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美学视角下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价值研究

2022-05-19钮菲菲

今古文创 2022年18期
关键词:音乐美学艺术价值

【摘要】音乐美学就是从美学的理论基础和音乐的鉴赏角度相结合对音乐作品进行美学研究,是音乐和美学结合的交叉学科。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长河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文化传承中的瑰宝,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很多古诗词与音乐相融合,形成了古典淡雅、清幽的诗境和新颖的艺术曲风,“美善合一”,也是音乐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黄自先生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及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不同风格和题材的艺术作品,成为“五四”时期音乐文化的重要开拓者。艺术歌曲是他创作数量最多,也最能代表他艺术风格和成就的创作题材,源于他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成为他创作民族化音乐的动力,用音乐的语言去表达一个时代的思想、感情和现实状况。本文将从音乐美学视角分析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及传承意义。

【关键词】音乐美学;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8-008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8.026

基金项目: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0年度校级科研项目(SK2020013)“音乐美学视角下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与价值研究”研究成果。

中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成熟于20世纪40年代,因为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艺术风格,通过作曲家的精心创作,将诗词与音乐相融合,体现出传统音乐的含蓄、婉約、内敛的精神气质,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传唱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一期的代表人物有:青主、黄自、谭小麟,三位杰出的作曲家都有在外国留学的经历,这也为创作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诗歌和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艺术题材,曲目中的歌词均来自古典诗词,以高远的意境、深邃的内涵、精练的语言传达着中国民族美学的韵律之美。作曲家、音乐理论、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先驱,他的思想受到新式家庭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对古诗词的挚爱,成为创作艺术歌曲的重要素材。

黄自先生(1904-1938)是近现代教育史上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在短暂的艺术生涯中为中国培育了许多杰出的音乐人才,如在音乐史学界被誉为“四大才子”的贺绿汀、江定仙、陈田鹤、刘雪庵。黄自先生及他的学生们为中国早期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黄自先生的音乐作品主要集中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一是取材于古典诗词的艺术歌曲,如《花非花》《点绛唇》《南乡子》等;二是用现代诗人诗作为题材创作的艺术歌曲,如《玫瑰三愿》《春思曲》《天伦歌》等;三是“抗日救亡”类型的艺术歌曲,其创作的该类型歌曲具有振奋人心的情感力量和宏伟的气势,称为“五四”时期的“国乐歌”。旋律创作上多数是借鉴了欧洲的音乐创作技法,同时也结合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模式。在这三类艺术歌曲的创作中,首以古诗词艺术歌曲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他的古诗词音乐作品以素雅清新的笔调,婉转优美的旋律,细致新颖的和声技法,来展现诗词与音乐结合的意境美、旋律美,体现出黄自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一、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意境美

黄自先生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底蕴,在古诗词的选用上能够充分理解其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通过音乐的结合重新赋予它们生动、具体的诗化形象,再通过音乐技法的变化将诗词所表达的深切情感和意蕴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呈现出来。如黄自以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有怀》为歌词创作的艺术歌曲《南乡子》,该诗词的作者辛弃疾通过对古人的赞颂,表达了励志报效国家,重收旧山河的壮烈情怀,同时也抒发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黄自在创作时,细致考虑韵律与曲调的关系,用热情洋溢的曲调把英雄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以明快的风格、乐观昂扬的基调,体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不仅表现出词人辛弃疾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的深沉之情,也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充分地进行了展现。再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杂言古诗《花非花》,作者通过对花、雾、梦、云四个自然景物意向的描绘,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借助自然事物的变化规律,叹惜美好事物的转瞬即逝,启发人们珍惜当下,珍爱美好事物。黄自先生借助淡雅朴素的音乐语言,烘托优美恬静的朦胧意境,音乐旋律孕育着云雾、春梦、朝云的整饬和错综之美。北宋词人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词人上阕写了深夜院中的静谧夜景,用“幽人”的形象来衬托孤寂的氛围,下阕通过对人、鸟的借物拟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出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的意境,也表达作者不肯随波逐流的高洁情操和超凡脱俗的艺术情怀。黄自采用印象派的和声创作技法与歌词深幽的意境相结合,旋律古雅淳朴,表现如梦如画的孤寂之美。

二、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旋律美

黄自要求自己的作品:“务必要使音乐的意境,节奏,句法等等一一与歌词吻合,毫厘不差。同时还要利用和声、伴奏将情感很透彻地表达出来。”黄自先生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借鉴欧洲现代作曲技法,尤其是西方钢琴伴奏的织体形式,在注重声音归韵的审美特点,改良和声的创作方式,体现出民族民间歌曲的调式风格,追求属于中国曲风的神韵和气质的音乐织体,意境深远、音韵悠长、典雅精致,追求审美意蕴的最高境界,特别容易打动听众,耐人寻味。《花非花》是一首抒情短小的歌曲,旋律淡雅优美,意境含蓄朦胧,四四拍的节奏平缓、柔和,给人沉稳凝重的情感色彩,D宫五声调式的旋律进行,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音乐的元素,恰当地描绘出云雾、春梦、朝云的虚无缥缈的梦幻之美。黄自的《点绛唇、赋登楼》作品于1934年创作,此时的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与词作者王灼对春天的转瞬即逝的惋惜和对山川、云雾、细雨的淡淡愁绪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很自然地与黄自先生的思想产生了共鸣,曲调采用大小六度、七度的跃进展现旋律走向的开阔性,跌宕起伏,把“强欲登高赋”的感怀愁绪发挥得淋漓尽致,浓郁的民族五声音阶,优美流畅的旋律线条,透露着浪漫主义的风格和气质。《下江陵》的歌词选取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早发白帝城》,全诗洋溢着如释重负、豪情欢愉、畅快淋漓的感情,有诗人经过艰苦岁月后的感怀,也有赦免后重获新生的兴奋,在广阔的山水之间顺流而下,怀着激动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黄自选用G宫调,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精心设计音乐的主题,简洁的旋律不冗长、不粉饰、给人轻快流畅的音乐感受,悠扬开阔的旋律和古诗词所要抒发的感情相吻合,体现他音乐内容与形式完美融合的创作初衷。

三、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思想性

(一)黄自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中,国内的军阀混战使得人民群众陷于水深火热之中。1929年黄自从美国留学归国后便积极投身到音乐教育事业中,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国家的未来改变国民的精神。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民族危难之际,黄自先生与上海音专的师生们组织开展了“抗日救国会”,到多地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并为东北义勇军募捐。同时他陆续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题材歌曲,用音乐来鼓舞国人的抗日斗志,如艺术歌曲中的《思乡曲》《玫瑰三愿》,合唱歌曲中的《抗敌歌》《旗正飘飘》等。作为20世纪上半叶我国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黄自在音乐(尤指艺术歌曲)创作上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首先,受到“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响,黄自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非常注重以刻画内心感受为根本,有意识地采用古诗词与现代诗词作为歌曲歌词,通过优化调式布局和民族化和声的探索,使其音乐作品优雅清新并富于温情。其次,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黄自的音乐作品在题材内容上比较明显地反映出当时我国知识分子阶层的爱国热情和追求自由与和平的生活理念,曲调上也变得更加富于动力和节奏感,抗争性十分明显。

(二)黄自创作思想性的形成

西方艺术歌曲的发展比我国要早很多,如德国和奥地利的艺术歌曲,在创作上通常使用调性的转换和丰富的和声色彩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并且十分擅长运用乐器的伴奏来强化歌曲的表现力。黄自在西洋音乐创作技法的理念下,探索对民族音乐的改良,尤其是民族化的和声复调写作,1934年发表在晨报第九版“中华艺术教育社成立大会特刊”中的《怎样才可产生吾国民族音乐》中提出“把西洋音乐整盘搬过来与墨守成规都是自杀的政策”的观点,黄自“民族化音乐观”逐渐形成,在《怎样才可产生吾国民族音乐》文章中还提出“西洋音乐不全是好的。我们须严加选择,那些坏的我们应当排斥,而好的暂时不妨多加借重,总之我们现在所要的是学西洋好的音乐的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给的旧乐与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音乐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黄自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体现西方先进的作品理论更有强烈的民族音乐文化元素,是改良思想的成功典范,为后世的中国音乐创作和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四、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性

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运用了“音乐、诗歌、钢琴伴奏三位一体”的创作技法,在凸显旋律的同时,将伴奏与人声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其创作的众多歌曲都选用中国民族五声调式进行作曲,采选民间乐曲作为创作素材,结合中国传统音乐的语言特点,将新音乐民族化推向了又一个高峰。黄自创作艺术歌曲时,非常在意歌词和音乐的融合,十分善于运用精练的音乐语言表现诗的深远意境。在作曲上,通过旋律、和声、钢琴伴奏巧妙地深化诗词的意蕴,认真分析语言的归韵和音调处理,节奏、调式以及旋律的构成,使得作品规范得体,形成了以单一结构为主题的,统一、鲜明的个性风格特征,符合大众审美艺术需求。在古诗词上,黄自先生具有很高的古典文学修养,如他曾言过:“我小的时候最喜欢读白乐天的《琵琶行》,当时年幼,连字的意义都不能完全理解,更谈不到什么领悟诗中深意了。我喜欢只是因为它的音节铿锵有力,念起来非常好听。”正因为从小对古诗词的无限情结,也让他后来在选取诗词时更加注重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黄自的艺术歌曲通过旋律与诗词的完美结合,给人营造出一种缥缈绚烂的意境,也形成了其不同于当时其他作曲家的独特之处。通过音乐的润色,使得原本抽象画的诗词意境得以感性般地展现出来,真正使得诗词意境得到了理性的升华。

五、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承意义

黄自先生一生虽短暂,但却为中国早期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他的创作涉及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复调音乐、合唱、声乐作品、教材歌曲多种题材的音乐作品,多才多艺,成就斐然。在教育事业上黄自先生默默奉献、孜孜不倦,在音乐创作上潜心研究、不断突破,对民族音乐不断追求,为推动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不遗余力。

黄自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上,更是激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它的五首作品凸显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学修养,朗朗上口的优雅曲调,细腻的笔锋,民族音乐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都彰显了独具特色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为后世古诗词艺术歌曲多元化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借鉴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歌唱者对古诗词音乐的深入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六、黄自古诗词歌曲传承的必要性

从上文描述可知,黄自先生大部分作品创作于民国时期,作品有很强的时代性,能够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具体情况。同时,黄自先生的作品大多是以古典诗词的形式进行呈现,作品有很强的文化底蕴。当今,教师在教学中教授黄自先生的音乐作品,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另外,黄自先生的作品文字内容有很强的古典韵味,而如今的年轻人大都追求快餐文化,对于古典作品静不下心去细细品读,这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建设是不利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黄自先生的作品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汉字的魅力,通过学习黄自先生的音乐作品来让学生喜欢上传统文化。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演绎黄自先生作品的方式来提升其自身文化素养,以体现用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

七、黄自古诗词歌曲传承中注意的问题

在讲授黄自先生的作品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在学生基本了解黄自先生作品的前提下,要深入挖掘黄自古诗词歌曲的内涵,在教授学生基本声乐技能的同时,完成学生优秀音乐文化素养的塑造。2.由于黄自先生的古诗词歌曲具有很强的文化底蕴,一定要注意学生对黄自先生作品的理解程度,只有学生理解作品内涵,才会完美进行作品的演绎。3.黄自古诗词歌曲对于当前的音乐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要结合学校要求,学生情况完成教学工作设计。4.由于黄自先生音乐作品中的意境美,思想美,其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特色音乐文化的体现。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文化渗透,这对于研究黄自古诗词歌曲艺术价值有极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志宏.黄自的中国古诗词音乐创作[J].人民音乐,2010,(10):53-55.

[2]謝晓峰.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演唱风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3]谢素莹.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4]曾广海.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及演唱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4.

[5]赵婧.音乐文学视野下的黄自古诗词歌艺术歌曲研究[J].艺海,2021,(05).

作者简介:

钮菲菲,女,安徽阜阳人,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猜你喜欢

音乐美学艺术价值
感性的体悟 理性的传达
不可复制的贝多芬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艺术成果评析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