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课”联动,助力整本书深度阅读

2022-05-16李英姿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3期

李英姿

【摘要】本文认为,为助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可按照“读前多层激趣”“读中提炼策略”“读后碰撞思维”的思路,分别设计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推进课、展示课,“三课”联动,逐层深入,伴随学生阅读全过程,以实现深度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推进课,展示课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自三年级开始设置“快乐读书吧”板块,将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分层次、有序列地纳入各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以助推课外阅读课内化。按照“读前多层激趣”“读中提炼策略”“读后碰撞思维”的思路,我们分别设计了导读课、推进课、展示课,“三课”联动,以引领学生实现整本书深度阅读。本文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西游记》的阅读指导为例,作简要阐述。

一、导读课:多层激趣,开启名著阅读之旅

整本书的阅读指导,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为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奠定基础。其次,对阅读方法作简单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可以预知的困难。最后,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规划,实现有计划的阅读。《西游记》不仅篇幅宏大,而且语言较难懂,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要实现持续、完整地阅读,对不少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为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的畏难心理,激发阅读兴趣,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激趣”。

1.借助影视资料,唤醒阅读期待

上课伊始,教师组织学生根据电视剧《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的精彩剧照猜名著,使学生初步认识本单元课文内容;接着欣赏电视剧《西游记》的片头视频,引导学生交流对《西游记》已有的了解,调动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在赏析教材选入的第六十一回“孙悟空和牛魔王斗法”片段时,教师适时播放电视剧中相应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比原著与影视资料的差异,发现书中的文字能带给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在此基础上产生阅读原著的动力。

2.揭秘回目,提升阅读趣味

我们紧紧围绕“快乐读书吧”中的两个小贴士,引导学生探究回目里隐藏的“秘密”。一是通过对比目录发现,全书每一回都有一个题目,这就是回目;二是出示部分回目名,让学生预测故事内容,结合教材阅读小贴士,总结回目的第一个秘密,即回目里藏着一波三折的故事;三是聚焦回目中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如“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从“心何足”与“意未宁”看出孙悟空桀骜不驯、心高气傲的性格特点,由此发现回目的第二个秘密,即回目里藏着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总览全书回目,将《西游记》全书分为三个部分。这样,从阅读封面、目录开始,学生可以整体上把握作品,从碎片化阅读的习惯中走出来,树立整本书阅读的意识。同时,学习阅读回目的方法,可了解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结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搜集、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自主规划,激活阅读动力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推动是不够的,特别是像《西游记》这样大部头的小说,如果能够在阅读之前,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那么学生阅读的深层次乐趣就会被激活,阅读动力也会更加持久。

导读课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规划,通过小组合作拟订阅读计划表,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支架,使学生的后续阅读有据可循,以此激励学生按照计划开启《西游记》的阅读之旅(见表1、表2)。

二、推进课:提炼策略,助推名著深读之行

推进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载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前期阅读的收获和体会;通过对作品内容或形式的深度探究,习得阅读策略,激发持续阅读的兴趣。针对《西游记》的特点,我们主要指导学生尝试三种阅读“策略”。

1.善用跳读,让阅读更有效

通过对学生前期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感觉《西游记》的语言晦涩难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指导学生运用“跳读难处”的阅读策略,即在阅读时跳过不懂的个别词句,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影响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2.勤用精读,让阅读更有味

一味跳读,会使阅读流于表面,不够深入;只有细致地赏析精彩部分,细读多思,勤于“精读”,才能感受到经典的魅力。为此,我们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如“三打白骨精”,契合学生的兴趣点,指导“精读”:关注情节发展,梳理故事脉络;关注孙悟空离别时的言行,交流对孙悟空的认识;观看电视剧中孙悟空拜别师父的片段,再读原文。这样通过“细读精彩处”,学生从文本中挖掘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对学生来说,孙悟空不再是一个有勇有谋、神通广大的“神”,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鉴赏水平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3.巧用联读,让阅读更有质

为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关联阅读”的策略,采用“拼图式”的阅读方式,将相关片段、情节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更全面、客观地赏析,提升阅读品质。比如,聚焦孙悟空在取经途中的三次“离队”,透视孙悟空的成长历程。首先,引导学生深度阅读“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这是孙悟空第二次“离队”。然后,向前关联其第一次“离队”的经历,相应的故事情节为“泼猴打六贼”,再向后关联第三次“离队”,相应的故事情节为“大圣诛草寇”。阅读时,关注孙悟空的言行,学生会发现,随着情节的推进,孙悟空不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这样的发展变化与他的自身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对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为丰富、完整、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主題点”,组建阅读伙伴圈,为后续阅读研究和阅读交流展示明确方向。

阅读推进课适用于阅读周期较长、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的作品。阶段性的总结、展示,给学生以激励;阅读方法的提炼,阅读思路的延伸,让学生的持续阅读更有方法,从而更好地达到推进阅读的目的。

三、展示课:碰撞思维,回味名著品读之趣

展示课是聚集学生阅读成果,体验阅读成就的重要路径。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展示,碰撞思维,深化认识,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延展式阅读,助推学生阅读更多的“整本书”。就《西游记》而言,我们组织的展示交流也经历了两个层次。

1.多元展示,在思维碰撞中深化体验

当学生从名著的字里行间走过,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閱读感受和理解时,学生的主体性就会被激活,阅读就在“输入—输出”中朝向更深层次迈进。

我们以“奇地、奇人、奇事、奇文”这“西游四奇”为线串联起阅读成果的展示分享,引导学生读起来、聊起来、写起来,以此提升其概括、分析、统整、创造等思维能力。如“花样书签”活动,制作一张“西游书签”,在书签上撰写“一句话微书评”,这是浓缩式的阅读感受。“阅读伙伴圈”活动,以“西游四奇”为话题,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展示阅读收获:“西游奇地组”绘制西游路线、推荐相关景点;“西游奇人组”制作人物卡片、人物“朋友圈”、人物“风云榜”等;“西游奇事组”评讲西游故事,绘制故事情节图“漫画西游故事”等;“西游奇文组”可“撷英西游语言”“揭秘西游暗语”……

我们设计的“奇地”“奇人”“奇事”“奇文”四个维度对应了小说中的典型环境、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语言风格,这样的分享展示不仅形式活泼,而且富有逻辑,能够很好地加深学生对《西游记》的整体认识与理解,感受《西游记》的独特魅力。

2.迁移名著阅读,在阅读迁移中开阔视野

师生共同梳理总结阅读《西游记》的方法,以凝练的形式展示出来:

回目里面藏秘密,按照计划毅力恒。

跳读难处用时省,细读精彩意味浓。

关联故事悟成长,且读且思感受丰。

遴选主题共研究,古典名著品人生。

继而,结合四大名著共同的“石头情结”,引导学生阅读片段,激发阅读期待:《西游记》的故事起源于一块仙石,是这块仙石孕育了孙悟空;《红楼梦》又叫《石头记》,开篇写了一块石头,这原是女娲炼石补天时丢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怀才不遇之石;《水浒传》第一回就出现了一块石碑,被洪太尉推倒,一道黑气冒出,化作百十道金光而去,这便是梁山好汉降落凡间;《三国演义》第六回也有一块石头,那是孙坚清理洛阳宫室废墟时无意得到的一块传国玉玺,一场“夺宝大战”由此展开……独特的视角激发了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最后,适当引入中外伟人、名人对四大名著的评价,使学生对四大名著有一个整体感知,以激发其阅读愿望,鼓励学生继续“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继而借助名家对四大古典名著的评价,引导学生交流对四大古典名著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继续“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导读课”激发兴趣,形成阅读期待;“推进课”提炼策略,助力持续阅读;“展示课”碰撞思维,体验阅读价值。“三课”联动,逐课深入,伴随学生阅读的全过程,注重解决阅读的实际问题,突出阅读的趣味性、整体性、实效性,促使学生爱读、会读、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