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剪纸艺术进初中校园的实践

2022-05-18孙佳琪

河北画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纹样剪纸民间

孙佳琪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关注外来文化,却忽视了本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使我国的文化出现了断层的现象,文化的传承性遇到了问题。民间美术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要自觉肩负起保护非物质文化的责任。要将非物质文化传承下去就需要加强青少年对这些文化的了解学习,民间美术剪纸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学校教育为其传承和发展搭建了桥梁。在学校教育中不断壮大民间美术的弘扬队伍,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美术剪纸得以发扬传承,提高学生对于民间美术剪纸的保护意识,以及审美意识,促进中华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可持续性的发展。

一、研究意义

民间美术剪纸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发展进化的宝藏,也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民间美术剪纸传承性总体上并不容乐观。由于创作主体逐渐消亡,有的甚至面临失传的危机。并且在现代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映照下,展现出中国非物质文化的民间美术剪纸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似乎“格格不入”,不少剪纸的方法、剪纸纹样,普通民众知之甚少。而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许多地区学校展开了“民间美术剪纸进校园”的实践。因为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不仅对学生个人有所影响,而且对于文化的传承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民间美术剪纸自身的文化传承意义来说,民间美术具有深刻的内涵,如剪纸不同的纹样就有不同的内涵,例如,蛇盘兔代表辈辈富,鹿回头代表生命不息,狮子滚绣球代表财源滚滚,鲶鱼代表年年有余,羊代表着凡事扬扬得意等。纹样符号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美育价值。在初中教育中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且将这种文化渗透在初中教育中,也使非物质文化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促进了非物质文化更好的发展。“民间美术剪纸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开展实践证明了校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

对于青少年自身的发展来说,青少年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身上所蕴含的创造的力量无疑是巨大而持久的。民间美术剪纸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因为剪纸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课堂中通过自己的动手不仅可以培养动手能力也可以培养创新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剪纸的方式方法多样,学生通过剪纸可以感受到这种朴实无华的风格带给人的艺术熏陶,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角度和层面。在教学中学生进一步的接触到民间美术剪纸,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使学生从“根”上热爱这种文化,在日后的发展中自觉地提高了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的意识和情感。

二、民间美术进中学校园的现状分析

(一)民间美术教学形式单一

从民间美术剪纸课程开始到现在,剪纸课程在课堂中的传承大多都是采用的讲授式。教师用做好的课件,通过多媒体的图片欣赏,讲解民间美术的背景和内涵,以及介绍民间美术的种类,并且将民间美术中的剪纸、年画、雕刻等,用文字与图片解说的方式,使学生加以了解。大多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实操环节,而单向灌输式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在教学形式缺少创新性的改造,学生难以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民间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只涉及了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模块,缺少民间美术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模块的探索应用。在教学方法上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课地点也多局限在教室内,缺少开发户外资源教学的机会,让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民间美术的魅力。

(二)教学条件的制约

学校提供的美术教学设备不足。美术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学设备和场地要求较高,例如美术教室的面积、美术教室的环境,美术课堂的各种设施。剪纸课堂中需要的材料非常广泛,例如刻刀、剪刀、彩纸等,对于剪纸的纸都有很多的要求,例如颜色种类多,有万年黑、万年蓝、藏蓝、湖蓝、墨绿、草绿、佛教黄、苋红等颜色,这样的彩纸不仅颜色艳丽而且剪出的样式也多样,并不是我们之前一张红纸一用到底。但是学校在课堂中所用到的纸一般都是红色的纸,学生没有接触到更多颜色的纸,便在创作过程中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剪纸课堂中没有专业的教室,地方小,拥挤,学生在剪纸时容易由于这些问题发生危险。由于条件的限制,学校很难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美术环境。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也会受到影响。

(三)教师缺失民间美术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平时缺乏民间美术知识的积累,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不足,了解不够深入。多数教师对民间美术的认识来源于网络媒体,展览讲座,加上教师本身教学任务重,很难有时间去专业地学习民间美术的知识。所以在课堂中教学设计混乱,课程内容零散,不能够运用所学去引导和启迪学生,在讲授民间美术知识的时候,系统性不足,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创作中一味地模仿教师的作品,没有新意。所以教师对于内容的创新和教学资源开发十分重要,美术教师应当主动地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

三、 民间美术剪纸进中学校园的实践

(一)开发民间美术校本课程

首先,在校本课程中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维度开展。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剪纸中了解我国丰富的剪纸艺术发展过程,认识剪纸艺术纹样的内涵与不同地区剪纸艺术的风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欣赏民间美术剪纸作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把握民间美术的技法,并且能以美术的角度去分析剪纸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关注民间美术、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使学生达到对剪纸艺术的审美能力提高的目标。

剪纸重在实践体验,学生在剪纸过程中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着在一起,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民间美术的知识,还可以锻炼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动手能力。

其次,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结合后可以将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造型表现,学生在这部分的内容里首先去认识在民间剪纸中纹样的内涵,如白菜在剪纸中内涵是“摆财”,喜鹊和梅花相结合是“喜上眉梢”,柳树和葱是代表着的是生命树,桃子代表着长寿等。在认识民间剪纸纹样内涵之后,学习民间美术剪纸的表现方法:单独纹样、对称纹样、连续纹样、角喻纹样、适合纹样。学生初步认识了剪纸的纹样和表现方法后,尝试使用剪纸工具绘制简单图案,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第二部分的内容是设计应用,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更多的剪纸材料和工具。领悟材料和工具之间的关系。学会使用基本的剪纸工具,并且可以运用工具去设计剪纸纹样,将民间美术剪纸表现方法和创作想法相结合。第三部分是内容的欣赏与评述,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欣赏不同的剪纸作品,能够欣赏民间美术剪纸的表现技法,可以通过简洁的语言去描述特定的剪纸纹样的内涵。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民间美术展览,欣赏不同种类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第四部分的内容是综合探索,主要是学生自己创作,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之前学习的知识去进行创作,教师在这一部分中可以给学生拟定一个主题,学生自主设计剪纸作品的表现形式。

最后,在校本教材的编撰方面,美术校本教材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一校一品的标准灵活编撰学校的教材。美术校本教材区别于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应体现出本校的特色办学理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美术教材作为讲授的一种工具,教材内容应该更多的选自生活,这样贴近生活的内容,更加便于学生理解。贴近生活的内容也必须具有科学性、正面性,对学生身心都具有积极影响,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编制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原则,所以教材以每节课的基础内容落脚,将整本书形成一个综合的单元整合,使学生系统的学习民间美术剪纸的知识。教材要体现美术课程的核心素养,通过大量的收集资料、调研,笔者将教材分为五部分:前言、基础、巩固、提高、拓展。按照这样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及建立在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去设计、编撰校本教材。

(二)在课堂中转变民间美术的教学方式

1.多样化教学方式使课堂丰富多彩

教师在课堂中应创设活跃、轻松、富于情境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学生动手创作剪纸纹样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和实践搭建一个平台,给学生自己表达的机会,讲出自己创作的想法。在学生遇到困惑后,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该如何创作,并且相应地给出教师的见解。在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中,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充分发展,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民间美术剪纸的知识、技法就一点一点地渗透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也要多鼓励学生利用数字媒体去获取新知识,并且引导学生浏览相关的民间美术剪纸的书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去学习。

2.多样化教学使生活与艺术交融

“只有来源于生活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生活和教学内容相联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之美,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现在的剪纸纹样图形更加现代化、多元化。例如可以将剪纸和数学思维结合在一起,实现剪纸纹样图案的正负形态转换,或者作为刺绣底样,用于服饰、包包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教师将生活中更多元素引入课堂,如条纹符号、废旧书刊、金属元素等。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可以自己选择主题、设计纹样,进行表达和创作。教师在学生创作中不断地引导,教师也从之前的“传授者”转变成“引导者”,学生在不同的材料中进行创作时创作兴趣大大提高。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创作更加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思维,使学生的剪纸作品成为更加有时代感的艺术品。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创作工具也更加多样化,学生可利用数位板和iPad自带画笔功能,创作剪纸纹样草图,学生不用像之前一样在纸上重复修改图形,并且在网络中,对自己喜欢的纹样,可以进行复制图案。这样既便捷,又使教学更加多样化。

(三)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

首先,从社会角度来说,可以积极开展教师大讲堂培训平台、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等教师培训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短板,在培训中进行动态调整,和各个专家型教师讨论学习,同时结合培训任务进行多次研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社会也要加大教师职业的考核制度,使真正有责任心高水平的教师走上讲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其次,从学校角度来说,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田野考察,教师在考察中要不断地向民间艺人学习,教学相长,共同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完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培养。努力创造条件,运用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更多年轻教师到知名的学校进行脱产学习和学术访问。

最后,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自身的努力是提高专业素养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树立自信、自强、自律的自我意识。在工作中对总结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也要积极地参与民间美术剪纸的相关讲座、比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学习研究能力。在教学工作当中要经常对教学进行反思,利用同课异构或者教学评一致性为教学注入新活力。

猜你喜欢

纹样剪纸民间
拯救“濒危”花纹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