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校美术师范生专业素养实施路径探究
——以赣南高校为例

2022-05-18谭淇方

河北画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师范生美术素养

谭淇方

(赣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自2021年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和教育部联合推动的“双减”教育政策开始正式推广运作,除此之外,在政策之上国家也特别强调,“双减”必须与“双增”相对接的要求。从这一政策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教育改革的发展正逐步强调与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的提升要求。这样的转变实际上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就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当前高校美术师范生的培养要求已经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局限于书面的讲解、简单的绘画等授课方式,而是要上升到对学生长远发展和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关注。本文将从对高校美术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和现状入手,以赣南地区高校为例,展开对当前高校美术师范生新的培养方案的论述。

一、培养高校美术师范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高校美术师范生往往最主要的毕业就业选择与方向就是大中小学的艺术类教师,以及艺考培训等艺术教育方面的工作。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对美术师范生专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大方面和四个具体细节处概括。

(一)从教育教学的角度上讲

1.专业素养的提升关系到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课程升级的任务,是对教学全方位的改进

专业素养的提升最直接的影响就在于教学质量的全方位提升,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所能够带来的教学内容和效果设计是完全不同的。美术教育的提升带来的是课程设置的整体变化,也就是从课程时长和内容设置等方面的全方位改变。一方面,原本在课程占比中只有约10%的艺术类课程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和强化;另一方面,解决了美术师范专业原本由于过早设置的专业细化而导致的知识面窄,对内容了解不够全面而导致的课程开展不够丰富,课程设计不够合理,学生兴趣不够浓厚的问题。

2.专业素养培养关系到对教学素养的全方位提升,特别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全新塑造

高校美术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不仅包括对专业知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扩充。许多师范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表现出色,但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固然和校外实践内容较少,时间较短有关,但相比之下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专业素养培养方面忽略了对美术教育方法和理念的教学。因此,培养专业素养能更好地改变学生未来的教学理念,使其更适应于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能力给予极大的帮助。

(二)从美术教育和个人发展的角度上讲

1.艺术能力和审美能力不局限于简单的审美问题,更是关系德育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美术教育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理论和文艺作品赏析的角度来看,艺术包含着作者对世界的感受和认知,所蕴含的是作者想要通过绘画作品表达的思想和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融入的思想教育、德育教育能更加让学生有兴趣,有意愿主动学习和增长知识。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对美与丑的分辨,背后蕴含的还有对善与恶的思考,对是与非的判断,这是对学生德育发展的全方位改变。

除此之外,绘画、雕塑和艺术创作也已被证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心理健康程度与状况,沙盘游戏、绘画体验等都是常用的心理治疗和心理观察的手段。而利用绘画、艺术创作等方式宣泄情绪,疏导心理问题,带来更好的精神体验的效果也得到了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的一致认可。

2.美术教育是对其他学科的协同配合,是对创造力发展的挖掘

提升高校师范生专业素养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提升教师未来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而提升教学质量是要从多个层面入手的。与其他学科的协同配合就是艺术类课程的一个重要作用方面,优秀的美术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学业压力,放松紧张的心情,还可以通过对艺术品的再创造和再加工来培养创造力。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对学生特别重要的要求就是创新能力和变革能力,尽管艺术作品不会直接变成现实,但恰恰是怀揣着学生美好想象和希望的美术作品给了人类不断进步和前进的灵感,在艺术创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才给了未来更多的可能。

二、高校美术师范生专业素养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以赣南地区高校为例

依据所进行的在赣南地区部分高校的问卷调查,结合对当前全国高校美术师范生的整体学业情况的了解与分析,笔者认为高校美术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培养主要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

(一)理论方面的不足

受限于地区发展因素和疫情等原因,赣南地区(以赣南师范大学为主)的高校美术师范生的理论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略显陈旧,除了基础的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透视解剖学、素描等课程内容,对于现代艺术以及艺术课程与实际生活的关联还有美术教育等课程的设计和占比都明显不足。在问卷调查中,有54%的学生认为不明白自己的课程与实际的教学之间的关系,44%的学生认为所学课程在实际美术教学中用途不大。这些学生中有6成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从这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早期的引导课程设计并不合理,学生还不明白自己实际的教学工作与自身所学课程的关系和用途。

除此以外,在理论学习方面,有接近七成学生表示对学校开设的思修课、史纲课等思政类课程没有兴趣,有九成学生表示并没有针对思政课程和教学课程的融合学习或者综合教学,也没有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这反映出学校并没有意识到其他学科在师范教育课程当中的重要性,也没有关注到思政课程建设在当前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对大三、大四等已经实习的学生的问卷的分析还显示出,有五成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校所学的基础课程的作用并不明显,学生并不清楚这些课程的实际应用。这也显示出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理论教学偏离实际工作要求的问题。

总而言之,理论建设必须要服务于实践教学的建设,当代高校的教育建设必须坚持以实际的实践工作为出发点和目标,才能真正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实践型人才。

(二)实践方面的不足

在受访者的调查反馈中,不少学生表示实践课程的内容设置太少,特别是外出实习等实践活动,受限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和地理条件位置的问题,常常不能开展太久。有三成的学生实践实习时间仅在2周左右,有四成左右学生实习时间在4周,仅有不到一成学生才会进行两到三个月及以上的实习,且大多都是学生自行找到的实习工作,这些实习往往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经历,学生所能参与的也往往不是实际的教学工作,而是作业批改或者听课等任务,实际参与到其中的教学内容比较少,对学生的帮助并不大。

除此以外,很多学生还反映,每次实习过程之后带队老师或者实习所在学校的老师并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对其表现作出评价,往往都是笼统的大致的讲评,学生很难知道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改正方法。这导致实践内容最后往往并没有实现,学生的实践结果也都缺乏具体可靠的评价。事实上,学生很需要有人能引导他们明白自身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和老师有积极主动的沟通,才能让教学工作有着更加顺利地开展,对学生自身未来的教学也大有裨益。

在问卷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问题设计上,笔者加入了对交叉学科在实际教学当中的应用的提问。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没有真正学习过要如何利用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来了解学生心理,发掘学生潜质,有七成以上学生表示在实习过程中并没有考虑过自身授课的过程和学生年龄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

三、培养高校美术师范生优质专业素养的实施路径

当前,针对高校美术师范生的培养还需要从根本上发生反转。重点还在于要抓住当前对师范学生的教育重点,即把理论性和实践性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对“教育”的认识,而不要把目光只聚焦于“美术”本身。具体展开来说,大致要从四个方面做出改变:

(一)改变培养方案,重视对德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渗透

针对高校美术师范生的培养方案,高校首先要转变以往对学生的要求,把目光放到更长远的教学工作上。将思政课程和德育课程融入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之中,不仅是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培养更多有责任、有担当、有道德理念的教师,更是在为艺术课程的升华做铺垫。

高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一方面要提高思政课程和德育课程的占比,重视对德育教学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在艺术鉴赏类的课程之中增加对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含义作出精准的解读,特别是中外艺术史课程,更应该要把艺术发展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呈现出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变化和优秀的思想品德,利用艺术作品的影响力和震撼力引起学生的发掘兴趣,吸收人类文化精华,获得德育方面的长足进步。

而思政课程的融入涉及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把红色文化、红色精神融入到艺术课程同样是思政和德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艺术鉴赏类课程中可以加入红色遗迹和红色文化的普及,特别是赣南地区作为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有着极为丰富的红色资源,高校可以以这些资源为背景要求学生进行或学习在书法作品、绘画作品中广泛深刻的创作,以创作来表达致敬和深入学习,进而感受先辈精神,传承悠久文化,这对教师队伍的优良作风建设有着重要帮助。

(二)改变内容设计,强化对教育课程与师范课程的学习

高校课程内容设计上要改变以往仅仅注重教师在绘画、雕塑等美术相关知识方面的设计形式,而是要更加注重教育相关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绘画和艺术表现能力,更主要的是走向教师工作后如何把自己学到的分享给自己的学生。不是所有的绘画大师都可以成为好的老师,师范类专业还必须要立足于教师职业本身来进行课程设计,因此必须特别强调教学方法类型的专业素养的培训。

一方面,在课程内容上要增添对当前教学形势和教学局面的讲解,让学生更加明白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教师类型,更加明确自身所要发展的方面,更全面制定关于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学习内容。此外还要添加对教学方法,特别是新式教育方式的学习,例如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学、区域活动设计等教育理念及方法。不断加强对教学方式和理念的深入理解,并通过实践活动,模拟课堂等方式在实际操练中真正得到收获。

(三)改变实践要求,提高对教学工作及课程设计的理解

过往的实践要求在实践过程设计和实践评价环节还是有一些的纰漏,因此必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改变实践中的许多问题。

从实践过程设计来看,以往的实践全过程一般都是在前期进行观察和学习,中期跟随实习院校的主要教师进行陪课和助教,到后期才进行简单的几次试课。这样的过程固然是最保险最省时的,但同时也导致学生的实习过程效率较低,实际参与度不够,对教师职业及教学需要的理解也不到位。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把实习时间延长,把过程缩短。首先是学习和教育阶段,在这个过程里,学生就应当进行充足的教学准备和观察积累,不断观摩优秀教师的现场授课,同时每周根据授课内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困难,由带队教师或者授课教师为其进行解答。此外,学生在这个阶段还要适当的和学生有着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从学生身上了解到他们的需要和问题,把需要改进的地方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而后就可以开展一周两到三次的实际教学。持续应当至少四周,至多六到八周。

从实践评价来看,带队教师和实习所在的主教教师也应当进行一周一次左右的听课,并根据学生的授课情况作出记录和评价,把问题进行汇总,在实习结束后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和问题指出,并耐心指导学生改变不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四)改变教学格局,增进对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改变教学格局实质上就是要把对学生,以及学生未来对教学工作的简单的美术教学思维深化,把“美术仅仅只是教绘画,帮助学生减压,为学生就业提供助益”的要求和理念,转变为“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能力,从艺术作品中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以及利用美术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能力”这一更为宏大和重要的理念。这就需要在培养过程中让美术师范生本身就能感受到这种力量。这也对艺术鉴赏类课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一方面可以借助更多的美术展览、美术作品鉴赏学习来提升感受对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和理念的感受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运用电子教学设备、新媒体设备,引入更多的创作手段和创作方式。创造力的提升本身就是要鼓励学生开发自身潜能,鼓励他们运用更多手段来创作艺术作品,而现代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更多设备的出现无疑能给他们带来更丰富的灵感。因此,强化新媒体在绘画创作和艺术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美术师范生的培养和教育关系到学生德育发展的方方面面,学生必须要承担起新时代对于美术课程独特要求和长足发展的责任,尽可能地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把艺术带向更多学生,把审美教育推广向更加进步的发展阶段。只有把实践思维、品德教育和能力理念融入美术教学、融入课程学习当中,才能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变化,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基础美术教育,这是事关个人发展和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猜你喜欢

师范生美术素养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美术篇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