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的课堂阅读实践路径探寻

2022-05-17戴连红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白鹭桂花课文

摘要 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语文阅读实践,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积极的实践体验中发展语文实践的能力。语文阅读学习项目的设计可以从单元语文要素、课文文本价值、作品体裁特点三个方面去思考、发掘。

关  键  词 项目化学习 阅读教学 实践路径

引用格式 戴连红.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的课堂阅读实践路径探寻[J].教学与管理,2022(14):29-31.

随着项目化学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出现了项目化学习的身影。项目化学习真正将学生实践放到了首位,更加重视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从而凸显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语文实践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项目化学习方式的特点

项目化学习常常将学生置于一定的生活化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待解决问题,也有具体的行动目标。他们在组建学习团队、设计解决方案、寻找资源信息、展示研究成果、评价学习过程等过程中提高阅读思维能力,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教师以“探寻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为总学习项目,根据单元内4篇课文各自的特点将其分解为小的学习项目,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语文阅读经验和能力,通过阅读批注、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多元评价,进行思想的交流、认知的建构,真正成为研究者和发现者。在这样的项目化学习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策略,以及丰富、细腻的情感。

二、项目化学习中的诸多短板

项目化学习对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有些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的本质以及具体操作思路不够清晰,因而会有很多形式化、教条化的教学设计。

1.游离于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之外

统编语文教材显著的编排特点,是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的双线并构。单元课文教学项目化设计,应当紧扣单元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进行规划[1]。同时,语文课程是一门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在语文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提升。一些教师关注到了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性特点,但往往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结果的汇报上,而对学生得出结论的方法、过程不够重视,项目化学习被异化为学习小组汇报。

2.难以发掘课文例子的特色

在项目化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虽然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却不知道怎样去运用,不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经验主动尝试探究,甚至有些学生自信力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人云亦云,出现依赖心理和思维惰性。而此时的教师又难以兼顾到每一小组,跟踪到每一位学生,因而削减了项目化学习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同样的方法、类似的程序去阅读不同特色的课文,显然不能凸显项目化学习的优势。

3.忽视文本体裁本身的特征

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是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如果不加分辨,逐词逐句地品读各类体裁的文章,必然高耗低效。温儒敏多次强调,叙述性文学作品就应当关注表达顺序、学会概括梗概、充分交流个性化的看法和感受,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诗歌教学就要在意境的想象与感染中受到精神洗礼、理想激励;说明性的文章则要学会抓住要点,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出事物特点[2]。

三、阅读教学中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趋向综合性、体验式、个性化的项目化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指向单一学科、纯文本阅读积累等弊端,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提升、能力的发展、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学习项目,引导他们围绕主问题积极思考、合作分工,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发展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1.围绕语文要素设计学习项目

统编语文教材双线并构的单元安排方式让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明朗。围绕语文要素设计学习项目,可以很好地落实语文教学的阶段使命,有序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3]。

《白鹭》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从体裁上看,它是一首雋永的散文诗,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作者心中同样唯美的白鹭。课文中,无论是白鹭羽毛的颜色(色素的配合),还是身体(身段的大小),在作者看来,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白鹭的种种活动,如站立水中、栖息树顶、低低飞行,也是那样的充满诗情画意。即便白鹭一般不会鸣叫,作者也觉得瑕不掩瑜,甚至觉得歌声太铿锵,不是白鹭该有的标配。整首散文诗表现出作者对白鹭主观上的极度宠爱,个人情感色彩极浓。

教学中,笔者围绕单元语文要素,从项目化探究、思维支架助力、尝试迁移表达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感悟,发展阅读思维力和表达力。因此本课的学习项目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借物抒情的方法,阅读《白鹭》,我们自然就要去探究郭沫若借助白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这些感情是怎样通过对白鹭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你打算通过怎样的途径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认为首先需要认真去读,发现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有没有流露出一些情感来,是怎么表露出来的。于是,笔者放手让他们去阅读课文。在他们主动阅读、初步感知后,笔者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学生的阅读经验和认知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他们近乎碎片化的思维交流中,笔者适时为他们搭建如下思维支架,助力他们深度思维,敏锐发现:(1)在郭沫若的眼里,白鹭是一首怎样的诗?你是怎么理解“精巧”“韵在骨子里”的?你所理解的“散文诗”又是什么样的?(2)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那么,散文诗与白鹭这一动物有着怎样的相同之处呢?(3)在郭沫若的眼里,白鹭就是美的化身。白鹭的美具体表现在哪里?(4)链接: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明清时期七品文官官服上的官补子,以及“鹭”“路”同音衍生的“牡丹白鹭图”(意为一路富贵)“两只白鹭,一朵青莲”(意为“路路清廉”)等,体会文学作品中白鹭自由、高贵、纯洁的意象特点。学生在教师支架的助力下概括出郭沫若借物抒情的基本方法:(1)发现并抓住事物自身美的特征,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美美地写;(2)可以通过全文的中心句和各段的中心句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让你写小草,你会抓住小草的哪些特点,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学生结合本课学习,有的列出了“外形美、報告春的信息、风雨中能屈能伸、装点呆板的水泥地面”这样的写作内容,有的以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开头,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修改版“远芳映大道,晴翠饰家园”结尾,围绕青草绿得养眼、绿得精神、绿得顽强、绿得无私展开叙述,内容丰富、情真意切。

2.根据文本价值设计学习项目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用书、名家教学案例等资料,对执教教师来说不应该是限制,而应作为资源和素材,根据具体课文、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能动地设计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落花生》与《白鹭》的表达形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作者许地山以人物对话的形式来推动情节的发展,重点围绕花生的价值和生长特点,来赞美它居功不显摆、不华而不实,并由此联想到像花生一样质朴平凡、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因此,这篇课文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写景状物,而是借物喻人、以物说理了。

在设计这一课的学习项目时,笔者先后围绕:“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课文是怎样一步步揭示道理的?谈谈你对父亲家风家训传承的看法?”三个角度来考虑。在拜读了窦桂梅、孙双金等名师的教学设计之后,转而聚焦于作者身上,为学生设计了“许地山与落花生”这一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课前搜集许地山父亲许南英以及许地山本人的资料。课中结合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和父亲的期望,组织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对文中将桃子、石榴、苹果与花生作比的真正用意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这里的对比,并不是“厚此薄彼”,而是暗指生活中的各类人,作为普通人只要始终坚持为他人着想、为人民服务,同样可以让自己的生命闪光。最后,笔者结合许地山的肺腑之言“我要做花生一样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此,这篇课文的原生价值就在学生的项目化学习中,转化为立德树人、启思引智的教学价值,使学生认识到:是桃子、石榴、苹果,就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造福他人;是其貌不扬的花生,也不自卑,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3.依照文体特点设计学习项目

温儒敏反复强调: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一个方法用到底,而要根据作品的体裁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出这种体裁的味道,丰富学生阅读不同体裁作品的方法[4]。

入选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桂花雨》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琦君以回忆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故乡桂花盛开时节,一家人摇桂花的快乐场景,表达出自己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此时的桂花,已不再是普通的花朵,而是文学的意象,是游子思乡情感的寄托。阅读这篇课文,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学习项目:“根据课文内容整理故乡的桂花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回忆,想一想这些美好的情感是怎样自然流露的?”供他们讨论探究,并在美好的意境想象中,使他们获得“体验情感、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的感悟力和审美力。

王荣生说:“散文是用语言所创造出来的世界。”它的创作和审美,都毫无例外地指向“浸透作者情感”的文字。《桂花雨》这一课中的情感美,就寄居在一个个灵动的文字之上。围绕上面的学习项目,学生从“香气太迷人”“香飘十里”“浸在桂花香里”感受到满满的美好;从“缠着母亲”“帮大人抱”“使劲摇”“纷纷落下”“满头满身”感受到摇桂花的兴奋;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收在铁盒子里”等细节,感受到桂花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从真正香飘十里的杭州桂花山与家乡小院子桂花的对比,感受对故乡的思念。

如此,学生在围绕文字的品味、感悟中,欣赏到散文语言、散文意象的美,并在具体的场景、细节复述中,产生真实的阅读体验,积累相关经验,生成价值判断。如有学生由课文联系到自己每每看到书桌上的笔筒,就想起转去其他学校的好朋友;从脖子上的围巾想到妈妈的心灵手巧等等。课文由物及人、因物生情的表达方式,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巴班斯基认为,一节好的课,必须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综合设计合适的形式和方法,让教学内容具体化,让教师的教跟学生本身的学更和谐,“也就是说,必须选择出学习某个课题的一堂课或一组课的最优计划方案”[5]。以上是笔者结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篇课文的教学,分别从单元语文要素、课文文本价值、作品体裁特点三个方面去思考、发掘、设计相应的学习项目。我们的阅读教学要真正关注发展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语文实践能力,以恰当的形式和方法开展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20

[2][4] 温儒敏.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2):4-9+17.

[3] 陶亚男.小学语文序列化阅读课程内容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9(11):42-44.

[5] 蔡静艳.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1(14):63-65.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白鹭桂花课文
桂花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找不同
简笔画白鹭
吃小鱼
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