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朗读为奠基,促进更美语文课堂

2022-05-15陆芳淑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朗读技巧

陆芳淑

摘要:朗读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阅读方式之一,当前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朗读方面均存在不同的问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素养和学生自身有着密切关系。课内要教给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良好轻松的朗读氛围,课外要提倡举办富丰多彩的朗读活动,从多层面、多角度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无声的文字变成动听悦耳的语言,让学生明白,语文是要读出来后才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關键词:朗读现状;指导方式;朗读技巧

一、当前语文课堂朗诵的现状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提出过,虽然现在的课堂上读书声不绝于耳,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并不深刻,教师对朗读目的指导也不够明确。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确实发现这样的缺失,学生只是一味地去读,没有目的,没有方法,没有融入情感,同时也缺乏教师对学生朗读后的正确评价。

1、畏惧朗读,不愿开口

部分性格腼腆学生对朗读存在畏惧心理,甚至抗拒,不愿意开口朗读。不管老师如何引导或者鼓励,也不管老师在讲台上的“热血沸腾”,台下依旧无动于衷。通常情况下,学生缺乏胆量,不愿表达,即使会读也不主动表现,还有的学生形成懒惰性,懒得开口,反正我会读了,还需要再读吗?

2、有口无心,有声无情

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不难,难在于往往缺乏感情,表现为:不管文章类型,遇到抒情就直接把声调提高,扯着嗓子读,或者注意了轻音重音,语速快慢地处理,但是没有经过理解和用情体会,所谓有口无心,有声无情地朗读,即只有“目视”和“口诵”,未与“思维”相融合。

3、范读缺失,机会不匀

随着科技进步,教育时代的需求,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后,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范读越来越少,教师认为自己朗读感情不够充沛、声音不够完美为借口,依赖多媒体便捷播放录音范读或是视频,让学生跟着朗读。或者点名几个平时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一人读,众人听,得到锻炼的同学朗读水平越高,越是朗读水平低的,然而锻炼机会越少。从而产生了机会不均的现状,也正因为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朗读兴趣不浓或者不够自信的表现。

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生的朗读能力跟语文教师的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标准程度、对朗读的指导方式,对朗读的评价准则。同时,学生朗读能力与学生课内朗读氛围,课外活动学生的朗读兴趣的培养也是分不开的。学生的朗读兴趣得不到培养,就会慢慢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找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教师的朗读指导方式要因文而异

目前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朗读指导方式有个共性:当课文有合适朗读的段落和句子,教师会让学生找出来并朗读。读的形式有指名读,小组读,男生女生读、角色表演读、比赛竞争读、自由选择读等,但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学生朗读,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提倡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灵活地选择“读”的方式。

1、说明文朗读教学

古语有云:“教人未见意趣,比不乐学”。说明文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也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更加精心创设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采取恰当的点拨方式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发点,化兴趣为乐学。特级教师赵志祥老师执教《鲸》时,通过情境创设,由问题“如果我们去给别人宣传这头鲸,我们能不能把它宣传得很大”瞬间点然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师生合作读,情境朗读,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说明文语言变得生趣盎然,有声有色。这样的朗读教学既风趣又有效。

2、童话朗读教学

这类课文的朗读采用朗读的教学建议用分角色朗读和男女生混合读的方式。这些故事的感情基调多样,适合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体会特定情景的语调,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如《丑小鸭》这篇课文,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语调朗读中体会丑小鸭的变化过程的童趣,这样就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灵活多样。

3、诗歌朗读教学

此类课文的朗读教学建议采用教师范读、学生精读的方式。因为诗歌的范读是诵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发生情感,进而产生学习文本的浓厚兴趣。范读不要在一开始教学进行,先引导学生画出节奏和轻重音读,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诵读,可以边读边想象文本所描写的画面。在教学时中穿插教师的范读,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与自己的理解和朗读进行对比,避免学生机械化的模仿朗读。还得注意的是诵读文本讲究的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可以是先要求读准字音,再读出停顿,接着读出语气,最后是读出感情。课堂上需要教师带着学生入情入味的朗读,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迷人的魅力,展现更美课堂。

(二)以多样的引导方式,呈现余音绕梁的课堂

1、多角度以问导读,引学生深入文本

课堂伊始,教师可以从初读感受设计一个牵一发而动全文的主题问题。如,在教学艾青的现代诗《绿》一文时,我设计这样问题:读完诗歌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的回答都能围绕主题“绿”来谈感受,如:作者描写这么多“绿”,让人感到了生机盎然的世界、我被宽广密集的“绿”陶醉了!我感受到了希望与生命。在引导诵读的过程中,注意追问,把诵读和对诗歌文本的理解融合起来,使环环相扣的追问中把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思考引向更深处。教师还要善于设疑,如艾青在描写“绿”的静态美之后,还描写了哪种形态呢?在追问中,学生再次细读文本,感悟“绿”在风中飘动的动态美。

2、多层次反复朗读,诱导学生渐入佳境

余映潮老师提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该在课堂上读起来,对那些富有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是朗读,或是吟诵,或是吟唱......”在课堂上,应该要有学生个体的感知性诵读,有学生轮流的个读、男女组合读或是全班齐读,也要有学生的自由读、老师带读、老师指导下读、和老师的范读。还要有对重点段落词句反复品读,已达熟读成诵。整节课在各种朗读声中,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循序渐进中去理解内容,感悟情感,多次的品读后,达到诱导学生渐入佳境,读出感情,读出滋味,悟出语文之美。

3、多点位指导朗读,让学生品出语文之味

语文教学是被称为慢的艺术。教师要舍得放慢教学脚步,慢慢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融合,一步一个脚印,驻足文本,不能只一味追求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慢慢读和细细品。对于课堂诵读的指导是需要耐心和匠心的,面对课堂伊始学生没有深入文本前不如人意的朗读,老师要做到不退缩,不带有负面情绪,而是要根据学情,必要时进行示范诵读,或者比较、体悟朗读方法,引领学生注意朗读的感情、节奏,停顿等问题。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在没有老师指导朗读前,学生的朗读是比较平淡了,感情基调较浅薄,没有准确地传达出文本的感情。此时需要教师恰当地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声音的轻重和语速的快慢,做到以声传情,并且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反复诵读,以达提升诵读的能力,还能真正以诵读方式来理解文本,品味语文之美。

三、课内教给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朗读”作为基础、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课堂上有被简单化、表面话的现象。每位老师都会在目标中列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朗读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开心、轻松的,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朗读产生浓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朗读的第一要务。

1、正确

把音读准了,是朗读最基本的层次,也是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对学生提出的朗读初级阶段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起示范作用。这里的“正确”是指用普通话标准音读准字音,学生要认识这个字,才会读出正确读音,要求学生会读出这个字,教师就要发音标准。其次要注意标点符号,用法,确定停顿时间长短的,每个符号都有自己固定有的用法。在教学中,要教学生逗号、句号、省略号等标点具体应该停顿几拍,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朗读中学会停顿,此外,还要注意对重音部分的处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流利

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第二个层次。文本的以及在表达自己观点时是否做到流利与其对文本的熟悉程度有关,对文本越熟练,朗读起来就会越流畅。

朗读的内容可以由简入繁,从简单的模仿入手,带着读,达到一定程度,教师再放手,让学生独立朗读。

3、有感情

有感情朗读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对句子的语速和语调的处理。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读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感情内容有关,对思想情感的表达起决定作用。同时,朗读应应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为前提,只有对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比较深切的理解和体会,才能真正读出感情。要多观摩朗读的声音、录像,听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有所取法。

四、为学生创设良好轻松的朗读氛围

当前课文语言生动,感情丰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非常适合从朗读的角度去感受,揣摩和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轻松的朗读氛围,这样才可以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挖掘其朗读潜力,提升其朗读能力。

1、鼓励学生,及时表扬

合理的朗读评价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金钥匙,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的鼓励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树立朗读自信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2、创设情境,唤醒情感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学生接触社会少,知识面窄,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所以教师要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讲文字背后的画面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3、肢体语言,深化朗读

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孩子,大多都是活泼好动,控制能力有限,注意力也随着时间而分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寻找学生的兴奋点,恰当采用游戏的方式,利用身体体态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来朗读教学。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有声文字的世界里,感受文字的无穷魅力。

总之,学生的诵读能力犹如滴水石穿。语文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就要有目的地设计循序渐进对诵读能力的培养。根据学情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营造良好的朗读教学氛围和正确的诵读方法,以及开展多种诵读活动形式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鼓励学生多开口,多朗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深入文本的理解使情感发于内心,又能溢于言表,整节课在诵读的基础上,呈现美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致语文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朗读技巧
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强化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智慧引领,让朗读真正落脚于课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
小学生朗读技巧培养的困境和方法初探
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中朗读的略而不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析初中英语朗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