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途径

2022-05-18王娟

甘肃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途径现状

王娟

【摘要】分层教学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从较低层次提升到更高层次,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那么,如何做到合理分層、高效分层是广大教育者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分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隐形分层、动态调整的分层方式,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现状;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8—0070—03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全面、良好地发展,但学生的先天智力、学科基础、自学能力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要想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被一线教师竞相采用。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分层教学却与教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的初衷背道而驰,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深刻反思分层教学的方法和具体的操作过程,改进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学习质量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1]。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查找出分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隐形分层、动态调整的分层方法,为其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1.分层教学比例不同,小学应用比较少。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分层教学,共检索到1260条相关文献,其中小学分层教学检索到47条,而小学数学只检索到13条文献,从数据分析可知,分层教学大多应用在中学、高职的教学中,小学教学中应用比较少。其实,年级越高学生的知识层次、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学习习惯越明显,就更容易进行分层教学。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期,及早发现学生的不足,取长补短,帮助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注入动力。所以,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更需要分层教学。

2.准备工作不充分,分层效果不理想。在实际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课前缺少调查、测验,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了解不够深入,依然把学习成绩作为分层的主要依据,在分层方法上下功夫,以拓展类题型为主,片面追求优等生拔高,大多数学生只做基础性题目,忽略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不断变化的客观规律,导致分层不准确,教学效果不明显。

3.以显性分层为主,分层结果难以“善始善终”。分层教学的初衷是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最大化的发展与提高[2]。但是实际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选择显性分层,让优等生的优越感更强而产生自大自满的情绪,不利于优等生的发展。同时,过于强调层次教学也会让优等生不太重视基础知识,导致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此种情况下,教师就容易忽视学困生,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导致学困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的分层教学只会加剧各层级学生之间的学习落差,抑制学校整体学力的提升,最终让分层教学难以“善始善终”[3]。

1.做足准备,科学分层。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是开展隐性分层教学活动的基础,而学生分层是开展隐性分层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因此,必须慎重对待学生分层,过于简单,则不能全面精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更不能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容易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4]。虽然简单分层能让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相对轻松,但是后期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调节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无法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最终只能半途而废。相反,学生分层也不能过于繁琐,繁琐复杂的分层不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并且繁重的工作量也会让教师顾此失彼,忙于分层却忽略了教学的本质要求,耗时耗力,不利于教师长期坚持下去。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拥有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自省智能、数理智能、节奏智能、动觉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主要智能。为此,基础分层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四个方面归类划分。学习成绩主要考察本学科小学数学的学习成绩,通过综合评定时间跨度较远的三次成绩和时间跨度较近的三次成绩,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在课中、课后观察记录,也可以通过和家长沟通了解出更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习惯,便于分层;学习能力除了教师的课堂观察,还可以通过能力测试测算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个性特点,教师采用日常观察,访问同学、家长和让学生自我评判的方式获得综合又全面的了解。而当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发生冲突时,应以综合能力为主要分层的依据,尽量“分低不分高”,划分在低层次中更容易让学生在学习初期收获成功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这样的依据,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应做到了然于胸,为分层教学提供有力支撑,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2.综合评定,隐性分层。做好了以上四方面的前期分层准备,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扎实、思维灵活、对数学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强,能很快地理解数学中的抽象概念和空间观念,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且乐于探索更有深度的题目,因此也拥有很好的数学成绩,属于“优等生”;B层次的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适中,占全班人数最多,在课堂活动中能够跟上教师的节奏,但是对于重难点问题需要教师着重点拨,在遇到灵活性比较大或者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时,处理起来比较困难。他们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习中规中矩,按部就班,学习成绩中等,属于“中等生”;C层次的学生是占比最少的学生,但这部分学生对全体学生能否共同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也应对这部分学生给予额外的关注。这部分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不足,再加上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得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难以提升,甚至有的小学生讨厌数学学习,产生了消极思想,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强,缺乏学习的动力。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教育和指导,端正他们的态度,积极引导,多多鼓励,疏松心理上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在精神上重拾信心,再从知识点上补充。

3.因材施教,二次分层。在基础分层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了自身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外,还受到学生做题时的审题是否认真、书写是否规范、动力是否持久、思维是否灵活等更细致的一些因素影响。基于此,教师在首次分层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分层,让分层更具明确性和针对性。二次分层可以从规范标准、学习态度、变通思维三个方面进行。规范标准主要包括学生审题的认真程度,做题的书写规范程度和完成程度,这些是从学习习惯影响学习成绩的角度出发考虑的;学习态度主要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一直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和内在动力,对数学学科的热爱程度;变通思维则是包括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能力。这里可以运用角标和底标的方式制作表格,如下圖,其中1、2、3小标分别代表了二次分层中的规范标准、学习态度、变通思维,上角标则是在该单元表现好的部分,可以继续保持,下角标表示有待提高的地方。图表简单明了地记录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每个学生对自己当前的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发挥优势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不足的地方更有针对性的改正和提升,从而达到隐形分层的效果,实现让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

4.及时跟进,动态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随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生变化,需要教师在二次分层中及时调整,对努力有进步表现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更上一层楼,对表现低迷或状态有所下滑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采取应对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尽快回到学习状态。例如,在图1的表格中经过观察可以看到同学1属于优等生,在第一单元内容的学习中标准规范方面做得很好,需要提高的部分是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就针对性地对同学1实施一些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让同学1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法调整和与学生沟通交流后,第二单元中该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其他同学也会在相应的调整下做出改变和提升。整个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再次分层,为下一学期的学习目标打下基础。这样坚持做下来,既可以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动态调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了动态分析,为教师的教学积累了经验,构建出更完美的数学课堂。

总之,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努力钻研与终身学习的态度。数学课堂教育模式中的学习方式与逻辑思维,激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勇气与兴趣,更好地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班级全体学生的素质提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应的隐性分层教学方法,采取多方面的分层实施办法,为学生建立一种新颖的学习模式,隐性分层、动态调整,有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支配下,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曾志佳.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育.第二辑[C].教育教学研究:德育工作研究(2016年版),2017(02):85-87.

[2]陈丽霞.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09):224-225.

[3]安富海.“滚动分层”布置作业的成因及实施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8(08):3-7.

[4]甘明荣.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文存阅刊,2017(13):84.

编辑:徐春霞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途径现状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