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精神的认知教育研究

2022-05-18韩宇

公关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来华留学生

韩宇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而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讲清楚中国故事背后的价值根源,也就是“中国精神”。“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谁来传播中国精神,成为了时代的命题。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 中国精神 认知教育

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迅速增长,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而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长,这些走进中国国门的外国留学生,成为了中国文化年轻一代的传播者。而根据笔者对现有文献的查阅情况以及在对外汉语课堂上与留学生的交谈中发现,留学生对中国人文地理知识知之甚少。究其原因,师生共同的目标是按照学校的期限通过HSK考试,没有足够的时间感受中华文化的内涵。因此,如何在汉语课中加入文化元素,就成为教学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

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高校在教学和管理上都加大了力度。但是由于来华留学生来自世界上的各个国家,所受到的教育及生活习惯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使早期一批收纳来华留学生的高校一度陷入了困境。给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留学生实行了扩招政策,对来华留学生选拔的制度有所改变,留学生来华的标准有所降低。非洲、中东等地国家的留学生普遍信仰伊斯兰教,欧美国家的留学生多信仰基督教,各种来华留学生汇聚到一起,再加上各自的家庭背景、性格脾气、价值观念、生活习惯都不同,较多留学生出现了无法融合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辅导员和汉语教师应提前了解对应国的文化,包括饮食习惯、风俗习惯等,避免出现尴尬。教师要想教好留学生中华文化,就必须自己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

一些高校选择将汉语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让文化课成为语言课的辅助课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渗透到对外汉语课堂中去,激发留学生对中国概况乃至中华文化的求知欲,让留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透过现象看本质,体会语言文化背后的哲学道理和深层原因,切身体会某种文化现象反映的实质本质,才能深入理解文化差异,消除排斥心理,真诚地热爱中国文化,发自内心地传播中国声音,成功地完成走近中国、感知中国、理解中国、欣赏中国的过程。

中国文化可分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对外汉语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注重融会贯通拉近历史的距离,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讲解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1 ]其中,笔者认为“中国精神”是最易于增强留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的。

在这些外国人眼里,“中国精神”的意义何在,笔者利用一线教学课堂为契机,统计了部分留学生的回答,并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一、高铁精神

“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最让我惊讶的就是高铁。高铁上宽敞明亮,速度非常快,听说每小时可达到三百多千米,但是车厢非常稳,环境也很安静。我觉得可能是车子安装了最先进的隔音玻璃,把大部分的声音都隔在了窗外。”这是一个来自法国的留学生来到中国的第一印象,她在中国已经学习了一年的汉语。

中国高铁又快又稳。但快和稳的背后,却有着多少中国人的汗水和泪水。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当时铁路列车平均时速只有62公里,人均铁路占有量仅仅是可怜的5.5厘米,还不足一根香烟的长度。自此,中国铁路25年励精图治,砥砺前行。中国技术人员靠着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在不断地疑问中,抽丝剥茧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高铁技术。一个初步设计总说明就达到了40万字之巨,而档案馆内光是编号91、92、93、94、95就有2533卷。

中国高铁5年走过国际上40年的道路、从追赶者变为全球领跑者,这样神奇的速度,缔造了感人肺腑的“高铁精神”,那便是:“科学求实、相容并蓄;自主创新、赶超一流;忠诚祖国、拼搏奉献”。

二、红船精神

“我来到中国以后没多久就听到了一个词,叫红船精神。我以为中国人非常喜欢坐红色的船。于是,每次我到了河边或者海边,都去观察船的颜色,发现并不都是红色的。所以我就问了中国学生,原来红船精神是一种中国精神啊。”这是一个来自科摩罗的留学生阐述中国对他来说最深刻的印象,他在中国已经学习汉语两年了。

1921年7月21-30日,党的一大在上海举行,由于受到法租界的干扰,党的一大的上海会议没有能够完成建党的任务。摆在代表们面前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就是,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继续开会。当时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建议:会议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继续召开。南湖会议只开了短短半天,但这半天时间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通过了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中央领导机构。党的纲领的诞生也就意味着政党的诞生,所以嘉兴南湖这次会议宣示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诞生。

红船精神给我们的现实启示就是要有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引;我们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这也是早期共产党人包括共产党在各个革命建设时期不断前行的一个最根本的精神动力,所以弘扬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确立精神支柱,显得尤为重要;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群众,一方面靠的是有利于群众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另一方面,靠的是我们共产党道德的感召力。所以红船精神的价值意义就是:思想武器、精神支撑、道德力量。

三、袁隆平精神

“自从来到中国生活以后,大家都很开心。可是最近,我发现大家又不开心了。我看了朋友圈,发现大家发的内容全都是关于一个叫袁隆平的人。我之前不认识他,就立刻去百度搜了一下关于袁隆平的介绍。原来他就是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啊!他有一句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是一个来自刚果的留学生描述对今日中国社会现象的感想,他来中国学习汉语已经三年了。

2021年5月22日,中华拓荒人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开让整个中国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这要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1960年,严重的大饥荒像蝗虫般掠过中华大地。那时候的袁隆平是刚从西南农学院毕业的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被分到落后的湖南乡下。他看到当时的人民都深受饥饿的折磨,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但令人感动的是,他虽然已经获得了那么高的荣誉、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但他仍然穿着35元的衣服,昼夜躬耕于稻田,像一位朴实的农民一样,勤勤恳恳、踏踏实实。

他的贡献已经超越了杂交水稻,他给整个民族留下了一笔延绵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袁隆平精神,那就是:敢于创造,勇于实验,坚持不懈,不断突破。

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历经五千多年而风雨不倒,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其秘诀就是靠着一个又一个的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不仅仅靠中国人,外国人也可以出一份力。现如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理念要传播,更要先引起世界的共鸣,让世界认可中国精神。这样中国故事的影响才会更隽永,中国的声音才能“播”向世界。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留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可以在短时间内同时获得中外多边新闻信息,迅速抓取信息并判断感知。各大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及時扩大文化宣传,结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样化方式做到有效宣传。同时,开展线下活动,比如留学生社团、系列校园文化讲座、中华传统节日活动、民俗文化参观等,让留学生切实感受文化知识,吸引留学生的注意力,让留学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可在线上平台持续更新后续内容。

留学生文化传播不是一件短期一次性的工作,相反,是需要高校管理层、对外汉语教师、留学生辅导员等通力合作长期坚持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热爱中国人文环境、理解中国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外国留学生。留学生来到中国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汉字和语法,更是为了感受中国不一样的风土人情。高校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让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教学中去,做到文化育人。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说的就是这个效果。语言教育是显性教育,可以通过留学生的汉语考试成绩及时反馈出来。但文化教育是隐性教育,是长期熏陶的结果,是对学生气质和素质的培养,是不易短期速成的,但却是长期有效的。因此,《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中提出,“只有在共同的规则、共同的文化、共同要求的规范和熏陶下,他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中国高等教育的精髓,成长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域外果实”。

(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中华文化融入汉语专业教学实践研究——以法语区留学生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GJ-KC-2012。)

【参?考?文?献】????

[1]徐鹏远.《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分析》.科教文汇,2020(8):24-25.

(责任编辑:刘占行)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来华留学生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浅析师范生中国精神培育的路径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
来华留学生中国古典舞蹈文化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