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教材”为“学材”,形成单元教学合力

2022-05-16陈洪波曹鸿飞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身手初试例文

陈洪波 曹鸿飞

【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为《围绕中心意思写》,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确定中心意思,写一篇习作,旨在培养学生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的习作能力。这个汉字可以从教材中提供的字里挑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其他的字;可以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的故事,学生有较大的习作自主性。

本次习作是在通过精读课文感知、领悟写法,借助“交流平台”梳理写法,在“初试身手”初步练习选材的基础上,对本单元习作任务的具体落实。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之后,教材安排了《爸爸的计划》和《小站》两篇习作例文,为学生学习“围绕中心意思写”提供了更多的模仿范例。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习作单元整体编排的优势,变“教材”为“学材”,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难点,搭建习作支架,助力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的提升。为此,我们确定了单元整组教学计划(见表1)。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能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想清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2.能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完成习作提纲。

3.能从“初试身手”和“习作例文”中进一步学习、运用围绕中心意思安排材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想清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并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完成习作提纲。

难点:想清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时要做到丰富、合理。

三、教学过程

1.联系教材和生活,确定中心意思

(1)回顾教材,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都在学习围绕中心意思写。在单元起始课上,我们知道了这次习作的内容是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汉字完成一篇习作,可以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的故事。习作的自由度很大,但最重要的是:围绕中心意思写。同学们在这段时间还选择了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字,尝试了自主构思。现在我们来交流。

(2)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明确中心意思

●指名交流: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字?这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以“迷”为例,引导打开思路:“迷”可以是着迷的意思,如“初试身手”第1题中的“戏迷爷爷”;也可以是“迷糊”的意思,如老师想写自己因迷糊引发的风波。“迷”还可以有哪些意思?它让你想到了什么?

●进一步打开思路,请学生说一说其他字都有哪些意思。

●引导确定中心意思:同一个字往往有不同意思,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的一个意思作为中心意思。

●同桌交流选择的字和要表达的意思,看看其中心意思是否明确。

(3)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中心意思确定不同的题目

●指名交流所选的汉字和要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明确中心意思。

●在学生交流“忙”字时,引导关联“初试身手”第2题中“忙碌的早晨”,并猜猜其他题目分别源于哪个字。

预设:“好斗的公鸡”——斗,“闲不住的奶奶”——忙、勤,“都是淘气惹的祸”——淘、悔,“那些温暖的时光”——暖,“欢声笑语满校园”——欢、乐。

●通过“初试身手”第2题中的题目分类,引导学生发现中心意思不同,题目指向也不同。

预设:“好斗的公鸡”侧重写动物,“闲不住的奶奶”侧重写人,“都是淘气惹的祸”“那些温暖的时光”侧重写事,“忙碌的早晨”“欢声笑语满校园”侧重写场景。

小结:不同的字引发了不同的中心意思,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题目,侧重写人、事、物、场景都可以。

●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汉字,将其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浓缩成有意思的题目,写到稿纸上。

(4)随机反馈选择的汉字和写下的题目,评价学生是否明确了中心意思

2.回顾精读课文,学习合理选材、组材

(1)指名交流围绕中心意思打算选择写哪些材料,教师随机引导以丰富选材

(2)回顾精读课文,复习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写的方法

(3)学生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尝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列提纲

(4)集中展评提纲

●欣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所列的提纲。

●教师针对存在问题的提纲进行分层指导:对于选材不夠丰富的,引导其打开思路;对于选材失误的,引导其修正;对于选材条理不清的,引导其调整。

(5)学生自主修改提纲

(6)同桌互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意思,是否丰富,是否有条理,符合一个要求点一个赞

3.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学习“围绕中心意思写”

(1)引导交流还有哪些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2)回顾“交流平台”: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时候要把重点部分写得具体些、详细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像《盼》中“下雨盼外出”的片段。

(3)读例文,学习围绕中心意思安排材料

●浏览《爸爸的计划》这篇习作例文和旁批,说说作者是怎么介绍爱制订计划的爸爸的。

●引导发现《爸爸的计划》先罗列爸爸给全家人制订各种计划,再简单写执行计划的两个事例,最后重点写为“我”制订暑假计划。●引导交流:为什么重点写为“我”制订暑假计划这件事?

预设:因为这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最能表现爸爸爱制订计划的,所以重点写。

●学生回看自己所选的材料,将感受最深、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部分作为重点,并画上“☆”。

4.课堂习作,尝试围绕中心意思写

(1)学生借助提纲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C6C048C8-A9A8-4099-AD25-7A58209CA6AD

(2)展评开头是否围绕中心

(3)课堂小结,提醒学生写完后自主修改,准备

下节课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习作评改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评改,进一步掌握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方面来写的方法。

2.结合精读课文《盼》和学生习作,围绕中心意思运用恰当的方法把重点部分修改具体。

3.与同伴交换习作,相互评价、修改习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与同伴交换习作,相互评价,进一步掌握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不同事例或从不同方面来写的方法。

难点:围绕中心意思运用恰当的方法把重点部分修改具体。

三、教学过程

1.一评:围绕中心意思选材料

(1)回顾第一课时导入

(2)结合评价单,自读自评

(3)展示学生典型习作,交流点评

●展示“学生所选汉字统计表”。

●欣赏习作中出现的同一汉字产生的不同题目和特别有意思的题目。

●默读典型习作,对照评价单第1~2项,集体评价(见下图)。

(4)同桌互评是否做到“中心意思明确”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2.二评:聚焦重点部分改具体

(1)结合预设片段,发现要把围绕中心意思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辨析两个预设片段

师:陈老师所在学校的同学们在写这次习作的时候,出现了以下两个片段,你认为哪一个写得好?(出示《险》的两个习作片段)

险(一)

过山车开动了,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尖叫声,过山车飞快地冲了下来。下了车,大家都惊魂未定。

险(二)

“哇,这游乐场可真大啊!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我兴奋地说。大家直奔最惊险的项目——过山车。可是看到长龙一样的队伍却犯难了。有人拿出了零食,有人去买饮料,还有人开始给大家讲笑话。班长则研究起了景区地图,为下一步做准备。还有些胆小的同学在那儿犹豫要不要上去。终于排到了,大家迅速分好组,坐上过山车,系好安全带。过山车缓缓开动,速度逐渐加快,不一会儿就到了顶峰,又飞快地俯冲下去。我们都下了车。

●反馈交流。

预设:《险(一)》围绕中心意思写,但没有写具体;《险(二)》写具体了但没围绕中心意思写。

●小结:习作的时候,要围绕中心意思把重点部分写具体。(2)结合学生习作片段,发现围绕中心意思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指名让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片段。

●学生交流说启发。

预设:他们围绕中心意思加入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将重点部分写具体了。

●小结:可以通过描写的方法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3)微课导学,进一步丰富围绕中心意思写具体的方法

微课回顾:

◇《盼》侧重心理描写,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学习过写出“心理感受”;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过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特点;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还学习过“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4)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

(5)反馈交流

3.三评:展示激励,提升文意

(1)借助习作例文《小站》,丰富写法

●引导思考:《小站》从不同方面写了小站的“小”:“建筑小”“月台小”“喷水池小”“设备简单”,最后两段不再写“小”,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预设:这样的结尾让中心意思得到了提升,表现了小站虽小,但设计精心,给旅客带来了温暖。

●欣赏同学习作中富有特色的结尾。

(2)小组交流,展示欣赏

●小组内互相欣赏习作。

●把习作贴到“习作漂流板上”。

●展示“习作漂流板”。

(3)回扣单元导语,提升文意

●回扣单元导语,进一步理解“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的意思。

●回忆学习过程。

师:我们通过学习《夏天里的成长》和《盼》,知道了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在“交流平台”中明确了方法;在“初试身手”中进行了初步的练习;从两篇习作例文中学到了更多的方法,以后学习习作单元时也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

●布置课后任务:运用习作漂流板,组际漂流,欣赏同学的习作;誊抄习作。

【点评】

《围绕中心意思写》是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习作。相比于普通单元,习作单元的编排自成体系,各部分内容编排目的都指向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本设计突出体现了以下特点:

1.单元统整,形成整组教学合力

习作单元的单元导语点明语文要素,从阅读精读课文中学习写作的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习作例文提供范例,引导学生继续体会写法;单元习作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实践。各部分内容编排环环相扣,又相互作用。习作单元的习作并非“孤军作战”,而是“厚积薄发”。本设计以单元教学安排表为载体,灵活处理单元各部分间的关系,既尊重单元编排层层推进的内在逻辑,又合理统整单元各部分内容,以单元整组视野展开教学,形成单元教学的合力。

2.巧用教材,突破学生习作难点

学生完成本次习作的难点有四个:一是难以由一个汉字确定中心意思;二是选择的材料不够丰富,难以实现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三是组材不够有条理;四是不能围绕中心意思把重点部分写具体。针对以上难点,本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巧妙借助“初试身手”第1 题,引导学生选择汉字后要将自己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的一个意思作为中心意思;借助“初试身手”第2 题,教师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调动已有的选材方法,确定习作的题材;借助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和《盼》的提纲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丰富选材,合理组材,形成提纲;再借助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学习合理安排详略內容,确定重点部分。第二课时再一次借助精读课文《盼》,落实“把与中心意思有关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这一重点目标。针对学生“选材围绕中心意思,但写着写着就写散了”的问题,教师借助习作例文《小站》引导学生发现提升文意的方法,借鉴修改自己的习作结尾,习得新的习作能力。两课时教学充分借用了单元各部分内容,其中,“初试身手”是在完成教材编写意图基础上的再次利用,习作例文则选取了其最核心的价值。教师在习作过程中结合学生的需要引领学生学习,创造性地发挥了教材的价值。

3.以评促写,发挥学生习作的能动性

习作评价是习作学习的有力支架。有效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的方向,树立习作的信心。本设计在引导构思环节,通过同桌互相说一说,评价对方是否明确了中心意思;在列提纲环节,以同桌互评点赞的方式,评价所选材料是否围绕中心意思,是否丰富,是否有条理;习作评改课上,利用“习作评价单”把习作目标具体化,将其转化为学生能进行操作的学习工具,进一步引领学生开展自评、互评活动。两个预设片段和对学生精彩片段的评析,则使学生在观照他人得失中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这样的评价,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又融在习作过程中,充分实现了教、评、改一体化,满足了学生不断改进的内在需求,促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课后,借助“习作漂流板”,让全体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习作,满足了学生习作的成就感,也激发了学生后续习作的读者意识。

本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习作单元的编排优势,体现了读写结合、学用结合、顺学而导的理念。但是,习作教学特别考验教师即时判断、捕捉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能力。概念性、机械性、预设性的指导和评价无法满足各具差异的学生的需要,而需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灵动、有针对性的引领和指导。这是习作教学对教师的挑战,也是教师须要努力的方向。C6C048C8-A9A8-4099-AD25-7A58209CA6AD

猜你喜欢

身手初试例文
考研初试高分未被录取,且慢提“猫腻”论
“顽皮鬼”显身手
小试牛刀,初试微课堂
空乘招聘初试,走出“美丑”误区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擦玻璃
看它大显身手(二)
看它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