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红色研学旅行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2022-05-16王力黄婉莹张颜辉
王力 黄婉莹 张颜辉
摘 要:甘肃省红色文化背景深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较大的红色研学旅游发展潜力,本文将运用SWOT分析法,梳理甘肃省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对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即以政策为指导,整合多方力量;抓住时代机遇,借鉴先进模式;融合多种类型旅游资源,形成组合效应;总结先进经验,不断挖掘市场需求,为制定适宜的甘肃省红色研学旅行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拉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关键词:红色研学旅行;SWOT分析;旅游经济;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红军长征在甘肃’红色之旅研学游系列路线规划研究”(21ZZ06)。
发展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3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制定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将“研学旅行”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并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中。为响应国家发展红色研学旅行的大政方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该计划指出,“强化红色旅游教育功能。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景区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内涵,把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成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研学旅行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形式,红色旅游是研学旅行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充实,彼此成就,催生出受社会各界欢迎的一种新旅游形式——红色研学旅行。
甘肃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有发展红色研学旅行的良好基础与先天条件,但同时存在起步较晚、硬件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威胁并存,抓住机遇,扬长补短,甘肃省红色研学旅行将会得到长久发展。本文将梳理甘肃省红色旅游资源集聚区,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对甘肃省发展红色研学旅行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1]。
(一)優势
1.红色研学旅行资源丰富
革命时期,发生在甘肃境内的战斗、会议等革命运动众多,为甘肃省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革命遗产。目前,甘肃省共确定革命遗址682处,有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157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5个,同时拥有毛主席、抗日将领邓宝珊等多个名人故居与多个红色纪念馆。甘肃省以其丰富且独特的长征主题的红色资源承担了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任务,已培育东部红色沃土旅游区、中南部长征丰碑旅游区、河西红西路军征程旅游区等3个红色旅游区,建成A级红色旅游景区14处,有10个系列16个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3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迎来了发展红色研学旅行的良好契机[2]。
2.红色文化背景深厚
甘肃省在革命政权的诞生期、土地革命时期、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最后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红色文化,并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些精神文化在航天精神与铁人精神上得到体现与延续。甘肃省红色文化遗产基本遍布全省各市州,如以陇南市、天水市、白银市、甘南州、定西市为主的红军长征主题红色文化区,以张掖市和武威市为代表的西路军主题红色文化区,以庆阳市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主题红色文化区,以兰州市为代表的甘肃革命乃至西北革命时期的联络核心,以酒泉市为代表的航天精神与铁人精神文化区,各地市州红色文化背景深厚,形成了甘肃省独特的红色文化遗产链[3],助力当地发展红色研学旅行。
(二)劣势
1.地形狭长,“旅长游短”,难以形成红色研学旅行组合产品
甘肃省东西狭长,跨度超过1 600 km,中南部长征丰碑旅游区处于多山地区,两个直线距离较短的红色旅游景点需要绕过群山才能到达。东部红色沃土旅游区主要集中在庆阳市,而庆阳市距离较大的客源市场较远,可进入性不强,且游览同类型的红色旅游资源需要跨越较大的空间尺度。这对于多人组成的红色研学旅行团队来说,需要付出较大成本;对于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来说,也需要考虑更多因素,保证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进行。
2.红色研学旅行产品设计创新性不强,体验方式单一
甘肃省红色研学旅行产品设计劣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以“红色”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产品数量少。甘肃省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的不完善、景区周边研学配套产业发展的不完备,造成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发展的上限较低,各机构的红色研学旅行产品之间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开发出的红色研学旅行产品仅为相对单调的参观游览,以“红色”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产品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的比例,而甘肃省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完全有条件支持更多红色研学旅行产品上市。二是红色研学旅行产品的红色教育效果有待提升。目前甘肃省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大多缺乏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等高新技术的参与,大部分展示形式主要是图片文字、文物陈列、人工讲解、影视作品、相关表演等,缺乏体验感与代入感,红色教育效果有待提升。三是红色研学旅行产品的核心红色文化不突出与具体的红色“主旋律”不明显。甘肃省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在红色文化内涵与红色精神领悟方面的差异不大,缺少根据红色资源的历史背景对红色主题的细分,造成红色研学旅行产品文化体验“千篇一律”的局面,主题不突出[3]。
(三)机遇
1.政策引导
红色历史事迹、红军遗物、战斗战争遗迹、革命传统、红色精神等革命时期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都是国家宝贵的财富。作为从被列强割据、烧杀抢掠、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丧权辱国条约等昏暗历史中走出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定不会忘记那段悲痛的历史,不遗余力地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研学旅行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201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原国家旅游局等14个单位将甘肃省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兰州市城关区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旧址、庆阳市华池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10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区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以及甘肃省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设立,不仅提高了甘肃省红色旅游景区在省内乃至全国的知名度,而且为当地红色研学旅行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红色研学旅行活动顺利、高效开展。
2.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时代“最强音”
中国人民今天的幸福安康生活是无数革命英雄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牢记他们的贡献是我们后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诸如此类的大型纪念日令中国人民热血澎湃,爱国热情高涨,家国情怀深入日常生活中与人民“血液”里,牢记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时代“最强音”。因此,承载着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研学旅行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欢迎。
(四)威胁
1.受到其他旅游业态抢占市场的威胁
随着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形式与旅游活动内容不断丰富,体育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等新兴的旅游形式在以惊人的速度占领旅游市场,游客在这些新兴旅游上花费的时间与金钱远远大于花费在红色研学旅行上的时间与金钱。尽管甘肃省的红色旅游景区都是实行免门票制的,但游客在红色景区的游览时间与体验型消费仍与其他类型景区有较大差距。而且其他类型景区吸引的投资远比红色景区吸引的投资多,在宣传上的投入力度也远比红色景区大,导致红色景区在知名度与游客数量上与其他类型旅景区存在明显差距。
2.自身发展方向有待摸索且受到限制
已有学者研究表明,体验性较高、高度感官参与的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红色教育效果更好[4],但VR、AR科技与声光电设施在甘肃省红色景区中纪念馆、展览馆中的应用,体验性项目在游客游览过程中的时间、顺序、内容安排没有达到行业的统一标准,成功应用且已经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先例暂时还未能“走出来”,宣传教育方式亟待改善;在新技术、新活动的应用上,红色景区、纪念馆的教育基地暂时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合理的机制“引进来”。
根据前文总结的甘肃省红色研学旅行发展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结合旅游活动特点,提出符合甘肃省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实际情况的4条针对性策略,以期扬长避短、推陈出新,为制定适宜的甘肃省红色研学旅行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一)以政策为指导,整合多方力量
一切红色研学旅行活动都必须要符合政策这一宏观抓手的要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红色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重要主题之一。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甘肃省发展红色研学旅行需要以类似政策为指导,将理论思想落到实处,还要整合多方力量校方、旅行社、红色教育基地等多方力量,确保校方提出科学合理的红色研学旅行需求,旅行社负责沟通协调,红色研学旅行基地结合校方需求,开发设计红色研学旅行系列活动,促进红色研学旅行安全顺利开展。
(二)抓住时代机遇,借鉴先进模式
甘肃省以其丰富且独特的长征类红色资源,承担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務,这不仅为甘肃省的长征类红色资源提高了知名度与品位度,而且将甘肃省红色旅游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因此,相关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应抓住时代机遇,开发设计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并与基地周边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兼顾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还要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借鉴已成功的“红色延安”“红色井冈山”模式,丰富活动内容形式,提升教育效果。
(三)融合多种类型旅游资源,形成组合效应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成为新时代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甘肃省红色研学旅行的管理者应做好活动前的主题宣传、内容宣讲,活动中的教育渗透、寓教于乐,活动后的思想总结与教育效果反馈等工作,确保教育功能始终贯穿红色研学旅行的活动过程。红军长征主题的红色资源并不是甘肃省唯一的红色资源类型,其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有详细记载的西路军事迹、以王进喜为代表的铁人精神、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为依托的航天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5],相关负责人在发展红色研学旅行时,需要充分发挥当地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多种主题的红色研学旅行教育实践活动,满足学校、家长、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四)总结先进经验,不断挖掘市场需求
甘肃省想要更好地发展红色研学旅行,需要总结先进经验,不断挖掘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红色研学旅行基地之间应友好往来,积极沟通,通过交流经营心得,吸取对方的经验长处,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另一方面,随着交通条件改善、科技进步、收入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等,人们对红色研学旅行的需求形式、要求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红色研学旅行管理者应与时俱进,做好红色研学旅行活动每个环节参与者的意见建议收集工作,尤其要敏锐地发现游客的潜在需求,实现红色研学旅行的可持续发展。
[1] 董文强,王伟,成东媛.基于SWOT分析的红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4(15):311-313.
[2] 甘肃省委办公厅印发甘肃省2016—2020年红色旅游发展实施方案[N].中国旅游报,2017-06-02(1).
[3] 吕晓华,王源远.甘肃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1(4):81-84.
[4] 王力,张颜辉,寇梦然.红色教育受众与红色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1(1):1-6.
[5] 海敬.甘肃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社科纵横,2020(8):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