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淄博陶艺非遗文化拓宽发展思路的思考

2022-05-18马兴渠述勋

河北画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淄博陶艺文化遗产

马兴 渠述勋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习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观美术学院校庆特别展时的讲话

一、背景分析

淄博地区是古齐国的都城,是驰名世界的陶瓷中心城市之一;这里生产的琉璃品和陶瓷制品不仅享誉国内外,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淄博的陶瓷技艺是山东地区相当典型的文化技艺,其陶瓷釉料、烧制技艺的艺术性和艺术特色在山东乃至全国都有相当的知名度,有“南景德北淄博”的美誉。早在2011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就已入选传统技艺项目类别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淄博的陶瓷非遗技艺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知名度,也曾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资源的枯竭,环境保护和污染严重的矛盾日益加剧,曾经的传统优势行业也开始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发展创意、发展路径都是其面临的发展挑战。如何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如何为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都是有待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早在2003年10月就已通过、2006年4月生效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该公约,并在2005年12月12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充分认识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了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习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实施依据,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成长与乡村、扎根于乡村并服务于乡村,“非遗+乡村振兴”的融合必然能擦出相当有意义的火花。当下对淄博陶艺非遗文化的传承发扬途径的思考,应当围绕在乡村振兴的政策大背景下,在如何将以淄博陶艺为典型范例的非遗文化的各类综合价值最大化的开发、如何在当前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开拓淄博陶艺非遗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来进行。如何准确地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究问题根源并有针对性的多措施并举提出发展的新途径研究方案,都是需要我们探寻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淄博陶艺厚重的历史感和传承非遗精神的使命感,结合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如果能探究出切实可行的陶艺文化发展新途径,那无论对乡村振兴大决策的落实推动、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对经济建设、对文化传播都是一次大有裨益的尝试。

二、发展趋势及问题分析

淄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为齐文化的发祥地,其文化底蕴是省内首屈一指的存在。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推进、资源红利的日趋衰微、环境保护和污染严重的重重压力,以陶瓷业为首的一系列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大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众多的陶瓷作坊也迫需谋取新出路,大环境如此,陶艺非遗领域的保护和传承发展也是亟待加强。基于当前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淄博陶艺非遗文化多渠道发展创新途径探究更具有其现实的探究意义存在。

基于综合分析,淄博陶艺非遗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其深厚的发展基础,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些许的发展问题。大致问题如:在品质发展传承及创新问题层面,淄博陶瓷在器型特点、文艺风格、装饰手法、釉色研制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釉色层面,宋代即问世的“雨点釉”和“茶叶末釉”,直到现在仍被视为珍品;但时至今日,其创新力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当下并无极具创新形态的内容产生,艺术层面的淄博陶瓷当下的发展创新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瓶颈,未能形成知名度较广、品质感强、辐射带动力强的艺术品牌;在产学研的结合层面,在政府抓手和市场导向、科研攻关、高校学研实践的结合力度层面上尚未能形成较强的联合力,各方的结合力度及结合形式尚不甚系统化,关联度不高,产学研影响力对陶艺的前进发展尚不能形成较强的推进力;在品牌宣传层面,系统性强、创新力和活力较强的宣传平台尚未到位,同比南方陶瓷中心景德镇,其社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不可同日而语,新媒体宣传手段逐渐开始重视但群聚效应较弱;在未来的发展规划思考上,目前陶艺非遗产业有传承意识,也有众多的工作室及传承人在为此努力,但其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未有明显的引导主体,引导机制搭建不甚完善,与当下的大热政策结合度尚需提升,发展规划不甚清晰。

三、发展思路拓宽的思考

基于产业背景的分析、市场运作的导向示范、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当下问题的分析思索,如何拓宽淄博陶瓷艺术的发展思路,使其发展目标明确、品牌效应强、社会影响力广,形成有其独特经济带动能力的文化创意产业,这都是需要去深耕探索的问题。拓宽淄博陶艺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思路,需要我们多一些思考。

(一)抓品牌建设

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示范力,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品牌是产业质量、品质服务、市场反馈等各方因素综合反馈的结果,是企业或者产业无形的巨大财富。成功品牌的塑造,是产品各方面向广、向深借力努力的综合结果,品牌感的塑造,塑造成功的、有品质感的淄博陶瓷艺术产业品牌,是让淄博陶瓷艺术产业产品再攀高峰的重要阶梯。在抓品牌建设的同时,重视人才、重视原创设计是相当重要的发展抓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原创是艺术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基石。要充分发挥在淄陶陶艺艺术人才队伍的示范力和引领力,重视人才的推动力、影响力和整体赋能功能,团队建设、工作室建设都是卓有成效的引领带动行业发展的手段;重视带有本土文化风格、文化印记的原创,以品牌效应传递艺术语言,使其品牌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化,品牌与社会影响力相辅相成、相互成就,是抓品牌建设的题中之义。

(二)构建更为合理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产学研深度融合,要求产业化的发展与创新结合、与市场结合、与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结合。在推进淄博陶艺文化产学研发展的大势中,主体是淄博陶艺文化的各代表单元(艺术企业、工作室、个人),作为主要的生产需求方、投资收益方存在;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是创意执行者、潜在效益的创造和发掘者;政府及各类政策推行方是法律规范、信息服务的保障和监督执行方,是产学研合作开展推动与凝聚力量;纵观省内或全国高校,若言推进学业及专业建设,艺术产业的创新力和潜在市场发掘力都是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强壮命脉所在。主体有需求、学界有能力、政策有保障,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促进淄博陶艺非遗文化前行、有所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加强陶艺产校融合,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是艺术类高校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淄博陶艺产业吸收外界力量并行发展、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深度挖掘淄博陶艺附加价值,在融合性、跨界的基础上结合发展

以现代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附加值的深度挖掘包装再利用是提升品类竞争力、增加其本体价值综合总量的绝佳途径;在融合性、跨界的基础上结合发展是深度挖掘其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淄博陶艺非遗文化的发展,同样可以挖掘其附加值的纵深程度,与其他的产业行业专业齐头并进相映生辉。以此举例,心理问题在当前是隐形的、深度影响个体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无论是成人或是青少年群体,如果出现心理问题无法自我排遣、无法加以外部疏导,都可能会因心理层面的问题压抑成疾。在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咨询者进行人格障碍层面、心理失常层面的疏导治疗时,改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或工作环境是一种必要的手段,运动、音乐鉴赏、书法绘画、手工艺制作等;高度的精神专注和精神关注点的有意识偏移、作品带来的成就感可以非常有效地缓解其心理问题。从该层面来讲,陶艺制作通过不断的揉泥塑形进行压力传导释放、陶艺制作过程中高度的精神关注,都可以达到心情疏导的良好成效。可以说,陶艺是最有效的心理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当前陶艺在心理治愈的功能性层面的积极作用也在得以不断地得以深化探讨。深度挖掘淄博陶艺非遗文化的艺术属性和跨界运用,可以使其多维度、跨领域、创新发展,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拓宽思考方式。

(四)重视新媒体宣传平台,重视借力发展、重视被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

借力发展、乘风而上,重视媒体平台的利用,要充分利用可以批量开拓认知群体的直播平台、新闻媒介、文学影视等进行宣传,结合当下的电商、文旅、流量思维形式,采用多种渠道并举的方式,重视新媒体平台带来的热点效应,以此拓展区域品牌知名度。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实现了媒介之间的互通互融,为大众提供了众多内容阅读的良好载体,为企业和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宣传和发展。淄博陶艺文化把握住这种手段,就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工具主流。借力发展、辐射带动的引领力也相当重要,以旅游业为例,淄博本土有着浓厚的陶艺历史积淀和实践氛围,以淄博陶艺探实地探寻体验为亮点的旅游热点挖掘是逆向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思考点,而旅游业的辐射带动也能使淄博陶艺的文化理念更强、更深入、更广泛地得以传播。

(五)重视结合政策导向

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有敏锐的政策嗅觉。淄博陶艺发展新途径的探究,更应结合当下的大热决策进行。乡村振兴战略是习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早在2003年10月就已通过,2006年4月生效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该公约,并在2005年12月12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充分认识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了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习总书记同志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实施依据,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成长与乡村、扎根于乡村并服务于乡村,“非遗+乡村振兴”的融合必然能擦出相当有意义的火花。基于战略政策和文化高度的结合可能性和发展自由度,在融合“乡村振兴”理念和淄博陶艺非遗文化的传承的关系基础上,通过深挖政策和文化的多重属性,搞活淄博陶艺非遗文化的生命力,通过不同的研究手法、众多从业者们的思路碰撞、“乡村振兴决策+非遗属性+文化传播属性+经济属性”的结合发展思维,是我们借助政策创新发展的关键。

四、结语

决策的实施与落实、文化的传承与新发展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离开决策谈发展传承,是盲目蛮干;不谈发展传承、只有决策部署,那是纸上谈兵。对于淄博陶艺发展新途径的探究正在于结合政策和淄博陶瓷文化的调研成果,探究出新的发展途径,最终将文化推向品牌化、市场化的运作,得出“相辅相成、综合发展”的结合创新观点,盘活其发展思路,通过搞懂“是什么”的问题,提出“怎么做”的观点论证,通过前后问题与方案的呼应,印证观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是完善、做好淄博陶艺如何发展这个大内容的思考框架。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众多不同时代人交替接力的过程。淄博陶艺文化有着悠久的灿烂的历史,星河浩瀚,艺术的光芒总能在历史长河里闪出亮眼的一抹光辉。如何在现代使淄博的陶艺文化再生新辉,需要我们对此多一些思考。承载过往、放眼未来,我们这代人在面对传承重任使命时是需要多加思考的。面对淄博陶艺非遗文化的拓宽发展问题,提出以上拙见,抛砖引玉供大家同思考。

猜你喜欢

淄博陶艺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诗意淄博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