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馆展览陈列中造境的重要性及策略

2022-05-18黄闰

河北画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造境参观者陈列

黄闰

(山东省美术馆)

关键字:美术馆;展览陈列;造境;重要性;策略

美术馆集国内外杰出艺术家的作品于一体,既是艺术造诣的重要场所,也是传递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美术馆的展览陈列使更多人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感受其内在价值,并且有助于提升参观者的艺术修养。造境是美术馆展览陈列的重要手段,通过造境能够为参观者带来非常丰富的体验,使其快速融入艺术作品的意境中,深刻感受其中蕴含的价值,进而引起参观者的情感共鸣。因此,在美术馆展览陈列中,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营造意境,以突出艺术作品的展览价值。

一、造境的概念与内涵

(一)造境的概念

“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概念,“境”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唐代,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出现“境界”等词语,王昌龄《诗格》正式提出“意境”一词。“境”的本义主要指的是边界,而词典中对于意境的解释为:文艺创作中的情调。《辞海》中对于意境的解释为:艺术作品中描述的生活场景、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形成的艺术境界。自古至今,国画大师对意境极为重视,在绘画中表现出了自身的意境,意境是艺术家、参观者的内心感受,具有一定的神秘感。造境指的是主体赋予客体一定的自我认知,借助主观思维,使客体呈现出相应的艺术意境,引起参观者的情感共鸣,主客体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

(二)造境的内涵

唐代关于意境的定义有两种说法,刘禹锡从欣赏者角度出发,最初定义为“境生象外”,司空图对刘禹锡的观点进行补充,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王昌龄从创作者角度出发对“意境”下定义,王国维将境界划分为两种,即“造境、写境”,在形象、技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造境”注重夸张、变形手法,甚至有些荒诞不羁,但其本质与现实生活有密切关联[1]。宗白华认为,意境指的是人的内心深处和物交融所产生的境界。艺术家的绘画表达,将“造境”充分体现出来,赋予其丰富的内涵,而意境也是绘画作品的灵魂。由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者审美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意境有着不同的理解。

二、美术馆展览陈列中造境的重要性

美术馆是保存、展示艺术作品的重要场所,其中包括绘画、雕塑、摄影、插画等多种作品类型。展览陈列是实现美术馆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好的陈列效果能够提升艺术作品的影响力,突出其美术价值。造境是美术馆展览陈列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采取合理的造境方式,营造良好的美术馆氛围,为参观者带来较好的参观体验。一方面,美术馆是传递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合理的展览陈列能够使更多的人深入了解艺术作品、了解丰富的艺术文化,从而激发参观者的情感共鸣。造境在美术馆展览陈列的应用能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参观者身临其境,不自觉融入其中,有效提升艺术的感染力。

另一方面,美术馆中展览陈列中的造境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考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不断完善,利用多种元素对美术馆内部空间进行调整,从而呈现出极佳的视觉效果,带给参观者视觉盛宴,以此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色彩、灯光、家具等都是造境的常用因素,结合美术馆展厅的环境、风格等,以展台、展品作为点元素,以参观者的参观轨迹作为线元素,加强各区域的合理划分,在多因素的结合下,创造和谐的空间体,将实境上升至意境,进而给人一种视觉享受,使其产生审美体验,并激发参观者的参观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出美术馆的价值。此外,在美术馆展览陈列中,通过造境,将展厅的色彩与展品保持协调统一,利用色彩造境将展厅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利用柔和的色彩将展品与展厅空间融为一体,在参观者与艺术品之间产生一定的意境,使其在观赏作品时保持平和的心态,轻松融入整个氛围中。

三、美术馆展览陈列中造境的策略

(一)场景造境

场景的应用在美术馆展览陈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结合美术馆的整体风格以及展览作品,营造出良好的意境,引起参观者的情感共鸣,以提升美术馆的展览效果。场景的营造切勿喧宾夺主,求注重目的是突出展品的艺术价值,用于烘托美术馆的艺术氛围。目前,部分美术馆在展览陈列中过于注重“造境”,将精力全部用于意境的创造中,相对忽视了艺术追求的重要性,以至于无法带给参观者较好的参观体验[2]。一方面,在美术馆的场景布置中,应结合展品性质,确定主题,结合艺术家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场景素材,将场地优势、作品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达到极佳的展览效果。工作人员应全面了解展厅的布局,合理进行规划,并做好版面、分段等工作,展示出展览的主题,营造一个主题式、沉浸式的展览环境,带给参观者较好的体验。例如,德基美术馆“云自在——高云作品展”以全景式的方式呈现其所思、所求的审美体验以及艺术印迹,“全景式”的概念指的是作品跨度时间长、题材维度大,将国画、邮票、连环画分为六大板块展现,第一个板块为连环画,为辅助参观者了解作品创作的故事,在展厅内搭建了一间“工作室”,以虚拟工作室展现作者创作的构想、速写记录、脚本图等等,使参观者沉浸其中,以立体化的方式了解连环画的创作历程,知晓创作的艰辛,并以此感受创作者的艺术创作精神。

另一方面,美术馆展厅的设计是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细节的反复推敲,展厅的设计既具有固定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借助多种因素调整展厅空间,从而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点线面是构成空间的重要要素,其中,展品、展台等属于点元素,参观者的参观轨迹属于线元素,区域划分则是面的完美组合,在点线面的协调下,构建一个比较统一的空间体系,赋予参观者不一样的视觉美感以及情感体验。例如,德基美术馆“云自在——高云作品展”中,参观完第一个板块后,则会看到一组较为特别的墙面,画面取材于《长生殿》,此时,皇上与杨贵妃情意正浓,绕过此墙之后,呈现的作品为《魂系马嵬》,画中的杨贵妃即将香消玉殒。以墙作为板块之间的过渡,并借助明暗、悲喜,巧妙衔接两个板块,而此墙也被戏称为“偷窥墙”,深受参观者的喜爱,纷纷拍照打卡。由此可见,场景的运用在美术馆展览陈列中的应用能够为参观者搭建良好的情境,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在引导参观者循序渐进地了解作品的同时,使其身临其境感受艺术作品的视觉美感。

(二)色彩、灯光造境

色彩、灯光是美术馆展览陈列造境中的重要因素,在美术馆展览陈列中,色彩、灯光的运用应结合展览主题来确定,保证色彩合理,从而保障展览陈列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色彩是吸引注意的重要因素,色彩设计还应考虑对参观者舒适度、空间感的影响,从多方面着手,营造适宜的展厅氛围。例如,美术馆展厅展览历史主调的艺术作品时,最好选择暖色调、中间色调,营造古朴、典雅的氛围,由于人们对历史的印象大多为陈旧,通过使用纯度低、对比弱的色彩,保证作品与主题的统一性,给参观者营造一种博大精深的历史感,使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保持情绪平稳,更能融入参观氛围中。从受众群体的年龄考虑,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参观者采用不同的色彩,以满足每一年龄层的审美需求,例如,针对青少年群体,多采用色调较浅的颜色,营造一种温暖、轻松愉悦的氛围,吸引参观者的观赏兴趣,为其带来较好的参观体验。色彩在美术馆展览造境中运用能够提升展品的协调性,激发参观者的想象力,并且丰富展品的表现方式,通过选择与展览主题相吻合的色彩,能够有效提升展览效果,带给参观者极佳的审美体验。

灯光是美术馆展览陈列造境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因素,在空间氛围的营造中,合理的灯光设计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美术馆展览陈列中,将光源打在作品上,能够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赋予作品强大的力量感,通常情况下,点光源主要用于小件展品,在使用过程中结合作品的原有颜色,选择合适的灯光提升展览的效果,避免降低展品原有色彩效果[3]。炫光对艺术作品的展览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使用灯光造境时,避免出现炫光,应将作品的重点突出来。此外,在选择灯光造境时,还应了解点光源、散光源之间的区别,结合展览的主题选择合适的光源,为参观者营造舒适的参观环境。例如,德基美术馆“云自在——高云作品展”,其中的半封闭式小型邮票展厅正是利用灯光造境,在步入这一展厅时,地板换为地毯,具有较强的仪式感,邮票是国家的文化名片,但其尺寸特备小,策展团队使用九棱灯光装置展示出高云创作的9套邮票,借助柔和的灯光,使得邮票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充分彰显出庄严感,带给参观者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色彩、灯光在美术馆展览造境中的应用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通过合理运用充分展现出美术馆的展览风格,达到较好的展览效果。

(三)留白、实境造境

留白艺术是美术馆展览陈列造境的一种手法,通过适当留白,突出艺术作品。留白艺术也叫作空白效应,指的是借助作品为参观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使其对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留白艺术比较注重“空”,将一些复杂的笔墨删减掉,留给参观者充足的想象空间,从而真正走进艺术作品世界,走进创作者的内心,深入体会创作者的情感。造境在美术馆展览陈列中的应用,应以展品的质量为主,并适当融入留白艺术,增强意境,重点突出艺术作品的价值,提升展览的效果。留白艺术的应用主要用来突出艺术品,再加上色彩、灯光的应用,营造一种静谧的氛围,为参观者营造无限遐想的空间,从而深入感悟作品[4]。在具体运用中,应先明确美术馆的展览主题,以此选择适宜的色彩,并做好空间规划,借助展厅设计较好的陈列空间,达到和谐的局面,提升艺术境界。

在美术馆展览造境中,实境的运用必不可少,在展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设计优势,将现代化审美与传统的意境相结合,创造出与现代化内心需求相吻合的作品展览,以实境为基础,从实景中取材,上升至意境,从而达到全新的艺术境界,在提升视觉体验的同时引人入思。例如,德基美术馆“云自在——高云作品展”中的《镜中人》板块,总共展示出了11幅作品,画面中的人物给人熟悉又陌生的感觉。《镜中人》是一个比独特的板块,高云试图借助其笔下芸芸众生,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这部分作品以实境为基础,但又脱胎于“实”,其展览陈列的方式也更加现代化,当走进这一板块时,会被一组比较特殊的镜面装置带入茫茫人海,镜子内外被隔绝为两个不同的世界,参观者站在镜子屋外,眼前会出现无数个作品中的人物,仿佛置身于茫茫人海,就像平常的每一天,我们身边有无数人擦肩而过,他们都是我们生活周边普通人,正像我们也是他们身边的普通人一样。通过利用镜子屋,使参观者陷入无限遐想,这一造境方式同留白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带领参观者走入创作者的艺术世界。

(四)后勤保障,增强造境效果

美术馆展览陈列造境至关重要,为保证造境的效果,应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升陈列的安全性。美术作品蕴含着创作者的心血、灵感、情感,一旦受损不仅造成严重的损失,还会影响文化价值的传播,所以,造境中的后勤保障工作十分重要,有效落实防护措施,将消防工作放在第一位,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规范美术馆展览陈列造境中的每一环节。在造境期间,布展、撤展是比较容易发生意外的环节,应着重规范布展、撤展工作,尽量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一方面,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布展,并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装修,在装修过程中加强施工监督,严格把控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材料,注重易燃易爆材料的存放,一旦发现任何可疑现象,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震动极易对美术作品造成损坏,一旦损坏很难修复,因此,应做好包装工作,降低震动带来的损害。在布展时,根据布展流程开展工作;在撤展时加强防护,多使用泡沫等材料,以减少震动带来的影响。在展品移动过程中,应避免磕磕碰碰,对于装裱环节也应全面检查,避免造成损坏,以保证陈列效果[5]。

美术馆展览的工程量较大,其中的展架、摆件等道具关系着造境效果,应加强保管,妥善分布。对于材料的使用,工作人员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减少材料的浪费,提升展材的利用率。目前,我国美术馆后勤工作存在较大的问题,不注重资源的重复利用,缺乏绿色环保理念,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转变观念,在保证达到造境效果的同时,应节约资源。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美术馆展览陈列的方式,并且为后勤工作提供便捷。通过借助多元表现手法,设计多样化的展览,以此提升造境的效果,进而推动美术馆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美术馆承载着精神文明的传播重任,通过美术馆的展览陈列,使参观者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感受其艺术价值。造境在美术馆展览陈列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展览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采取场景造境,色彩、灯光造境,留白、实境造境等,增强艺术作品的展览效果,并加强后勤保障,提升造境效果,为参观者营造良好的欣赏氛围,激发其情感共鸣,启发其对艺术的深层次理解。

猜你喜欢

造境参观者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最美的蝌蚪
清初四僧绘画笔墨造境与情态表达探析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出售中
组合与构建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关上手机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