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与设计学科产学研一体化的耦合育人模式研究*

2022-05-17

大众文艺 2022年9期

何 忧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一、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模式概述

所谓产学研协同育人主要指的是以产学研合作为核心,以人才培养和人才培育作为基础,依靠有效的方式来统筹协调研究机构、企业以及学校等三方面的现有资源,并将各项资源价值充分发挥,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培养大批量的后备人才力量。以转型发展作为核心,应用型高校应当围绕着乡村振兴战略来推动新农村新发展,并为农村地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超强的人才,新农村建设中,最需要的就是通过人才来助推产业发展,实现效益增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是由地方政府、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发展规划等部门的平台形成的人才交流、资源互补,能将人才、技术输送到有需求的乡村建设项目中。

二、国内外产学研发展状况

1.我国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发展状况

相比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的产学研发展模式启动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为保障产学研模式的顺利开展,促进高校及科研院所与生产部门的技术成果转移,颁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其后,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该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2006年至今,随着产学研一体化成果转化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壮大,国家以突破前瞻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发展为宗旨,作了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我国的政府、高校及企业都在积极地探索,拟构建一种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产学研一体化路径,切实推动产学研工作的实施与开展。例如:政府统筹化、科研院所企业化、高校与企业股份制合作等各种模式创新。尽管合作模式多元化,但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效益不够理想。这其中存在着很多原因,就合作而言,高校还需进一步探求产学研合作策略,推进该模式的顺利开展。

2.国外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发展状况

在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率先对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进行研发和实践的,当时的总统罗斯福成立了国际研究委员会和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最终形成“曼哈顿计划”。随后出现了硅谷的雏形——斯坦福工业园。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各种生产研学机构和中心不断涌现。美国政府还积极修订各种法令,制定创新研究计划和技术转移研究计划,对研究机构、高校和合作者予以奖励。在其他一些国家,也结合了国情进行该模式的发展与改革,不仅注重时效性和唯一性,同时也注重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效益优先,精简流程。德国在同一时间也基于其社会状况,将产业发展深刻地寓于产学研的运行链条当中,创新体系带有明显的德国特征。产学研模式合作创新的首要保证是制度建设。

三、一体化育人模式创新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与高校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模式的发展和推广,将极大促农业产业园区的研究建设和发展,全力推动创新农业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同时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从产学研高度融合创新上突破,让更多人爱上乡村,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最终实现“产学研一体,校企合作共赢”。

基于此,高校艺术学科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意义在于能在高标准打造教学阵地和配强师资力量的同时,还注重市场化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着眼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保持党建引领和公益底色,立足全市、面向全省全国承接人才培育、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各类业务,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结合三产融合,依托高校设计学科的产业转化研究成果,形成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高地,为政府和农林、文旅企业相关决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产业引导落地等。通过对新农村建设理念的研究,探索新农村建设与设计学产学研一体化的耦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探析新农村改造中所面临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出一套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设计理论,和教学改革措施,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作指导,使新农村的建设改造成果造福村民。

四、“新农村”建设视域下设计学科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模式创新的策略

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应当围绕着产、学、研三者来进行。只有确保产学研中各方参与主体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发展,才能为产学研合作奠定牢固的根基,并为产学研协同育人提供保障。对于新农村建设而言,要使高校产学研团队和村民利益最大,是该模式运行的根本。因此必须明晰产学研拥有的三层关系,即一是沟通关系;二是文化认同关系;三是利益风险关系。为了规避产学研上述三种关系出现问题,需要为之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合作机制,依靠这些完善的机制来发挥三者合作最大效果。

1.积极响应关于“新农村”建设有关的政策

十八大会议中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制定了明确的规划,从本质上而言,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土地规划来进行,是土地规划的延伸品。十九大会议中明确提出,未来乡村发展必须实现五个要求,即一是乡风文明发展;二是产业兴旺发展;三是生态宜居发展;四是治理有效发展;五是生活富裕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角度而言,此战略涵盖了乡村发展所有的内容与规划,目的在于让乡村实现统一发展。基于此,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就必须从多方面来着手,譬如,扶贫规划和产业规划;又如,传统文化保护规划和经济规划;再如,农业规划和乡村旅游规划等等。美丽乡村规划主要是以城乡规划为核心,以艺术设计为导向,以生态环境为基础,涉及多方面内容和多个学科理论。另外,人才作为美丽乡村规划战略实施的重要主体,只有提高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培育力度,保障人才的充足,才能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发展奠定基础。

2.搭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教育平台

所谓产学研主要构成在于三点,即一是地方政府;二是高等院校;三是科研机构。想要进一步发展出产学研最大的合作价值,首先是互动平台的搭建,这是政府、高校、企业之间产生互联的基础。二是,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主要的目的是让三方主体实现长久合作,并依靠平台来减少三方主体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本质上而言,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主要的构成在于两点,即一是实体平台;二是网络平台。将两个平台进行有效融合,以此来为协同育人提供重要的场所。构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设计学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有赖于地方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三方的共享平台,其主要承担知识转化、知识传授、知识创新等相关职责。

其次是搭建实践教学互动平台。围绕着教学体系所构建出的创新实践平台必须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建立这种平台最终的目的是为实践教学提供帮助。与此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采取引导的方式来让学生深入探索乡村建设环节出现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另外,在专业实践上教师必须围绕着乡村实例进行,并以四方面来着手,即一是认知实习;二是艺术考察;三是毕业实习;四是毕业设计。以认识实习或者是艺术考察角度而言,采取科学化的方式安排学生对不同区域拥有的差异化乡村风采进行了解;以毕业实习或者是毕业设计角度而言,选择合适的实例项目让学生融入实践,参与实践。

3.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应用型能力有关的培养方案制定,应当以案例教学作为核心,以实践训练作为主导来进行。通过对现有课程内容的优化和课程时间的合理安排来提高课程教学环节的速度和效率,并结合课程实际教学结果来为人才制定合理的实地训练,以此实现将理论融于实践,让人才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实际教学环节,教导者应当引导受教者学习美丽乡村规划有关的知识内容,帮助受教者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让受教者能够正确看待并自愿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教学组织上应当以实践为核心,以讲授为基础,围绕着案例教学拓宽学生眼界与思维。以课程评价而言,课程评价环节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成果是整个评价的重要依据。针对乡村建设,需制全定新的标准化设计能力模块。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围绕着新农村建设培养与之相应的人才力量。

4.优化升级设计学课程(群)

借助逆推式类型的方式对新能力呈现出的新拓展需求进行分析,并围绕着分析结果来设计构建与之相符的设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1)建立能力协同为导向的知识体系

将传统课程设置中出现的弊端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以课程群作为出发点,以能力协同为导向设计构建具体的培养内容和知识体系。譬如,乡村审美培养或者是培养表达能力等;将形态构成或者是风景写生等内容融入专业核心知识内容中等等;通过将原有的培养方案进行有效优化,新增能力培养模块,以此来实现课程体系间的有效连接,让课程体系富有层次。

(2)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

传统设计学科课程中涉及关于乡村题材的内容非常少,所以,影响到了乡村空间和乡村规划等内容在实践教学中的质量。以乡村问题作为核心出发点,在现有教学内容中新增乡村题材的内容,凸显具备地方特色的题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不同地方差异化的地域特色。

(3)调整与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

现如今,一些课程内容由于出现了一定的更改,所以教学内容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传统教学项目主要侧重点放在新媒体或者是城市空间等方面上,设计方式主要围绕着概念设计来进行,这种设计方式呈现出的实践性非常弱。因此,为了改变以往教学方式的不足,增强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就必须对传统教学方式做出有效调整。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项目,让学生深入项目,利用调研或者是问卷发放等方式了解项目真实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性和实践能力,让其透过本质了解项目最为真实的情况。

(4)以新农村建设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重置

美丽乡村规划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众多,如美景鉴赏和旅游设计、乡村开发和设计项目等等,这些知识点不但拥有非常明显的技术性特性,而且涉及面非常广,能够满足创新创业的要求。

基于此,为了提高这种课程体系的利用价值,教学模式上就必须遵循“产学研”融合的原则;现如今,学术界的研究者在对产学研创新融合教育模式进行研究时,主要侧重点放在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体育和艺术设计等诸多方面,在诸多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基于此,以乡村振兴作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作为导向,以研究作为基础,怎样才能设计构建出与产学研融合有关的课程体系显然是当下“新农村”建设课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设计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能力;正常情况下,围绕着教学体系所设计构建出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即一是教学训练;二是通识教育;三是各类型教学资源。另外,在实际教学环节,只有实现协同规划和协同管理,才能为学生学习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这对于后续组建高素质、高能力、高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团队必然有着一定的帮助。

5.建立健全各项评价、保障机制

首先,需要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现有的评价机制。然而,现阶段,由于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加上培养模块尚未得到健全,导致学生评价环节指标选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同时,为城乡服务培养与之相符的人才力量时,无论是维度,还是内容均为形成多元化和多样化类型的评价体系;以实践教学角度而言,我校已与多个省内乡村开展地方建设项目合作,有一定的产教融合经验,能促进学校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同时,设计学教学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围绕着跨学科协同模式来进行,以跨专业为核心,以开放式教育为导向,建立新时代新的教学体系,并利用跨学科类型的教学实验来探索和研发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借助有效的激励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依靠这些方式来推动教育事业向新的方向进行发展。

设计构建培养评价机制主要目的是对人才培养效果绩效评价,通过评价内容分析,了解实际培养情况。基于此,在构建这类评价体制时,需要围绕着周期化和指标化等方向来进行,内在评价内容选择上应当以乡村建设有关的知识内容为核心;而外在评价内容则以人才培养环节的实习情况为核心。通过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评价,进而为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计划的发展提供保障。

结语

围绕着艺术设计专业类对产学研融合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不但能够为推动地方产业实现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而且更能为地域文化实现有效传承与弘扬贡献一份力。将产学研中的政府、学校以及企业三方主体进行相融合,充分发挥出各方主体独具的优势,结合地方经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创新设计符合现代化乡村发展和产业发展的产学研融合教学模式,这对于加快脱贫工作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发展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另外,由于不同区域所呈现出的办学背景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产学研合作模式切勿出现一概而论,按照不同区域差异化的乡村民俗风情和办学背景,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设计构建适合地方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该模式最大的作用与效果。“新农村”建设为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转型期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