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弃石艺术的商业产品创意设计

2022-05-18李肖蕊

河北画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石雕文创石头

李肖蕊

(华侨大学)

紧随十九大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等概念也将成为全球性共同的话题。笔者最早接触到关于废弃石料的运用是在一次企业活动中,该企业通过把不同种类石料按照不同比例和分类进行压合,最后将其转变为不同纹路质感的可再次使用的石料,那时充分利用和节能环保等概念在我的心中留下了烙印,而本次的课题的研究则是受中国石雕大师王向荣先生的“弃石”材料作品展的启发。这种不一样的运用废弃石头的方式让我看到了废弃石头的另一种可能,而“弃石艺术”是作为一种艺术品而存在,它不具备商业性,无法直接变现成直观的经济价值。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必然是“艺术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倘若能够提炼“弃石艺术”的艺术形式与手法,分析和了解废弃石头的属性,结合当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疫实例,把弃石再创作,再结合市场需求,创造出新的文创商品,这将不仅能使被抛弃的石头达到更大限度地利用和节约,对未来弃石艺术的延续也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本次研究原本包含实地考察,访谈等调查研究方法,但因为数月期间受疫情影响,导致笔者无法直接到达弃石基地等地进行实地的考察和交流,因此只好退而求其次,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来达到此次研究的目的,如有不够妥当的地方,还望海涵与指正。

本文所言的“弃石艺术”是指鼎立艺术馆的创建人王向荣先生发起的利用“废弃的石头”作为原材料而进行的创作,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也主要石以王向荣举办的弃石艺术展中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弃石

石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自人类出现,运用石头制作出第一个石器起,石头的文化也应运而生。而关于弃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更多伴随着它所出现的文学作品或诗词歌赋的不同而被寄托了不同的情感。在早些时候的典籍中,以“女娲补天”的故事为例,“诗鬼”李贺所写的《李凭箜篌引》中提到“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时的“补天石”开始变得不再完整,随后中唐诗人姚合在《天竺寺殿前立石》一诗中写到“补天残片女娲抛,扑落禅门压地坳”,从这里开始提到了“弃石”这一意象,根据陕西师范大学段宗社先生的说法,姚合这首诗“第一次从女娲神话中分离出了一块‘石头’”。

古代诗词歌赋里的弃石,大多寄托了诗人个人情感,他们通常把石头比作自己,或是引用女娲补天所遗漏的弃石作为暗喻,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又或者赋予了石头坚韧和高洁的情操,例如,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很好的例子,不仅是诗词,之后伴随着文学史的发展,著名文学作品《西游记》里的石头化身的孙悟空,《红楼梦》里“顽石”化身的贾宝玉……我们不难看出从古至今的中国人和石头之间有着很深且难以割舍的情感与牵绊。

二、弃石艺术的发展概况

随着石雕艺术于1600年前传入惠安,通过这一千多年来惠安人世代的传承和发扬下,惠安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石雕石材集散地,拥有着“中国石雕之都”“中国民间艺术(雕艺)之乡”等美誉。但在其光鲜的另一端,惠安石雕加工过程所产生的大量边角料被人们所漠视,马路上、工厂边、车间里到处都是。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向荣在偶然一次与美国当代雕塑艺术大师布鲁斯·比斯利的交流中,布鲁斯·比斯利说道:“我从来没有想过通过这件作品表达什么,而是在关心那些被切割、雕凿后丢弃的石头去了哪儿。”这番看似半开玩笑的话让王向荣深受启发,他开始思考弃石的何去何从。于是于2011年在与上海艺术家布楚老刘深入交谈后,举办了“另类视野——王向荣、陈玉坤、赵云弃石作品展”并在此首次提出了“弃石”这个概念。随后于2012年在崇武水关举办了由布楚老刘策展的“自诅咒的方向——第二届弃石材料作品联展”。2019年在泉州惠安崇武半岛鼎立艺术馆举办了“‘可能’,是欲望中闪耀的创造力——王向荣‘弃石’材料作品展”。

伴随着王向荣创立的被业界誉为“中国首个独立的石雕艺术馆”的鼎立艺术馆的成立,“弃石艺术”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鼎立艺术馆不仅成为了人们民间了解和接触“石头”与“艺术”之间的纽带,也为国内外雕塑艺术家与惠安本土雕刻家、工艺美术大师、雕塑艺术爱好者以及收藏家们等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艺术作品展示、观赏、品鉴和收藏的平台。

三、弃石艺术的加工工艺

弃石艺术的加工工艺,可以大概总结为:把那些被人类工具所造成的具有切痕、钻痕、凿痕、捶痕、裂痕的废弃石头,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体会和审视后,在了解了弃石物理性质后,根据它们被人类抛弃时候遗留下来的痕迹进行创作。以此来表达自然在人类文明下所遭遇的不幸。例如在“另类视野”弃石展中,作品《对话》就选用了四组风砖抽取后丢弃的石头,并且巧妙地在断裂部分以阴阳凹凸关系雕刻了四个不同的几何形状。有的在基于弃石被遗留下的痕迹的同时结合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如作品《山水宴》中运用一个盘子,一块伤痕累累的山石,一把变形的钢叉和几块碎石,揭露了人类在欲望驱使下吞噬自然的现实。又或者是将弃石同玻璃、镜面、菱镜、有色的光、正负形态等进行有机组合,使得时间、空间、功能、幻相、情境等概念融入自己的观念。例如,用建筑的语言去探索空间内向性与外向型的边界,借自然之光捕捉停留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光与影、静与动、虚与实,以表现之光强化空间的维度、色彩的表情等

四、基于传统工艺的文创产品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陶瓷文创产品设计、基于雕版印刷技艺的文创产品设计、故宫文创产品设计,蒙古文字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开发研究等,概括了有以下设计思路。

(一)消费人群发展趋势明显

我们在做文创产品时,应该契合市场需求,了解我们所面对的消费对象是什么样的一群人,如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等方面。然后对消费者进行分类,对他们的消费能力和喜好元素进行调研分析。最后根据不同的用户需要,打造出能够同时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文创产品。例如故宫文创中畅销的“祥瑞主题手机壳”,将古代装饰性的吉祥图案巧妙地嫁接到手机壳上,在满足了年轻人追求独特性的同时,又传承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内涵。

(二)文化与产品的融合途径

文创产品的设计方式有很多,有的直接保持原有的技艺或内容的传统性,在表达时镶入现代化元素,使之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非遗产品。例如中国的国粹京剧,与现代的流行音乐相结合后,创作出了独特韵味的《北京一夜》《新贵妃醉酒》《花田错》等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的将其工艺或文化特点进行提炼、总结和加工,结合现代的艺术理念和科学手法,将其实现现代化转化。例如陶瓷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就有把陶瓷纹路上具有吉祥寓意“八宝纹”进行了提炼,将其适当地进行主观地改变和改动后,使其更好地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还有的增加其互动的体验性,比如故宫博物馆中就有一个让游客可以VR换穿龙袍,VR批阅奏章的互动体验,既拉近了游客对历史文物的距离,又实现了节约环保的概念。

(三)总结

文创产品应该深挖其文化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自身文化特点及优势,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在了解了用户需求的同时,要结合文化和工艺自身特性去寻找合适的与产品融合的路径,这样才有利于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发展。

五、基于弃石加工艺术的商业产品创意设计的意义

国内石雕行业里以福建省惠安的石雕产业为代表,惠安石雕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在国内已形成产业规模最大、工艺水平最高、品种最齐全、加工能力最强的产业链条。但近年来一方面因为国内外经济的下滑,使得石雕产值连年下降,成为“夕阳产业”,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传统行业的转型已将成为未来趋势发展的必然,因此石雕产业也将面临着的转型升级的境遇。

在发展的过程中,石雕行业在技术、设备、产品等方面的创新停滞不前,再加上当前的劳动力紧缺,原辅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等问题,这些都是石雕行业在未来转型中所需要考虑到的问题。而基于弃石加工艺术的商业产品创意设计是在结合石头本身的特点所进行的再创作,从工艺上来讲,它不同于传统的石雕行业需要精湛的雕刻技艺,简单易加工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劳动成本和技术成本;从弃石材料上来讲,它节约了生产成本,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达到了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目的;从文化价值方面来讲,它提高了石头的附加价值,实现了石头由“物品”转变为“作品”再转变为“商品”的过程;从弃石艺术本身来讲,它为弃石艺术中的艺术价值提供了延续性,在很好地衔接其艺术性的同时结合了符合现时代市场发展所需的“商业性”,为弃石艺术的未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从基于弃石加工艺术的商业产品这个产品本身来讲,因为其文创产品是由弃石这种特别意义的材料制成,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也有警醒使用者节能环保,开源节流的寓意;从精神与情怀上来讲,笔者本人希望能通过此次的创新设计让人们对人与自然的这种矛盾与敌对的关系进行反思。纠正人们以往随意定性自然——“觉得自己就是自然的主人”的错误观念进行反思,让人们重新拾起那份最原始的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六、基于弃石加工艺术的商业产品创意设计方案

受疫情的影响,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为此而影响了日常的生活,枪响以后没有赢家,在灾害面前,我们乃至世界各国的人们都应该携起手来互帮互助。疫情期间,日本驰援中国的抗疫物资中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诗句让我深受感触,因此想到运用“弃石艺术”的加工艺术手法创作出一份新的弃石艺术作品,能够传达出“中日友好合作,互帮互助,共同推进工业设计的进步和发展”的美好寓意,再以此作为启发,设计出新的文创产品。

(一)关于原型的设计说明

通过分析之前提炼的弃石加工艺术手法,考虑到本次原型还会涉及接下来的系列文创产品设计,所以本次的原型设计在运用弃石加工艺术手法的前提下,它应该是能够容易加工的和可复刻的,在保持观赏性与艺术性的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原型的设计结合了建筑语言,用以探索空间内向性与外向型的边界,引用“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意境,用抽象的几何形式来传达“中日两国虽然不身处同一个地方,但我们两国所要走的路的终点却是相同的,那便是共同筑建美好,推动工业设计的进步和发展”,而去探索空间中的光与影、虚与实的过程,何尝又不是一次互帮互助,相互探索的过程呢。

(二)文创产品介绍

本次系列产品定位人群以二十五到三十之间的年轻群体本次的目标群体,以简约作为设计原则,考虑到石头具有耐火性、耐冻性、耐久性、抗压强度大等特性,再加上石头的自然、朴实、厚重、粗犷等质感独特,综合设计原型的结构进行考量分析后,将其中具备的加工艺术手法和抽象符号进行了提炼,适当地进行主观的改变后,结合现有的生活用品,设计出能够体现石头独特材质的优势的同时,又富有艺术性和功能性文创产品。

(三)关于文创产品的包装设计说明

选用轻柔的毛毡质地,作为本次包装设计的原材料;石头质感冰冷,且重量不轻,有易碎等特点,而羊毛毡柔软温和的手感正好减轻了石头给人的冷清,羊毛毡表面粗糙的肌理,同石头本身的不够细腻的质感相互辅佐。

七、结语

现如今关于石头的创作,人们大多还是在运用以石雕,石头器具比如茶壶、茶杯等,而在弃石上进行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文创产品少之又少。王向荣的“弃石艺术”为弃石创造了新的文化价值,它所运用到的加工艺术更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与挖掘。本次研究是“弃石加工艺术”的首次将其艺术性运用于商品的一次创新,我也希望能够为弃石未来的成长道路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节能环保”“国与国之间能够友好互助,共同合作,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等好的概念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石雕文创石头
陶溪川文创街区
别小瞧了石头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石头里的鱼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