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符号中国结文化研究及发展设想
2022-05-19熊荣欣
【摘要】中国结作为传统艺术符号具有典型的中国特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饱含中华民族的实践智慧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它具有装饰、表情达意、符号象征的多种功能,也蕴涵着极具中国特性的文化沉淀。本文在探究中国结文化内涵的同时探索以文化为底蕴的发展路径,从推进“非遗”申报和发展、相关产品开发、影视化传播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构想,促进中国结技艺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文化发展;中国结;艺术符号;非遗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8-007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8.023
中国结是具有典型特征的中国传统艺术符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充满智慧的炎黄子孙对“结”这一形象从最初的简单活动需要到后来的精神情感的寄托进行了多样化融合、设计。小小的中国结饱含中华民族的实践智慧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它凝聚着思想、传递着情感,在早期被广泛应用于服饰、装饰、馈赠佳礼等各个方面。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奇、快捷的产品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大众对于传统手工技艺逐渐淡化,中国结的装饰、服饰越来越少,鲜艳的中国红也较少占据人们的生活。
许多学者对“中国结”这一艺术符号进行了研究,也从家具等现代化设计、民间艺术等多方面提出了见解和看法,总体更加偏向于艺术角度。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经济的角度切入,在深入了解“中国结”文化的前提下,提出多种探索路径,探究这一艺术符号基于文化的活化发展。
一、中国结追本溯源
(一)“结”的含义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中道:“締也。从糸吉聲。古㞕切。”意思是:结,丝线绞织在一起不可分解。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吉”作声旁。“结”是形声字,最早见于战国的文字,从战国一直到楷书的汉字演变,“结”基本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比较容易辨认。《现代汉语词典》中“结”的解释为系起来,打扣、用绳、线或者布条打成的扣、联合、凝固、结束、了结。前两者解釋为其实用意义,而后几个解释为其引申含义。在当代汉字运用中,“结”字有一声和二声两个读音,分别用于不同的语境,也被广泛地运用在民众日常生活中。
(二)“结”的诞生与应用
“结”的使用源于古人的结绳记事。《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编结是人类古老的技艺之一,考古研究证实,编结物在新石器时代就普遍存在。在还没有出现文字的远古时期,先民靠用绳子打结的办法来记载事情,大事打大结,小事则打小结。[1]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于是就地取材进行原始的编织。中国结可以用作捆绑用的衣带;也可以用来固定佩戴的玉器,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文明的不断发展,“结”的功能逐渐多元化,从单一的实用功能转向更多的审美功能。在战国时期的铜器中就已经出现了绳结的印记,同时还出现了装饰有绳结纹饰的铜壶;东晋顾恺之所绘的《女史箴图》,画中仕女的腰带上,就悬垂着单翼蝴蝶造型的装饰物,说明此时的绳结就已经成为服装的装饰物,[2]具备审美作用。
(三)中国结的产生
中国结是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它原本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周朝人随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国结为装饰,而战国时代的铜器上也有中国结的图案,延续至清朝中国结才真正成了盛传于民间的艺术。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3]依据不同的编织手法和图案,中国结被分为纽扣结、团锦结、双钱结等多种样式。
二、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一)中国结的功能
1.装饰功能。“中国结”结构简单、醒目,符号感强,用色更是中国传统色彩观的一个缩影,单纯而明快的红色极具装饰性,因此,装饰功能也就成了“中国结”的一个最基本功能。如纽扣结因常作为衣服的纽扣而得名,现在在中式婚服、旗袍中仍能见到纽扣结的身影;龙门石窟中唐代佛造像运用了藻井结。通过一些古画中对古代人生活状态的呈现、文物对时代的映射、遗迹的溯源等也能看到各种样式中国结在服饰、器物、生活方面都发挥着装饰作用。
中国结的装饰功能在当代社会运用得最为广泛。最为突出的就是过年大家会买中国结悬挂在家中,鲜艳的红色增添了些许喜庆和热闹氛围,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和祝福。除了在过春节时会被选择成为“喜庆吉祥”的挂饰,在服装元素方面也有较多涉及,中式旗袍等衣服的盘扣上常常见到中国结的身影。
2.表情达意。由于“结”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人们常常将此字用于表示凝聚力的情景中,如组织的“结构”、队友的“团结”,“结婚”“喜结连理”包含了对美好爱情的理解。又“结”与“吉”谐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结就被赋予了许多吉祥的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的情感表达偏向含蓄、内敛,常常寓情于物,借物表达祝福、期望、思念等情感。小小的中国结在历史的发展中被赋予了多样化的含义,在表情达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符号象征。中国结如今出现最频繁的场合就是春节。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买中国结挂在家中,一是鲜艳的红色为中国传统的吉利颜色;二是中国结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这样的习俗代代相传,中国结因此成了春节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随着中国结对中国人的特殊感情和广泛运用,中国结也逐渐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代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片中,画面在切到北京地坛庙会的时候,那两大个醒目的中国结赫然悬挂在入口中央。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各参赛国家和地区的雪花形状的引导牌加入了中国结的元素,这一图案同样使用在了开幕式参与人员的服饰上,裙摆、领口等都彰显着中国结雪花图案的独特魅力;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也布置了“精彩冬奥”主题花坛,以中国结为背景,中间镶嵌了雪花和冬奥会会徽。这样一场国际盛事,中国选用了中国结的元素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足以说明中国结已经成为象征着中国文化的艺术符号。
(二)中国结的文化沉淀
中国结的“结”字在向心凝聚的文化涵義中表示力量、团结、和谐与圆满吉祥的文化精神。“吉”是中国人生命永恒的追求主题思想,“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永恒的物质与精神形式,也就自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折射。[4]中国结自始至终是由一根绳编织而成,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相契合,同时中国结的产生源于实践中的需要,在诞生后被赋予的丰富的含义用以满足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寄托人们对吉祥寓意的追求,中国结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基本精神的双重影响。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对中国结的喜爱是因为中国结是中国人凝聚力、向心力的体现。中国结无论从造型还是编织技艺方面,都体现着凝聚力的物质转化特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经济,结的发明也是在农耕经济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5]虽然已是现代化社会,但这种团结奋进的力量从未消散,继续指引着当代人不断进步,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沉淀在我们精神身处的文化基因,让我们对中国结有一种天然的偏好。
三、中国结发展构想
(一)推进中国结“非遗”申报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沉淀的重要呈现形式之一,对整个中华文化的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文化强国政策的不断推进实施,非遗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6],并在资金、政策、人才、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发展要求和具体措施。中国结技艺是传统手工技艺,中国结也作为传统艺术符号成为中国面向世界重要的符号象征,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结并未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中国结的认知和应用只局限在小范围相关专业人群内部,并没有在广大民众中得到很好的传播和普及。
而“非遗”的申报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武术太极拳于2020年12月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此太极拳将以国际化的视角继续发展,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前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事件受到极大关注、掀起热潮,也让我国反思对自身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为中国特殊符号的存在,中国结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无论是出于对本身文化的发展还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都理应推进中国结手工技艺的“非遗”申报。在申报过程中促进对中国结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和系统整理,利于中国结文化知识体系的完善;若申报成功,国家将在资金、政策等多方面为其提供支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各种红利将为中国结的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二)以“中国结”为主体进行产品开发
1.服饰融合。中国结在服饰领域的运用由来已久,现在也受到部分设计师的偏爱。例如Valentino2020春夏系列等系列设计作品中的一些个性绳带、腰带,都体现了对中国结的艺术化设计。巧妙的构思既解决了服装立体空间的形成,又体现了设计感。[7]还有意大利奢侈品牌芬迪 Fendi、美国珠宝品牌蒂芙尼Tiffany 等国际著名设计品牌都巧妙地使用了中国结元素,对其进行了艺术化处理。由此可以看到,中国结作为中国的一种符号象征,却被其他国家进行融合运用从而达到开拓中国市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以中国传统符号为元素进行服饰的美化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因此,本土设计师在进行服饰设计的时候也可以融入中国结的元素,而且基于我们本民族文化的优势,可以将其文化内涵更好地展现出来。
国风国潮也是近年来服装设计界的热门主题,许多国内外设计师都试图依托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出富有东方韵味的服装,中国结自然也时常成为他们设计的灵感来源。然而就目前来看,中国结设计服装大多集中于时尚界模特走秀较为夸张的服饰,并未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未来可以将中国结这一传统文化符号广泛运用于大众日常服饰中。除了继承原有的盘扣、绳带的基本样式,也可以将中国结元素融入领口、袖边、口袋等部分,展现独属中国色彩的精妙之美;同时将中国结的图案进行抽象、加工而设计成服饰图案、logo等也是比较好的思路。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对于中国结的灵活运用和服装呈现给予了很好的启迪和实施典范,可以进行参考学习,并以此次冬奥会的传播为发展起点,大力促进中国结与服饰的融合。
2.文创产品开发。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追求的提升,文创产品逐渐兴起。现阶段的文创产品和之前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更加注重产品的设计感和文化内涵的呈现。国内文创产品比较突出的就是故宫文创,以它为龙头全国各地博物馆都进行了相应的文创产品的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中国结这一传统元素可以参照故宫文创产品开发的设计思路和经验进行文创尝试。如此可以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经济收益,也能让现代人对中国结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有更加深入的认知。由中国绳结艺术专家李立芳主持的《中国绳结艺术传承创新设计人才高级研修班》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旨在传承精神和实现创意,最终产出了丰硕成果。培训班成员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意才能,对中国结进行巧思设计。这些创意无穷、清新入目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了民族民间艺术的蓬勃生命力。[8]
在呈现形式上,中国结文创产品一方面可以与最近比较火的文创产品形式进行结合,设计出如中国结手工编织DIY、中国结标志胸针、中国结形象挂件等文创产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深挖中国结编织的手工技艺、多种编织样式以及编织材质等,基于中国结进行更深层次的巧思设计。无论是基础文创产品还是更深层次的开发,都是通过文创产品这一物质载体向大众传递中国结背后的文化意蕴,加深大众认知,提高这一传统艺术符号的普及度。
(三)加强中国结相关影视化传播
不断发展的当代社会也加快了现代人生活的节奏和脚步,人们不再那么愿意静下心来去做一件事,略显浮躁,获取知识也大多采取快餐式阅读,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最优价值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往往可能因阅读成本高、现期价值不明显而会被大众忽视。久而久之,一些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习俗等被人知道得越来越少,甚至面临失传风险。
影视作品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影视化传播将对中国结文化的传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产影视作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国人对国产影视业有了偏好和认同感。影视化呈现生动形象,能够让大众更加直观地去深入了解中国结的历史、艺术、文化,迎合了大众快速获取信息的趋势。同时影视化能够使得中国结文化突破传播的时空界限,扩大知名度,也能让更多的人对中国结传统工艺感兴趣,多方面促进文化传承。对于中国结的影视化传播,一方面可以拍摄中国结手工技艺传承、制作相关纪录片,让大众更多地了解中国结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可以以中国结为主题、元素,制作富有文化内涵的影视作品,通过多种类型的影视曝光,使中国结的符号形象更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有利于中国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总结
“结”早在《说文解字》就有说明,“结”最早的诞生是源于古人结绳记事的需要,同时绳结作为易获取的工具在生活中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同时中国结也是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它也彰显了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古老的艺术审美、闲情雅致和无限智慧。它具有装饰的基本功能,蕴涵丰富的寓意,也成为中国春节的标志之一和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中国结这一传统符号的地位、作用和现状使其有必要也有可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推进“非遗”的相关申报和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服饰、文创产品方面充分利用“中国结”这一元素,以中国结为素材进行影视化传播。这些措施能够促进大众对中国结文化内涵的认知,也能促进中国结文化的传承,使中国结在现代化社会中继续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董君.中国结的历史传承所给予的启示[J].美与时代(上),2020,(03):61-63.
[2]孙霞.“中国结”的前世与今生——中国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2(09):120-122.
[3]中國结[EB/OL].百度百科,https://baike.so.com/doc/1207058-1276830.html.
[4]黄作林,杨悦.浅论中国结的文化涵义[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25-128.
[5]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1-08/12/content_5630974.htm.
[7]陈健,管志刚.服装设计中的传统中国结符号化应用探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3):105-109.
[8]李立芳,刘柃杉.“结绳记事”——中国绳结艺术文创产品设计及服务模式探究[J].西部皮革,2021,43(12):107-108.
作者简介:
熊荣欣,女,汉族,湖北钟祥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本科生,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