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的的爱情困境与出路
2022-05-18倪芳
倪芳
摘要:《氓》是我国古代描写爱情悲剧的作品,其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在男权统治下女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抗争。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女子在男权制度下艰难的爱情困境和女性寻求个性解放的道路。
关键词:爱情困境;出路;男权制度(家长制);人性觉醒
爱情,是一种伟大而神圣的情感,自古以来被赋予许多溢美之词。《诗经·邶风·击鼓》有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民俗有言:“只羡鸳鸯不羡仙。”然而,爱情,从来无法以纯粹的情感关系存身于社会之中。
《孔雀东南飞》讲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庐江府小吏焦仲卿深爱他的妻子刘兰芝;刘兰芝辛苦操持家务,做一个贤惠的妻子。他们感情深厚,坚贞不渝。然而,再坚贞的爱情也敌不过家长制的权威。焦母对儿媳极度不满,坚决要休弃刘兰芝。无奈之下,刘兰芝离开自己的丈夫,回到娘家。回到娘家的刘兰芝,坚守着和府吏的爱情约定,面对县令和太守的求亲,坚定地拒绝。这时,刘兄对她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单独从字面解释,刘兰芝之前嫁的只是个小小的府吏,现在可以嫁给太守的儿子,从此荣华富贵身份荣耀,这是多大的机遇和福气呀。从这一点看,似乎刘兄更多的是在为妹妹的幸福考虑(这种“幸福”无关爱情)。但从刘兰芝的回答却可以看出刘兄作为家长的绝对权威:“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怎样处理,完全照哥哥的主意吧,哪敢自己随便作主呢?对于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刘兰芝始终没有自己决断的权力。在家长的权威面前,爱情没有容身之地。
在封建社会中,家庭由父系血缘关系联结起来,男性是家族中心,家长就是父系父权的代表,在家族中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子女婚姻须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关于“婚姻”,《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女方的父亲叫“婚”,男方的父亲叫“姻”;女方为“婚”,男方为“姻”。子女个体是无权自己决定其配偶的。所以,刘兄作为家长,有绝对的权力决定刘兰芝的婚配。其次,历代的封建法律和道德都保证封建家长对家属的惩罚权力,并允许送官惩处。而且对“不孝”的惩罚极重。《孝经》有云:“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所以,焦母虽为女性,却可以利用利用封建孝道来迫使儿子休妻。无独有偶,千年以后,在江南沈园留下了一首爱情的绝唱:“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由于陆母对儿媳唐婉的不满,陆游被迫休弃了深爱的妻子。这是家长制权威的又一次“胜利”。
私有制时代,女性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存在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中指出:“个体婚制在历史上决不是作为男女之间的和好而出现的,更不是作为这种和好的最高形式而出现的。恰好相反。它是作为女性被男性所奴役,作为整个史前时代所未有的两性冲突的宣告而出现的。”封建礼教提倡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为“三纲五常”,其中之一即为“夫为妻纲”,,汉代《大戴礼记》中又有“七去”之规定,其中,“不顺父母”为“七去”之首。可见,爱情从来不是婚姻存在的基础,在私有制社会中,婚姻不过是用来维持和体现男性统治权的一种方式而已。
《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面对无法掌控的爱情和人生,他们以“死亡”这种方式决绝的方式做出了抗争。这是最无奈也是最愤怒的抗争!守护爱情和婚姻是个体自然而合理的人性需求,而封建伦理道德却是束缚其思想和行为的牢笼。当弱小的人体需求与巨大的社会伦理无法相容时,不可調和的矛盾便产生了。在封建礼教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式似乎只有个体的妥协或死亡。无论是妥协还是死亡,都是对个体意识的毁灭。然而,就如屈原投身汨罗江,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生命虽然消亡,思想、意志却以另一只方式留存下来。由此看来,焦、刘的死亡,不仅是一曲生命的绝唱,更是追求个体自由的宣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中有段文字:“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数千年来,面对不合理的制度和道德束缚,大多数女性因为生活圈子的狭隘和思想的钳制,如温水煮青蛙一般,慢慢地习惯直至被吞噬。然而,翻开浩如烟海的典籍,听听传唱千年的歌谣,我们会发现,女性对于“我”的追求始终没有停歇,她们如勇敢的飞蛾,奋不顾身地投入光明的火焰;她们如犀利的闪电,刺破封建礼教笼罩的暗黑的夜空。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任何力量也无法使之消亡的人性之光。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觉醒者和先行者,今日之女性,才争取到了爱情的自由、经济的独立、社会的地位。
歌德在《浮士德》中有两句诗,“永恒之女性,引我等向上”。让数千年来无数可敬而伟大的女性,引领我们前行,在文明的大地上,绘出一地金黄的麦浪。
参考文献:
[1]沈楠.由汉乐府的女性描写看汉代审美文化特征[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9(09).
[2]张琼.女性尊严的悲歌——从叙事视角看《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价值[J].语文学刊.2008(21).
[3]王艳丽.中国传统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孔雀东南飞》中的中国老年妇女形象[J].求索.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