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省校区间校际学生交流实践

2022-05-16张世栋杨皆平

大学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校际实践

张世栋 杨皆平

[摘 要]地理位置不佳的新建高校开展跨省校区间校际学生交流项目,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生源水平、人才培养水平和就业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对学校发展大有裨益。文章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为例,介绍了该校区近三年来开展跨省校区间校际学生交流项目的主要做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以期为相关高校开展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区间;校际;学生交流;实践

[中圖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3-0261-03

考虑到地理位置和政策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目前高校跨省新建校区选址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鲜有高校在西部省份新建校区。为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能源战略,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于2015年3月成立了克拉玛依校区(以下简称“校区”)工作推进组,于2015年9月向教育部递交了设立校区的请示和报告,并于2015年10月获批建设校区。2016年8月,校区首届本科新生入学报到。截至目前,校区共有本科专业16个,在校生3800余人。2018年,校区启动了向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派遣学生交流学习的项目,交流学习期限为半年至一年,近三年的实践表明效果良好。

一、开展跨省校区间校际学生交流项目的意义

(一)有利于招生宣传,提高校区生源质量

建设一流大学要先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办好一流本科教育要有一流本科生源。招生宣传是帮助考生及考生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吸引优质生源、提高生源质量的有效途径。校区采用单独本科招生代码面向全国25个省份(自治区或直辖市)招收一本线以上生源,新疆以外省份的招生计划占比90%以上。校区位于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处西北且路途遥远,对其他地区考生吸引力不大,因此如何吸引其他地区考生尤其是高分考生报考是校区招生宣传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校区在线上、线下进行招生宣传或咨询时,除向意向考生及家长推介校区是性价比最高的211高校外,还可重点宣传校区优秀学生有机会去校本部或合作共建高校交流学习半年至一年,这样能够为校区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也是校区招生宣传的一个重要优势。

(二)有利于提高校区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核心的任务,其质量和效果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英国教育家纽曼在他的著名演讲集《大学的理念》(The Ideas of a University)中说过,“先生们,如果让我必须在那种由老师管着、选够学分就能毕业的大学和那种没有教授和考试让年轻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互相学习三四年的大学中选择一种,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为什么呢?我是这样想的: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具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为判断力”[1]。可以看出,大学期间学生共同交流学习对个人成长极为重要。

校区学生交流学习的地点均位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交流专业又均为交流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学生的高考入学分数均高于校区学生,聚集了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校区学生在交流学校插班学习、混合住宿,与优秀学生一起成长,充分利用交流学校优质的文化资源和教学资源,积极参与学术科研和文体活动,在优良的校风学风中提升学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同时,校区学生闲暇之际在交流学校所在城市游历,博览当地风土人情,感悟历史文化底蕴,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交流学生返校后将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的优秀文化底蕴带回校区,能带动更多校区学生一起成长,也有助于提高校区的人才培养质量[2-3]。

(三)有利于提高校区学生就业质量

校区学生在交流期间严格遵守交流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业成绩优良,向交流学校的师生充分展现了校区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较强的适应和学习能力,为以后进入更高、更大的平台打下了坚实基础。校区学生交流期间与所在学校师生用心交流,广交朋友,这样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或考取研究生时联系导师就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与没有参加过交流项目的学生相比更有优势。大城市就业机会更多,就业信息来源更广,校区学生可最大化地利用交流学校所在城市的软硬件资源,积极参加相关活动,与校区未参加交流学习项目的同学及时分享就业信息,这对提高校区学生的就业质量有较大帮助。

校区初创,做好跨省校区间校际学生交流工作,有利于形成“生源质量好、培养质量高、就业质量高、生源质量更好、培养质量更高、就业质量更高”的良性循环,对校区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二、主要做法

(一)顶层设计,稳步扩大赴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交流学生规模

2017年6月,为践行“一校两区,两区一校”“互补借力差异化发展”理念,实现校区和校本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化交流,共同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人才培养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出台了《校区间学生交流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5月,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1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共同签署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团队对口支援校区框架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根据《协议书》,校区每年可选派一定数量品学兼优的本科生赴合作共建高校访学及交流学习。2018年10月,校区制定了《校区学生赴对口支援高校交流学习管理办法(试行)》,并有序扩大了赴合作共建高校交流学生的规模,先后与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签署了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

以上两个交流管理办法分别从管理机构、选派原则、教学管理、日常管理等方面做了原则性规定,涵盖了交流生管理的全部环节。截至目前,校区累计向校本部派遣5批次103名交流学生,向11所合作共建高校派遣3批次121名交流学生,实现了校区每个专业至少有1所学校(含校本部)可派出交流,部分专业(如会计学、软件工程等)甚至有3所合作共建高校可派出交流,校区赴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交流的学生规模稳步扩大。

(二)加强与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交流,做到有去有来

校区与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积极互访,加强沟通交流,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共同发展。除派遣校区学生赴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交流学习外,校区还积极推动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学生来校区交流学习。校区所在地克拉玛依市油气资源丰富,石油石化产业链完整,教师工程教育经验丰富,是完备的实践创新工场。而且,校区建设了石油石化领域国际一流的实训基地,能够滿足石油石化产业上中下游各环节近20个专业的实习实训需求。2017年以来,校区累计接收校本部9批次493名卓越班、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生,并加强校区与校本部学生互动交流,共同传承中国石油大学优良的校风学风。此外,校区还与合作共建高校共同举办“感受大美新疆、传承石油精神”主题夏令营活动,通过学生交流的方式促进合作共建高校和校区的交流和了解,加深合作共建高校学生对校区的认识,拉近校区与合作共建高校的距离,为未来深化合作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三)规范管理,建立“选、派、培、管、回”全链条管理和服务体系

学生赴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交流涉及选、派、培、管、回等各环节,通过规范管理,将校区与校本部互补借力做大做强,实现校区与合作共建高校互惠共赢。

选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自愿”原则,根据选派标准,按照“学生申请—学院审核—校区审批”程序择优选拔。为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校区规定学生在校期间最多只能交流学习1次。因校区学生高考入学分数与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学生高考入学分数相比低了不少,熟悉交流学校环境占用较多精力,一旦前面批次派出的交流学生出现课程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影响评奖评优等现象,后面批次选拔时就容易出现优秀学生报名不积极,甚至初选学生的专业排名在50%之后等情况,极易形成恶性循环。为激励优秀学生积极参加交流,校区规定计算学年或总平均学分绩点排名时,赴校本部或境内外高校交流学生在交流期间获得的学习成绩每学期至多可选择两门不参与计算,推免时优先从满足基本条件的交流生中选拔,这极大提高了优秀学生申请交流的积极性。

派出:选拔结束后,校区及时召开交流学生行前培训会,由教务、学工等部门负责人就交流学生行前准备工作、选课要求、党团关系、学生管理、学费住宿费缴纳、医疗保险等事项做详细说明。建立交流学生选课计划专业负责人负责制,专业负责人根据交流学校及校区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学生专业培养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统筹考虑,指导交流学生在派出前制订课程修读计划,并提交教务部门审核。遵循课程整体替代原则,非必须补修的专业核心课均可由交流学校开设课程替换,尽量减少学生回校补修课程,并鼓励学生自由选修交流学校开设的课程作为选修课。

培养:以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训为主,联合举办学术交流与创新活动为辅。交流生编入交流学校相应专业班级、混合住宿,以对方管理为主,同时要求辅导员延续对交流学生的管理工作,定期了解学生交流期间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并随时给予指导。学生交流期间所有考核成绩均予以认可并如实记入学籍档案,同时可参与校区的评奖评优、研究生推免等。针对交流时间较短,不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交流学校文化、充分利用交流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和享受校园生活等情况,校区及时将后续批次交流学生的交流时间从一学期调整为一学年。

管理:成立校区学生交流管理工作小组,由主管教学的校区领导担任组长,教务、学工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教学院长担任成员。教务部门负责学生交流总体协调工作,主要涉及选派方案制订、选课计划审核、学分认定与课程替代等事项,与其他职能部门、相关学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合作。教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学生交流工作,建立交流学生工作群,协调校区学生在交流学校参加四六级考试、课程改退选等事宜。

回校:交流学生返校后,及时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在交流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回应学生对校区交流学习管理的意见建议,并借鉴交流学校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管理经验,促进校区本科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返校后,教务部门及时联系交流高校提供交流学生成绩单等学籍材料,做好成绩审核及入库工作,并督促学生尽快在教务系统申请课程替代。之后,学生可在教务系统通过培养方案完成情况查看自己须补修的课程,合理安排补修计划,以免影响按期毕业。各学院要及时举办交流学生报告会,由交流学生向相关师生汇报参加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进一步扩大交流学习项目的影响力,以提高下一届优秀学生报名的积极性。

三、存在问题

(一)交流学习的深度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因校区地理位置、办学水平与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校区派出的交流学生数量较多,而接收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派出的交流学生数量较少,基本上为单向交流,交流学生派出尤其是接收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4]。而且,校区接收的学生交流培养内容以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交流时间较短,而校区派出的学生交流培养内容则以课程学习为主,交流时间较长,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优秀学生对校区学生的引领带动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学院层面的沟通交流需要进一步加强

校区相关学院与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对应学院的沟通交流程度不够,相关专业负责人对拟选派高校规章制度、培养方案、拟选修课程教学大纲、难易程度等信息不够熟悉,没有提前沟通好交流学生课程修读计划,导致部分交流学生无法做好选课准备、交流学习体验差,影响优秀学生参加交流学习项目的积极性。校区综合测评计算时必修课成绩较选修课成绩权重高,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选拔时只计算必修课课程加权学分成绩,因部分学生返校出成绩后才提交课程替代申请,成绩较高课程偏向认定为必修课,成绩较低课程偏向认定为选修课,这一做法不合理。同一专业学生去多所学校交流,某学校评定成绩较其他学校评定成绩明显偏高,导致学生更愿意去成绩评定偏高的学校交流学习,评奖评优、推荐免试研究生时使用交流成绩,这一做法不公平[5]。

四、改进的思路

(一)拓展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扩大交流学生选派规模

积极协调,探索按照大类专业选派,即双方专业只要同属一级学科即可考虑互派方法。紧抓教育部直属高校对口支援校区机遇,争取所有非石油石化专业至少有两所合作共建高校可选择互派交流,进一步扩大交流学生规模,让更多校区学生享受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有必要利用校区优势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的优秀学子来校区交流一学期或更长时间,带动校区更多学生一起进步和成长,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学生亦可感受西部特有的历史地理环境和石油人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毕业后有更多学生选择留在西部、建设西部、扎根西部,为边疆发展贡献力量[6-7]。

(二)加强学院层面沟通,做实做细选课计划工作

严格落实交流学生选课计划专业负责人负责制,按照时间节点和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交流学生选课计划工作。认真做好学分认定与课程替代等工作,积极、稳妥地解决个别专业学生赴不同高校交流成绩评定差距较大等问题。争取“全专业式”对口援建校区支持,每所合作共建高校负责对接校区的一个专业,把合作共建高校专业建设团队请进来,可考虑采取“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结构,使其在援建期间全面负责校区相关专业的专业及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和管理手段,将以往“零星”選派、“单兵”作战、“输血式”共建调整为“组团”选派、“集体”作战、“造血与输血并重”,以此作为一种特殊的“学生交流”模式,让更多的校区师生受益。

五、结语

校区以开展跨省校区间校际学生交流项目为契机,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来校区就读。建立健全的本科生质量保障体系,扩大交流学生互派规模,提高校区本科生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加强就业指导,让更多校区、校本部及合作共建高校优秀毕业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自愿留在西部、扎根西部、建设西部。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军.大学之路:陪女儿在美国选大学(上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38-41.

[2] 沈雪芹.本科生校际交流联合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5):42-44.

[3] 刘进军,吴梦秋.九校联盟本科交换生合作培养的评价[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2-73.

[4] 陈青,刘济科.加强校际教育交流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山大学开展本科交换生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1):147-150.

[5] 陈雪芬. 高等学校本科生校际交流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6] 王根顺,赵莹.对我国高校校际交流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由博洛尼亚进程得到的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10(4):29-31.

[7] 汪庆华.努力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J].中国高等教育,2020(17):18-20.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校际实践
长三角地区“戏曲进校园”校际联盟在上海市金山区授牌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校企、校际协作育人机制研究
常州高职园区校际体育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现状及共享分析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校际间共建共享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