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
2022-05-19王松涛
王松涛
摘要: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式复杂,在多因素促使下企业间的竞争逐渐加剧,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利润稳定增长,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必须更加谨慎、科学,财务分析作为经营决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严谨性提供了保障。目前我国已在财务报告、全面预算、资金管理、财务信息化、财务内控、财会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财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有了明显提高。2022年3月,国务院责成国资委下发了《要建设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要通过10~15年左右的努力,建成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财务分析工具已普遍被财务人员掌握并熟练使用,如何利用财务分析工具为经营决策提供有效帮助,这是现在大部分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从财务分析及经营决策的内容出发,结合目前财务分析在经营决策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财务人员自我认知、保障数据有效、业财融合、有效沟通、扩展财务人员纬度等角度提出了建立更适合经营决策的财务分析逻辑及体系的对策建议,对于财务人员提高财务分析质量、在经营决策中发挥支持协同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财务分析;经营决策;业财融合
目前我国经济在内外双循环的模式下运转,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为取得持续成长,需要对内深挖潜力、对外扩展业务。企业进行经营决策,除了要对市场进行分析、对产品进行精准定位外,还需要具有严谨、有效、准确、前瞻性的财务分析为决策助力。财务分析作为财务数据应用的一种具体方法,应当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目的,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决策、执行、反馈、调整、总结提供全过程的指引、纠偏。
一、企业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是以报表等资料的数据作为基础,运用专业的分析方法,对相关经营活动做出量化分析和评价,并指导其开展。财务分析是深入理解业务后对数据进行加工并判断的过程,根据已有的数据为经营活动做出专业、客观的指导意见。
(二)财务分析的核心
财务分析是以数据为基础进行的,但单独的数据是没有价值的,数据只有在比较中才有意义。可以说财务分析的核心就是比较,通过各种维度的比较去解释经济事项的本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比如,一个公司的负债总额达到了1亿元,单就这个数据无法做出任何的判断。但如果将负债总额跟资产总额进行比较,计算出资产负债率,就可以对公司的偿债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对于资产总额为1亿元的公司和资产总额为100亿元的公司,1亿元的负债对其影响是显然不同的。当然这个结论到这里依然是片面的,我们可以继续获取数据进行更多维度的比较才能形成准确完整的判断。
(三)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1.根据使用的功能划分
一是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一般分为长、短期的偿债能力,通过计算分析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速动比率等可以了解企业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通过计算分析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可以了解企业对长期负债还本付息的能力。
二是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可以通过分析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了解企业资产运营效率、资本积累能力和发展的能力。
三是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反映企業获取利润的能力,通过分析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营业利润率等指标的变化了解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
2.根据比较的维度划分
一是内部比较法。以同一主体同一时期的不同数据进行比较求出比率、差值、平均数等各种指标然后进行分析,该方法的数据获取难度最低,也是最为基础的方法。
二是历史比较法。对同一主体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其增减情况和变动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以此分析某项变动趋势,并作为预测未来长期发展趋势的依据之一。
三是外延比较法。该方法对不同主体同一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以判断数据所反映事项优劣程度的分析方法。作为对标的主体,可以是同行业同规模的相似企业,也可以是行业内的标杆企业,也可以是行业平均水平。该方法需要取得外部主体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可反映出被分析主体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
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场景,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所处行业的特殊性、运营模式、经营战略的特点和需求,建立适合的财务分析逻辑及体系,合理有效地将各种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发现企业经营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二、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的作用
(一)经营决策的具体需求
在进行各项经营决策时需要对历史、行业及趋势等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就经营决策内容来看,各主要决策的需求如下:
一是产品决策,包含方向决策、研发决策、组合决策等。为满足产品决策的合理性需要对产品成本结构、边际利润、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自身研发水平及可承受成本、生产过程中生产效率、成品率良品率及废品弃置成本、产品全周期成本、产能及销售增量的配比关系、原材料供货周期及账期等进行财务分析。
二是销售决策,包含定价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促销决策等。为满足销售决策的合理性需要对受众的价格敏感性、目标利润、渠道建设成本及收益、市场推广成本等数据进行财务分析。
三是财务及成本决策,包含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决策等。为满足决策的合理性需要对资金平衡及成本、账期及周转率、可用融资方式及政策、产品投入产出成本及效率、同业及竞品的成本利润、生产设备使用效率及投用产出情况等进行财务分析。
四是组织与人事决策,包含组织体系、机构设计、权责形式、人员竞优及晋升、考核、薪酬体系等。为满足决策的合理性需要对组织成本、部门成本、流程执行效率、人员单位效益及产出情况、人员单位时间产出、人员薪酬激励等进行财务分析。
(二)经营决策程序中财务人员的作用
在经营决策的过程中财务分析为各阶段的核心判断提供量化的数据分析,同时严谨的数学逻辑将为判断时的辩证关系提供支撑。财务人员应当参与到经营决策的讨论中,共同决议形成决策结论。在讨论中财务人员应将业务与财务相结合的价值判断、财务分析数据的理解、数学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进行汇报和充分的沟通,以助力决策产生的合理性、及时性、有效性、前瞻性。
(三)财务分析在经营决策中需要建立分析逻辑
笔者认为,财务分析是使用多种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数据进行比较、加工、判断的过程,在众多的方法和工具中如何建立适用经营决策的逻辑体系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在经营决策时所面临的问题。
在解决这个问题前,需要理解经营决策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及具体目标,在满足该条件后财务人员才有可能建立适用的财务分析逻辑,而后才能设计合理的财务分析体系或模型。财务分析的逻辑、体系建立后需与决策团队及专家进行多轮的沟通以完善该逻辑及体系,在充分沟通后方可确定其适用性。
三、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存在的不足
(一)对业务理解的局限性
企业大部分的财务人员往往只负责账务处理、资金收支、税务管理、报表编制等工作,一般情况下能完成上述工作就基本达到了企业负责人的要求。即使进行财务分析,基本也是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结合部分账面数据进行分析。对于企业负责人更关注的有助于决策的分析内容,往往无能为力或提供的数据质量无法达到决策要求,进而使企业负责人无法信任财务部门提供的分析数据,不再重视或参考财务分析成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从微观层面看,财务人员很少能下沉到业务部门,无法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销售模式,对企业内部缺少深入的了解;从宏观层面来看,财务人员对于企业所处的行业、上下游企业缺少了解,对企业所处区域的政策信息缺少足够的认知。
(二)业务中缺少有效沟通
在助力经营决策的过程中,为理解决策事项的动机、负责人的决策逻辑、业务范围及内容等,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在现实工作中,大部分财务人员是与数字打交道,缺少有效沟通的意愿及方法,在部分传统企业中,财务人员大多是输出指令且很难以积极心态获取其他部门的诉求。所以,有效沟通成为了财务人员为经营决策提供有效分析工具及数据的一大难题。
(三)财务人员缺少服务的意识
随着我国对财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在不断加强,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可以理解为财务人员在经线上的成长走势已经形成,但在纬线上的成长还不够全面。比如,部分财务人员不知道是为谁或哪项业务在服务,为了满足经营指标或其他目的不按业务实质进行会计核算,为了突显财务的重要性设置复杂的流程或操作规程,很难听取其他部门的批评与需求。以上种种造成了财务人员精于专业而疏于服务,也就难以达到经营决策所需要的质量要求。
(四)数据的基石功能无法保证
数据是财务、生产、销售等信息或成果量化的集合体,只有将这些数据整合、对比后才能成为可识别的量化指标,这些数据是财务分析的基石。数据具备了及时性、准确性、合理性、可比性后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在实务中往往因为流程的复杂性、人员的素质、核算或記录的方法不一致、部门间的壁垒、利益的不一致造成数据不准确、不及时、不合理、不具可比性。当财务人员使用上述扭曲的数据时,分析出的结果无法反映或披露企业的真实成果或问题,无法为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五)财务的理念缺少对外输出
企业的部门一般是按专业来划分的,这就形成了各部门间的专业壁垒,更高层领导往往也是在部门竞优中产生的具备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士。这些管理人员具有优秀的学习和总结能力,在工作中也学习或涉及部分财务知识,但对于财务知识的原理或遵循的基本原则缺少了解,这就造成了财务人员与相关管理人员沟通时虽有共同的语言但缺少统一认识,形成了沟通中的信息偏差,进而导致财务分析工作从开始时就与目标偏移从而导致整体工作的无效性。
财务人员掌握的财务知识和理念如何翻译成其他人能接受、理解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形成有效传递、输出达成共识,这是大部分财务人员需要思考并且解决的问题。
四、财务分析如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财务人员应当梳理在企业中的定位,必须本着为企业服务、对企业负责的初心,思考我能为企业和其他部门做什么,以更广阔的胸襟倾听其他部门的批评与需求,以谦虚的态度向其他部门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合作的态度与其他部门协同解决经营中的问题,以积极自信的心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去。财务人员只有心态摆正了、思想理顺了、定位准确了才能正确识别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只有知道为谁服务,理解服务的本质才能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
为及时、准确获取数据,减少数据传递中人为造成的偏差、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保障数据的有效使用,应当利用信息化系统、智能设备、云端大数据等工具将企业经营中涉及的产销库存、采购、人力等数据进行实时归集整合,利用ERP等工具建立高效、顺畅的流程控制,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以保障各项制度、流程、信息归集的顺利执行。财务人员应将上述工作与公司治理层、管理层进行充分沟通,将其打造为“一把手”工程提高企业整体的重视程度。只有获取到及时、准确、口径一致的数据,财务分析的工作才能有效开展,才能达到经营决策所需的质量要求。
(三)深入了解企业各项业务,做到业务与财务的有效融合
财务人员应当走出财务的小环境,深入各部门中去,到现场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去了解企业经营业务性质、经营运作特点以及业务流程。只有加强了财务人员在纬度上的广度,提供的服务才具有针对性。只有将业务与财务相结合,才能夯实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只有了解了其他部门的业务内容,才能理解这部分数据的意义,才能建立更合理的分析逻辑与体系,财务分析才更具有参考及使用价值。
(四)加强沟通
随着即时通讯软件的普遍使用,面对面的沟通越来越少。财务人员不能在屏幕后去联系工作了解情况,应当加强与业务相关人员的面对面沟通。通过与企业治理层沟通了解战略方向,与管理层沟通了解经营决策的目的与目标,只有理解了整体经营方向才能为决策制定契合度更高的财务分析逻辑与体系;通过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掌握业务数据的出处与意义,才能为财务分析逻辑及体系的實现奠定基础;通过与业务相关方的沟通,了解企业所处行业及其特性,才能完善财务分析逻辑及体系,使其更具前瞻性;通过与相关人员的沟通,使他们了解财务的理念,理解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才能使财务分析工作得到更好的推行。
(五)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
财务人员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外,还应对管理、法律、评估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解以扩充知识量,同时向其他部门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可以使财务人员在纬度上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最重要的是财务人员通过持续的学习养成学习及获取知识的习惯,这将提高财务人员的认知能力助力财务分析逻辑的完善。
五、结束语
在现代管理中,企业经营决策人员都知道财务分析是经营决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财务分析的前瞻性、准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无法达到决策团队的需求,导致财务分析工作及财务人员不被重视。财务人员应当正视工作中的痛点,完善自身短板,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有效的财务分析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撑,只有相互助力,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保障,才能使企业健康稳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祎.财务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索[J].商讯,2021 (33):32-34.
[2]戴兴昌.财务分析如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J].中国市场,2021 (33):156-157.
[3]刘芬妮.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J].商讯,2021 (28):32-34.
[4]张晓敏.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1 (30):144-145.
[5]张裕广.试析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J].商讯,2021 (33):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