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策略探究
2022-05-18杨瑞严俊辉
杨瑞 严俊辉
【摘要】课程游戏化是为了让幼儿园课程更加丰富有趣,更加适合幼儿发展水平并满足幼儿需求,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文章通过改变现行幼儿园课程理念、调整改善教师指导方法、提供低结构游戏材料、创设适宜游戏环境以及挖掘游戏元素介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等途径探索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游戏环境;低结构材料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8—0051—04
游戏是幼儿获得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将游戏与幼儿园的各类课程有机融合,实现课程游戏化,才能真正实现游戏的教育价值。课程游戏化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课程,把过去的课程彻底推翻,而是在充分保证幼儿基本游戏活动时间的前提下,强调“自由、自主、创造、愉快”的游戏精神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体现。课程游戏化是为了让幼儿园课程更加丰富有趣,更加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并满足幼儿需求,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1]。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合理指导游戏,形成幼儿园课程文化,从而达到保护儿童权利、关注儿童需要、优化课程体验、落实纲要指南、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幼儿园要实现课程游戏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对幼儿来讲,游戏等于学习。但在贯彻落实游戏活动时往往有偏差,存在的现时痼疾是教师“高控”现象严重。如很多课程和游戏是教师设计的,游戏材料也是教师自制或购买的现成玩具,幼儿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游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辛苦,幼儿不快乐,而且幼儿思维易刻板,缺少想象、创造的机会,幼儿的游戏权利被剥夺了,其结果是兴奋代替了兴趣、虚假代替了真实、教代替了学、强制性模仿代替了自由想象。教师不愿放手,总是用自己设计的课程让幼儿被动学习,扰乱了幼儿认知发展的秩序。
要打破教师的这种“高控”现象,必须在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渗透“自由、自主、创造、愉快”的游戏精神,把游戏权利还给幼儿。只有教师信任幼儿、放手让幼儿去实践,才能实现幼儿的自我发展。如,临近双十一了,幼儿园一个小朋友提出想亲自体验双十一购物节,其他小朋友齐声响应,于是商量怎么玩。分配好角色后,便玩起了双十一购物游戏。可是玩了一会儿大家就觉得没意思,七嘴八舌嚷嚷着说:“大人们都是在网上购物,还有快递小哥,而我们没有手机,也没有那么多货物……”在一旁的教师插话道:“可以让教师和爸爸妈妈参与啊!”他们立即兴奋起来:“对!用爸妈的手机购物。”可是,家里的东西怎么才能到妈妈的手机上,让大家都能看到购买呢?这下可是难倒了几个小朋友,于是他们去找教师寻求帮助。教师便为他们申请制作了双十一网上购物平台。一传十,十传百,全园幼儿都参与到双十一购物游戏中。他们让家长陪同亲自到批发市场挑选货物,然后让家长登录到平台上标好价格。全园幼儿批发的商品五花八门,他们在平台上自由选择喜欢的商品并付费,然后由自发成立的快递小分队负责按购买清单发送到小朋友手里。小朋友在网上讨价还价,有些商品被抢购一空来不及补货,有些幼儿因抢不到货或补不上货而着急得哭,也有的幼儿因为得到大家的点赞而兴奋不已,快递小哥快乐且负责任地忙碌奔波。小朋友体验着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实施的游戏活动,相互分享快乐和经验,整个活动中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创造的和富有挑战的,情绪是愉悦的,活动从一天延长到一周,仍然兴趣不减。
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主要体现在对幼儿自由、自主游戏机会的保证。因此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应倡导实行弹性作息制度,减少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转换次数,追随幼儿的生理节奏和心理节奏,要以幼儿需要优先而非教师管理优先;应尽量减少五大领域集体教学时间和次数,因为五大领域大部分内容可在游戏中完成,如用积木建房子时需要对称便学会了数和形状的一一对应,积木的各种形状让幼儿学会了认识正方形、圆形等各种图形等。
教师不但是课程实施者,也是开发者。在幼儿游戏时,教师要少动手、少插嘴、多看、多听,随时记录,学会观察。当游戏出现困难或难以进行时及时鼓励,适当地介入指导,又能及时退出,在背后“推一把”幼儿。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把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和快乐与全体幼儿分享,对难点问题集思广益,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要求在下次游戏中继续尝试、总结,在不断探索中生成新的游戏课程。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实践过程。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适宜的环境,可以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应巧妙利用幼儿园内环境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探究学习。
1.创设室外游戏环境,满足幼儿游戏需求。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在充分发现、理解、满足幼儿游戏需要的前提下创设。幼儿园的角角落落、草坡树木、操场跑道、楼梯院落都是幼儿游戏的场所,教师可以让幼儿随时随地与环境互动开展各种游戏。如在沙池旁设置水池或水车,幼儿就会想办法相互协助,用各种PVC管子连接起来把水引入水车或沙坑开展游戏;利用沙池上方空间安装拱形攀爬架,攀爬架中间设滑杆、两头设滑索道,可为幼儿在拱形攀爬架上攀爬、滑杆、溜索提供安全感,同时加大了沙池和水池的游戏功能;在跑道上设红绿灯和斑马线,幼儿在运送游戏材料和骑行时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加大跑道的游戏功能。
2.室内创设要给幼儿留下参与的机会。在游戏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室内环创不能太满,教师要给幼儿留下参与的机会。如教室的主题墙、教室和楼道的一米线下墙面、涂鸦墙等都是幼儿可自主探索展示的空间。它们的作用是给予幼儿更多参与环境创设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还要符合并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从中获得仪式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如,在主题墙的设计、论证、实施的所有环节,都让幼儿参与。教师要从幼儿的视角,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要,观察他们的表现,对设计制作过程中幼儿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适时引导、及时帮助,让幼兒与主题墙饰互动起来,从中获得相关的经验,提升相应的能力。同时,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主题墙饰也需要改变,这样可以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激发新的问题和想法。总之,教师正确把握好自己在创设环境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形成引导、支持、合作的师幼互动关系,可以为幼儿创设能够参与互动的游戏环境。
3.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场地。教师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合理利用室内外空间,将自然元素和幼儿园已有生态环境相结合,创设幼儿园游戏环境。首先,幼儿园室内桌面游戏材料要丰富,尽量多放置自然物,如树叶、谷物、麻绳、小石头、冰棍棒、瓶瓶罐罐等,让幼儿动手操作。其次,幼儿园室外环境创设要巧妙利用原生态元素,适当进行人工修饰,可保留原有的草地草坡、土地和树木,利用废旧生活用品开发自然角。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更多地提供让幼儿能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如,在几棵相邻的大树上建木屋或瞭望塔,装上溜杆或绳索,幼儿就可以迅速从溜杆或绳索上滑下爬上;树干上连接绳索荡桥玩森林穿梭游戏,可加大自然物的游戏功能;或者把草坡坑道变成儿童钻、爬、跳、荡的活动场地;或者在废旧轮胎填土种上花草,供幼儿观察植物生長;还可用轮胎做沙池或跑道围栏,加大轮胎的游戏功能。
把游戏的元素融入幼儿的生活,使幼儿获得游戏的体验,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比如,洗手是一日生活当中的重要环节。幼儿每天在幼儿园抓摸的物品较多,上厕所时也会不小心弄脏手指,因而必须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利用显微镜下的小虫虫实验活动,让幼儿认识到洗手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小猴爬大山的语言游戏,学会六步洗手法。为了让幼儿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在保温桶前可创设“我与小熊干杯”的游戏情景图,开展每次喝完水在自己的照片袋中放吸管活动,这样既能及时了解幼儿一日的饮水量,又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找到喝水次数与他人不同的乐趣和动力,帮助幼儿养成主动喝水的良好习惯。又如,培养便后冲水、穿脱衣服等习惯和技能,可以利用滑滑梯游戏情境图、卷白菜语言游戏等进行,用游戏活动降低一日生活指导的难度。
教师可充分挖掘幼儿园自身及周边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各种活动分类组合提升,确定整体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及评价方法,形成各种园本主题课程。为保证各种课程资源的有效发挥,可通过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分阶段分步骤落实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挖掘游戏元素,既可以让游戏成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也可作为单独课程内容开发出园本游戏课程,使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如可利用园内外教师足球、音乐、舞蹈、绘画、编织、武术等特长,与游戏相结合开发园本特色课程;或通过创设游戏环境,组织幼儿参与到游戏化课程中,促进幼儿自主探究和发展,开发环创课程;或挖掘本土文化,开发踢毽子、打陀螺、翻绳、跳绳、剪纸、皮影等游戏课程,让游戏介入日常教学;或利用家长职业优势及社区资源,开发家长课程和社区课程。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认知方式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特点就是幼儿可以通过语言、模仿、想象、符号游戏等来发展符号化的表征图式[2]。在游戏中这种思维认知方式就是运用事物表象进行以物代物的行为。但是幼儿的这种认知能力发展并不完善,需要教师、家长、幼儿园这三方积极配合给予保护和锻炼。运用低结构材料开展游戏就是对幼儿表征性行为最好的锻炼。低结构材料主要是结构简单的自然物或生活废旧物品,如砖头、木块、树枝、谷物、包装盒、瓶瓶罐罐、纸张、塑料制品等。
要提高幼儿游戏的有效性,使其自由自主、愉快、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必须让幼儿灵活运用游戏材料。教师可多为幼儿提供低结构或无结构材料,不要规定玩法,幼儿便能想出各种玩法,玩出各种花样。游戏材料的提供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低结构或无结构原则。材料越简单无设计,幼儿才能有更大的设计和灵活运用空间。第二,还原生活和真实的原则。幼儿喜欢模仿,向往成人生活,因而所有材料要来源于生活,可以是生活物品或自然物的缩小版,要求结实耐用。第三,自由自主的原则。把选择权和玩的权利都交给幼儿,让其自由自主去掌控和探索游戏材料,可创造出更多不一样的玩法[2]。
幼儿对事物认知的表象没有特别清晰的界定,所以他们可以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信马由缰地想象。游戏中多投放最简单的材料,幼儿在无意的操作和摆弄材料过程中,才能激发无限的想象,大胆地表达,充分体验快乐,认知成人生活。如玩打仗游戏时,幼儿端起一根棍就能当成冲锋枪、举起一根棍就能当马刀、把棍骑在胯下就当是马,一物多玩不亦乐乎;他们有时还会把篮球放在用梯子和板子搭建的轨道上滚动,不厌其烦地调整轨道的长度和高度,多次假设多次验证,反复探索着轨道变化与篮球滚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再如,简单的积木块就能让幼儿玩出无数的花样,设计出各种玩法;当幼儿能自由骑行三轮车时,教师无需告诉三轮车应该怎么玩,幼儿就能结合周围环境和材料设计出综合性的不同玩法,从而延伸了最初骑行的单一游戏;当用三轮车拉运货物或载人,幼儿能相互协助,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还能兼顾打地鼠等,这就是儿童对最简单的三轮车玩法的创造性延伸。正是因为把游戏的权力还给了幼儿,他们才能自由自主、轻松快乐地创造这么丰富的玩法,在不断丰富玩法的过程中满足了不断发展的需要。
总之,幼儿园在开展课程游戏化时,需要将一切能利用的资源整合起来,将游戏渗透其中,巧妙利用环境特点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低结构材料,使游戏成为课程实施的内容和手段;还要不断优化课程体验,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满足幼儿认知需要,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探索、创造、成长,实现游戏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途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03):04-07.
[2]杨瑞,严俊辉.安吉游戏与STEM游戏学习有感[J].甘肃教育,2019(07):94-95.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4121)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