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汉绣传承的“变”与“不变”
2022-05-16杨欣
杨欣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培养加国情怀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汉绣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有待深入的挖掘和思考,作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保护和积极的推广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传承重点。面对当前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方面的改变。整个过程中,一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往往会被人们遗忘,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在非遗视域下进行传承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有效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实现汉绣传承的新发展。
关键词:非遗视域 汉绣 传承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发掘历史,探讨科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深入的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为城市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发展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影响力以及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从汉绣的发展以来,汉绣至今拥有2000多年的文化历史,汉绣因为独特的针法以及背后代表的荆楚文化而闻名全国。2008年汉绣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荆楚地区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结晶。这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作为荆楚地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
1、非遗视域下汉绣传承的重点是坚持不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并不是它美不美和贵不贵,而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它真不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想能够更好地保护汉绣进行积极的传承,最为重要的前提是能够坚守不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汉绣传承最为主要强调的内容是能够原汁原味的传承。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可以让汉绣的图像呈现和功能生成,以此来帮助后人更好地了解历史,更好地传承文明。如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盲目的改造,就等于向后代传递了不实的信息,所以汉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主要的意义是能够进行原汁原味的传承。当前面对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讲求创新,创新是时代给予行业的最大褒奖。虽然艺术的发展是靠创新来推动的,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传承事业,要想进行更好的创新,首先是要学会如何继承。
汉绣讲究“一画二绣三装饰”,针法、花纹、寓意缺一不可。而非遗视域下的汉绣传承需坚守特色,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阐发:一是汉绣的针法特色;二是汉绣的图样特色;三是汉绣的风格特色。
从刺绣针法方面来看,汉绣下针果断,图案边缘整齐,名之日“齐针”。绣品多从外围启绣然后层层向内走针,进而铺满绣面。除“齐针"的基本针法外,同时还包括其他不同的方式,汉绣还根据绣品不同的质地和花纹,创造出许多富有特色的针法:铺、平、织、见、压、缆、掺、盘、套、垫、扣等方式。在整个采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营造出不同的效果,通过独特的针法,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在绣业中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特色,这与其他的作品来说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代表性传承人任本荣先生强调说,“汉绣讲究实绣,多用深色做底料,完全是一针针地绣出来的,功夫,全在这一针一针.上。”以“实绣”为主的汉绣针法,既有先铺底后钩纹的方式,同时,也在针法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又有异色双面绣的创新针法;既有利用织物的经纬组织特点进行处理后改变织物组织结构的刺绣,又有在平面织物上附加高出表面的浮雕式立体刺绣。根据绣品的图案、质地和花纹,交替灵活地运用垫针绣、铺针绣、纹针绣、游针绣、关针绣、润针绣、凸针绣、堆金绣、双面绣、平金夹绣等针法,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汉绣的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汉绣艺术的表现性。从刺绣题材方面来看,汉绣大多繼承了蜀地的风格,在图案上喜欢龙凤鸟兽花草,有时还喜欢将两者结合。与此同时,汉绣还喜欢表现为虎、鹿、蛇等其他不同的动物,由于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华夏民族力图为刺绣来拓展出更多精神层面的实用性。从动物以及植物图腾方面,延伸出龙飞凤舞、福禄寿全、四季富贵等吉祥的观念。将更多美好的祝愿展现在刺绣作品中,这些题材往往体现着荆楚大地的人们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从刺绣的风格上来看,汉绣与宫廷艺术接近的苏绣存在一定的差别,同时也不和剪纸、年画等类似的蜀绣存在相似之处。汉绣最为主要的特色和风格是能够立足于农耕文化,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平民化的特征。在审美意象方面,更多表达了祈福、伦理教化等精神方面的作用,而汉绣艺术风格等方面则追求更加鲜艳,追求独特的特权。很多图形来源于自然,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的形态,表现出了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自然事物的基础上,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带来了更多优美的自然画卷。汉绣在配色方面与其他绣品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以古代寓意吉利的五种正色作为主要的颜色,同时还通过其他混合色的方式来达到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面对时代的发展,传承最为主要的内容是能够根据汉绣原来固有的特点,学会如何的进行继承和发展。
2、汉绣传承中所面临的问题
2、1从业人员数量相对较少,缺乏高端人才
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来看,当前汉绣的从业者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年龄区间集中在40到60岁。从年龄构成来看,年轻的从业者相对较少,年轻的发展力量不足。该行业的从业者通过培养学生的方式来进行传承,但是培训的人数是有限的,并且培训的淘汰率相对较高,真正能够从事汉绣事业的人数很少,年轻人的数量几乎没有。总的来看,汉绣的从业门槛相对较高,整个过程中大众对于汉绣的认可度相对较低。由于汉绣的工时较长,并且收入较低,所以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越来越少,很少有年轻人会选择这门职业,造成了在人才方面继承发展成为了一大瓶颈。
2、2从业人员的素养相对较低,创新力度不够
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看,当前汉绣的从业者学历相对较低,拥有艺术相关学历的人数较少,在整个汉绣的制作过程当中,往往是采用临摹或者是拓印的方式进行,整个过程缺乏艺术创作。在该项事业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研发机构和研发团队作为知识方面的保障,但是在汉绣这个行业中主要的研究和创新,往往是通过从业者的自主创新来发展的,并没有相关的机构来提供支持。总体上来看,该行业的从业者整体的艺术素养相对较低,并且整个过程中艺术的创新力度不够,无法满足当前市场上的需要。因此严重的阻碍了汉绣的发展,由于缺乏创新力度,整个行业缺乏生命力,导致手工业生存陷入了很大的困境。
2、3宣传力度不够
汉绣在整个宣传的过程中,并没有加强宣传的力度,往往在荆楚地区存在一定的知名度,但是放眼全国,如果不是深入的研究该行业的学者,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汉绣只存在一部分潜在的客户,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相对较低,究其原因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进行更好的推广,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将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好的宣传和传承,是值得深入进行思考的。
3、非遗视域下汉绣的推广变革策略
作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将继承和推广两者之间共同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循传承和改变的理念,能够将荆楚传统的元素,更好地融入到相关的作品中。在整个推广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汉绣所承载的知识体系以及情感体系更好地表达出来,注意整体与局部的设计以及在艺术和技术等方面的推广。
3、1文化知根 数字化推广
作为荆楚地区的重要名片, 汉绣在整个推广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的表现在作品方面的传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文化传承的方式更好地进行发展。汉绣是荆楚地区重要的文化标志,是民间文化的重要价值载体。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以及手段,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推广。比如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研发数字化App建立虚拟博物馆,通过拍摄纪录片和短视频的方式,向越来越多的人们传递汉绣的知识信息。主要的传播内容可以包括汉绣的艺术介绍、传承人的档案以及原材料所传达的寓意等不同的方面。通过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理的方式,在当地的博物馆,地铁,公交站等大屏幕上进行更好的推广,让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够了解汉绣文化,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提高知名度。
3、2进行图样研发,彰显地域特色
在传承和推广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有效地融合传统的视野与现代视角完美的结合。除了有效地传承传统的图像之外,也可以对现代的文明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图案辅助设计开发系统进行深入的研发,让汉绣的图样传承拥有技术方面的保障。比如在开展城市形象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汉绣图样进行设计,利用图像记录保存,从而设计一系列新的衍生品,以此来更加凸显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利用汉绣作为地域的名片,可以吸引大众对于荆楚地区的文化认同感,有利于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深意,提高文化软实力。总而言之,通过利用技术手段的方式,积极的应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以此来对汉绣作品进行更好的文化传承。紧跟时代的发展,对汉绣进行保护和开发,让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加了解汉绣的相关内容,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对本土文化进行更好的保护,同时也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3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吸引更多年轻从业者
人才在不同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汉绣也不例外。汉绣所传承的不仅仅是刺绣方面的内容,同时承载的文化内涵更为主要,所以在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坚守技艺进行信息的推广,同时还要让汉绣走进不同的校园。通过不同的途径,培养更多人才,让汉绣这门手艺更好地进行传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在社区内部成立博物馆,通过招募志愿者的方式来整理恢复失传的汉绣物件。对于当地的纺织学校进行研究,成立汉绣课程,在学生内部提升知名度。还可以通过免费培养残疾人的方式,让汉绣在爱心中发扬光大。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常态化的举办汉绣技术传承班,通过不同的渠道和不同的方式来培训汉绣喜爱者的汉绣技术。同时,也要将汉绣技术和现代化的精神文明有效地融合起来,加强传承和推广。一方面除了要保持原汁原味的汉绣技术和特色之外,同时也应当与现代化时代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设置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的方式,不断树立品牌的观念,更好地培养优秀的人才,吸引到更多年轻的从业者加入到该行业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更好地进行传承。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学会传承和发展共同进步。汉绣具有十分重要的传承功能,承载了荆楚地区独具特色的审美特征,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为历史文化的内涵带来了更多的内容。面对当前非遗视域汉绣的传承与推广,必须要更好地进行保护,同时也要不断地进行继承,认识到当前继承和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此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汉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武汉市志:科学志[M].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6 年版。
[2]武汉市工艺美术工业公司.武汉市工艺美术行业制[B].武汉:武汉 市档案馆, 1984 年版
[3]邱红.探寻即将消失的民间艺术——“汉绣”[J].装饰, 2006 (12) : 119-120.QIU Hong.Seeking for Extinguishing Folk Art—Han Embroidery[J]. Art&Design, 2006 (12) :119-120
[4]刘荻.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6):16-17.
[5]郑高杰,叶洪光.论江汉平原地区刺绣文化的发展变迁[J].服饰导刊,2013(1):50-53.
[6] 冯泽民,赵静.汉绣文化内涵及其传承发展[J].丝绸,2010(4):50-53.
[7]窦瑜彬,翟戈,谢敏君.汉绣的发展历程分析与展望[J].大众文艺.2014(16):44-45.
[8]叶云,叶依子.汉绣的娩出与发展变化[J].湖北社会科学,2009(6):190-192.
[9] 周薇,谢敏.汉绣文化的历史演进与传承保护[J].兰台世界,2015(18) :28-29.
[10]馮泽民.荆楚汉绣[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39,44,59-98.
[11]陈元生,李岩.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汉绣传奇[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4:54-55.
[12] 王易,李彦衡,何静波.荆楚汉绣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