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美术造型能力提升策略探索

2022-05-17谢璧蔚

大众文艺 2022年9期

谢璧蔚

(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一、相关概念阐述

(一)美术造型能力

美术造型能力其实指的就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利用美术技能进行事物的还原与表达,通俗地讲就是人们在平面上的绘画能力或表现能力。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一名幼儿教师,而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并不是单方面某一学科的教学。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能够担负起幼儿的生活经验教育,艺术启蒙教育,文化启蒙教育等等综合性教育内容,所以从高职院校的教育角度来讲,不仅仅需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课程、专业课程等相关技能锻炼,还需要注重如美术造型能力等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美术教育特点

1.实践性特点。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向就是去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艺术创作技能以及艺术欣赏技能等,这些技能的训练比例占据了美术课堂教学很大一部分的比重。教师在进行美术理论知识与美术实践技能技巧教学时,也会去引导学生开创他们的思维,不要拘泥于某一个固定的模式,为鼓励他们在多种风格中进行探索研究。这样的教育方法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并且能够在技能训练中锻炼到人的思辨能力,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物化性特点。高职美术课程教学的成果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后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也就是教育后的物化产品。因为美术教学需要通过具体的产品进行绘画和创作,所以必然离不开绘图工具、美术材料等。但是美术材料、绘图工具并不会被限制在某一个确定的物品上,如此广泛性的概念,注定让美术绘画技巧和造型手段有着丰富的创作形式。而学生为了平衡不同美术材料之间的关系,就不得不利用自己的巧思去进行美术造型创作,那么在整个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管是美术工具的应用,美术材料的处理,还是造型手段的选择都离不开美术学习本身所带来的创新与实践。

3.形象思维特点。不同的学科在进行教育时都会体现不同的思维特点,而在美术这门学科中所具有的思维特点则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也就是要求学生在进行美术造型创作时,需要将手、眼、脑进行结合,让学生的观察思维与表现思维相融合,从而进行智慧性的创作活动。以美术绘画造型为例,画面的布局是一种思维方向,布局中的具体画法就是全新的思路,将整个画面完成则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察。因此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能够培养到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敏锐性,流畅性等多方位能力。

二、学生美术造型能力较弱的原因分析

通过笔者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并参差不齐,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学生美术基础能力较差

一般来说,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通过高考、招考等方式进入学院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刚进入学院进行学习的学生其自身的文化基础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实践动手能力就相对比较弱。而美术造型能力本质上是建立在动手能力基础上,搭配个人审美能力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能力。再加上,高考、招考的时候,美术能力并不是考核内容之一,所以如果不是因为自身对于美术十分感兴趣,有过专门进行过美术培训的学生以外,其他大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都比较差,更不具备合格的美术造型能力。

(二)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目前来说,在高职院校担任美术课教育的教师大多都是从美术学院毕业的。这些美术教师虽然在美术能力,美术知识方面有着扎实的基础和功底,但因为他们并没有接受专业的教育培训,所以大多数美术教师都比较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他们使用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内容往往是按照自己在美术院校所接受的教育方法来开展。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对于美术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专业性过强,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认为美术学习、美术造型能力锻炼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从而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甚至对美术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学校开设美术课时不够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安排课程的时候,往往是专业课程的课时最多,其次是语、数、外等文化课程,而美术作为副科虽然也是必修课之一,但是课时普遍较少,很多时候都是一周只有一节美术课。较少课时安排,会让美术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难以有着充分的安排,很多时候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可能只会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考核,而实际动手绘画、造型一般都由学生自主练习。同时,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的学生并不会重视美术课程的学习,甚至部分学生在上美术课的时候都不如上其他课那样专心。这种情况会导致本就不太有存在感的美术课程,变得更加没有教学效果,所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美术课程难以真正有效的培养到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

(四)教学模式与综合性培养目标冲突

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无法满足综合性培养学生素质的要求,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出现发展不均衡等学习问题。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大部分美术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都会更加注重“教”的过程。也就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教授学生美术技能,让学生处于一个教学中的客体地位,只能够在教学中扮演知识的接收者。而且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流程也比较固定,往往是第1步先由教师向学生们展示教学材,第2步让学生去观察领会教学材料中的各项美术元素,第3步以教学材料为主题让学生进行临摹或者重新创作,最后1步教师根据学生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很明显这样的教学流程凸显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以美术教师为中心的“接受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一直都显得特别被动,更无法体现出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学习等。

虽然对于美术教学而言,如此的教学方法确实对于部分学生是有必要也是有用的,但是站在学生综合性素质培养的角度去考虑这样的教学模式,明显就无法进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再加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并不是专业的美术生,其学生在美术方面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固定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培养到每一位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

(五)教学内容单调缺少对外交流

美术课程所涵盖的艺术教学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所以其实通过有效的美术课程教育,能够培养到学生的不仅仅是美术造型能力,还有其他更多元的美术能力,但是大部分高职美术教师所授课的内容却没有产生太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固定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不仅会让学生逐渐缺乏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性,还会让美术的教学与实际脱离联系,使得通过美术教学无法培养出当代社会所需求的美术人才。

最重要的是,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会让美术学科整体都缺乏信息技术的融合,严重缺少对外交流。这对于具有包容性的艺术创作而言,进行了固有限制,必然会对学生之后的艺术审美和艺术创作进行阻碍。这种情况是任何一位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因为教师之所以去教育学生,就是希望把学生培养成能够对社会有用,能够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去阻碍学生的思维,去耽误学生的未来。

(六)教学过程脱离充分的实践操作

美术中的任何一门艺术创作,其实践性都非常强,而且学生在进行美术造型创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创新思维、艺术能力都是需要经过美术创作实践之后才能被挖掘出来。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美术才能的话,是需要这个人通过创造出一个具体的美术作品,才能够被他人所知道他身上具有的美术才能,这就是美术创作过程中的需要体现的实践性。

正是因为美术创作具有非常强烈的实践性,就要求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去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但是现在的高职美术教学,却更注重于教师“教”的过程,所谓“教”则是去教其中的理论知识,反而将更重要的实践操作过程给忽视掉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想要进行美术实践训练,都是要通过自己的自觉性来开展,但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因为自身并不是专业学习美术的,所以可能对于美术的自行练习没有足够的积极性,也不愿意主动的进行美术造型能力的训练,因此教师仅仅把自己的教学监督过程停留在理论层面是完全不够的,还是需要合理的利用上课时间,来让学生进行美术造型能力的实践训练。

脱离实践训练的美术教学方法,使得美术教育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产生了割裂感,导致学生无法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提升自身的已有美术造型能力,甚至还会出现让学生原有的美术能力被固定的理论知识所限制。

三、学生美术造型能力提升策略

(一)重视学生美术基础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在进行招生的时候,是通过考试成绩来选择的生源,但是考试并不考美术,所以招进来的学生可能美术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提升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就需要重视不同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的培养。其中最稳重要的能力之一,便是学生需具备的创新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课程授课的时候,更应该去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去培养到他们的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的意义,除了是让学生能够具备基础的艺术审美能力之外,更是去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去拓宽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方向,让学生在未来成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时候,可以利用自己的创造能力、美术造型能力,为幼儿教育做出个人奉献。因此对于负责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美术教育的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去注意培养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可以选择在校内举办一些创意艺术大赛活动,去引发学生群体在创意艺术大赛上的思考热潮,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想。

同时,教师还需要在美术课堂上对学生表达出来的创意点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在艺术方面的自信心。但是任何创意点的输出都是要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想要让学生在创意上取得不错的成绩,必须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多角度提升美术教师教学能力

考虑到高职院校内部分美术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等其他美术能力培养效果,所以想要通过美术课程来培养到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就需要加强校内美术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此,可以就校内的美术教师开展研训一体化,比如课例研讨活动等。课例研讨活动是由骨干教师进行指导,通过让美术教师观摩骨干教师的授课情况,从而进行学习,为美术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范例参考。课例研讨活动还可以帮助美术教师针对骨干教师的授课情况,结合自身实际授课情况进行教学优化,以起到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因为现在的教育多是需要利用信息化设备、信息化资源来辅助教学,所以如果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高职的美术课程进行整合,那么改革美术教师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十分重要。具体来说,需要让各位美术教师能够正确地认识到美术教学中的信息化,并不是直接将美术课程直接于信息技术相连接,而是应当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去合理地融入信息技术,使得美术教学的模式流程、方法、都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创造高效的美术教育效果。对此,美术教师还可以选择采用课后反思,同行交流,师生交流的教师自主培养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美术教学能力,从而使得美术课堂上能够与信息技术实现有机的深层次融合。

除此以外,作为美术教师其实还需要去提高自己的再学习能力。美术造型能力属于美术的一种技术,受到个人审美观和美术实操能力的影响,但是审美观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除了传统的美术艺术品以外,现在也有许多具有现代元素的美术艺术品。对此,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需要做到深化现有美术知识的基础,去吸收现代美术元素,并将自己的审美观和教学心态做到与时俱进,从而让自己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的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够更好地去了解到现在学生在学习美术创作过程中的需求是什么,从实际的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

(三)优化学校美术课程教学情况

首先,从高职院校的课程的设置安排来看,可以发现在课程安排上会更加重视专业课程、文化类课程的教学,所以这类课程的教学课时会比较长,而美术这类艺术类课程的课时则相对较短,导致学生的美术学习时间也比较短,无法真正的从美术课程中培养到自己的美术造型能力。对此,就需要学校就课程的课时设置进行重新安排,增加美术课程等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课时。同时对于美术教师而言,也应当作到在较短的教学课时中,尽可能地合理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动手操作的时长配比,以提升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其次,高职院校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相对比较传统,所以学生学习起来的教育效果并不良好。对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以优化现有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将信息化内容与美术课程相结合,通过信息化辅助教学,不仅能够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也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让教师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行在课堂上进行美术创作的实践。这样,既做到了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上的主体角色,又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锻炼自己的美术造型能力。

再次,学校需要结合现代美术发展情况,来更新美术教材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美术作为一门十分注重色彩、造型、线条的学科,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教学去学习并创作出到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的美术作品,有效培养到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必然是需要去重视美术教材中对于色彩、造型、线条的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现代美术元素越来越多,就显得美术教材中对于色彩、造型、线条的教学内容十分有限,有限的教材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这部分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方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去不断的更新美术教材,丰富实际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创作出跟得上时代脚步的美术作品。

结语

综上所述,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有可能会成为幼儿教育的主力大军,所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造型等美术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美术教育方面还存在部分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人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从学生角度来说需要重视学生美术基础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从教师角度来说需要从个人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再学习能力进行多元能力提升;从学校角度来说需要优化美术课程安排设置,以信息化改革美术教学模式,并更新美术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