课中实施,占总成绩的40%,包括基础测试、课堂展示,以系统评分、小组互评的形式来对这一结果评价进行实操实测。期末考核在课后实施,占总成绩的40%,主要是成果展示,学生提交作品,以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来完成。

该考评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小组互评贯穿考核内容。以小组为单位的过程性评价,聚焦于学生参与项目实施过程和项目完成质量,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3个维度展开评价,以过程性评价量表、评价小结等形式予以实施。以期末考核为例,从广告项目的策划、拍摄、剪辑与成片等多个阶段进行实时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参与项目程度进行评价。项目完成的过程是各小组成员共同探索、师生共同讨论的动态过程,而小组评价的方式不仅提升了评价的可信度,还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习,从而进一步规范自身学习行为。

三、“广告制作”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反思与建议

目前从学生提交的作品来看,模块化教学在“广告制作”课程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如2019级影视编导专业学生制作的公益短片《公民日记》《红船载初心 青春担使命》《小城大戏》等获得湖南省第六届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大赛二等奖、三等奖,2018级影视编导专业和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学生拍摄制作的公益广告《百世之利 百事不磨》获得2021第13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2017级影视编导专业学生拍摄制作的公益广告《百年领航 我们都是追梦人》获得2020年湖南省第六届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一等奖。尽管如此,教学团队在“广告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对“广告制作”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反思

1.模块化教学设计尚需完善,项目化教学尚需进一步落地。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广告制作的技能和原理,教学团队对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以创意策划、镜头拍摄、后期剪辑等典型的广告制作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模块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接工作流程,采用任务驱动,形成前期创意脚本写作、中期镜头拍摄、后期剪辑制作的教学流程,尽可能让模块化教学设计落地有路径,学习有章法。尽管如此,课程教学在对工作任务进行转化、实现对接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广告工作流程设计,让项目化教学切实落地,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2.模块化课程开发的步骤和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尚待进一步求证。课程的4个模块主要是以广告制作流程来划分的,其中的子模块则是依据岗位调研划分。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困惑。首先,该基于怎样的技术逻辑和技能关系来组建课程内容模块;其次,课程内容模块的设计是否对岗位任务进行了全方位的汇总和归纳;最后,已经形成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是否对应逐级分解的能力指标。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在课程教学中不断求证,另一方面需要调查毕业生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提高课程模块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广告制作”课程模块化教学改进的建议

1.完善课程模块。课程模块设计是“广告制作”课程教学的重点。如何根据岗位能力需求来设计教学模块,如何实现模块间的递进和衔接,如何将具体模块根据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深入企业展开标准调研和岗位调研,对岗位任务、典型任务、能力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广告制作”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来调整教学内容模块。

2.打造教学团队。模块化教学强调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学情境、组织教学过程、形成学习氛围等方面付出大量精力,努力打造有用、有趣、有效的课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积极参与行业联系,一方面使课程模块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满足行业需求,另一方面不断丰富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职业技能,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3.完善虚拟仿真条件。目前“广告制作”课程所采用的虚拟仿真软件是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中的仿真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功能模块不全、网络运行条件受限等问题。因此亟需创设更多的视频拍摄与制作方面(视频类型包括广告、微电影、短视频等)的实训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切合实际的教学资源。

猜你喜欢

模块化岗位技能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拼技能,享丰收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