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2022-05-15林子腾冯思卉
林子腾 冯思卉
摘 要: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黄埔古村是广东省一個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保护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的村落。但是本文在实地调查和研究过程中发现其仍存在着诸如商业粗犷式发展、本土文化式微和轻视人文活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些特例,它们对许多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性地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黄埔古村;文化振兴;人文活化;生态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2.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关键是因地制宜发展、建设农村。在前期调研中,我们研究了相关案例,其提供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当然,这之中也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事例,供我们反思。
本文以广州的黄埔古村为例,对其开发的意义、现状与特色、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考察,进而从中提取值得学习与推广的优秀经验与需要反思与注意的事项,尝试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古村落传承与发展问题,提出具有普适性的相关建议。
1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意义
乡村,是土地、建筑和人,更是优秀的传统本土文化。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在中国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环境下,社会人口流动与文化变迁愈发频繁。一些村落出现了为追求经济发展而选择破坏历史文化建筑的现象,导致本土文化日渐式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只有重视文化发展,才能在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古村落是乡村与文化的耦合,是尚未开发完全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小组着眼于如何保护和利用文化,以实现文化传承和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双赢的结果。
2 研究对象的选择原因
2.1 经济层面
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相关部门对黄埔古村进行了综合性的规划与引导,对原有的建筑和文化进行维护和升级,以重新显现其极具岭南特色的整体风貌。同时,政府规划的地铁和公共汽车等配套设施,打通了村落与城市之间的连接,将黄埔古村纳入城市整体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促进了其商业和旅游业发展。
2.2 文化层面
黄埔古村留存着许多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见证了“海上丝路通四海”的繁茂景象,也见证了广州沧海桑田的变迁。加强对黄埔古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既是对古村落精神文明的传承,也维护了广府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既满足了当代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又为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3 黄埔古村的特色与发展现状
3.1 商贸文化
黄埔古村形成于北宋,并一直在海上贸易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清政府于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在广东广州、福建厦门、浙江宁波和江西云台山设立了四个海关,黄埔古港便是其中之一。历史上,作为中国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黄埔古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中西方的货物和文化交流。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运输条件的改变,黄埔古港已经不再承担运输的作用,黄埔古村也失去了往日的商业地位。但是,商贸文化对其的影响一直镌刻在黄埔古村的基因里。当地于2006年建立了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其内设专题展览,介绍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史与黄埔古港、十三行的兴衰故事。而昔日的古港所在地如今立有一块纪念碑,吸引了许多游客。
3.2 民俗文化
黄埔古村拥有着历史悠久且十分丰富的民俗文化。有句俗语说到“三月三,华帝诞”,每年农历三月初三, 黄埔村村民会从庙中请出供奉的北帝神像, 抬像巡游,并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传说中北帝的诞辰。其主要活动有祈福、“上匾”、舞龙巡游和北帝斋等。这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为同庚父老“上匾”。“上匾”也叫作“逢十出一”, 目的是为了感谢北帝赐予的福气与年寿。村民从四十一岁开始, 在以“一”结尾的年龄数,每十年一起庆祝一次生日。在那一年人们会把寿星名字刻在牌匾上, 挂在庙内以求取好运。
黄埔古村还拥有颇具特色的民俗美食。其中以奶婆姜撞奶,猫记艇仔粥和顺德凉拌鱼皮最受人们喜爱。其品质优良,价格实惠,吸引了众多居民游客。
3.3 建筑文化
黄埔古村的建筑有着鲜明的岭南特色。其民居和祠庙多为镬耳屋。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以石砖或蚝壳砌墙。大门为典型的“三重门”,配有木趟栊。各种元素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府建筑风格。此外,其建筑风格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代表性建筑“日本楼”为一栋中西结合的洋楼,屋顶为江南特色的滴水飞檐,而大门门楣上却雕刻有日本风格的太阳浮雕,各种建筑要素浑然一体。
随着时代变化,黄埔古村的建筑发生了许多变化。因为年久失修,许多建筑结构,尤其是一些集中体现岭南传统建筑特色的木石雕像、灰塑等被损毁破坏。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许多古建筑被拆除, 并被多层居民楼所取代。楼宇之间管线纵横,破坏了村落原有的风貌,影响建筑群落的美感与整体文化氛围。
4 黄埔古村保护与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4.1 商业粗犷发展,收入渠道有限
早些年间,黄埔古村为实现收入的增加和乡村振兴,着手发展旅游业,如今已初见成效。黄埔古村的商业环境得到了改善,居民收入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随着步伐的加大,黄埔古村的商业化出现了粗犷式发展的倾向,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和商业收入渠道受限。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黄埔古村内餐饮店铺售卖产品高度同质化,产品品种单一,店铺之间竞争激烈,这不利于实现共同的发展与利益最大化。同时,过多的餐饮企业与流动商贩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卫生问题,如部分肠粉店铺临街清洗肠粉机。这会对村落的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实现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而村落内部商铺贩卖的商品,多以日用消耗品和“义乌小商品”,如泡泡枪、公仔等商品为主。其商品存在单位价值低,缺乏地方文化特色的问题。外来游客对于此类商品的购买欲望较低,难以给商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4.2 传承意识欠缺,本土文化式微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部分优秀的本土文化呈现了复兴之势。黄埔古村所拥有的岭南建筑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非常优秀的本土文化,本可借此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保护与开发。黄埔古村仅仅将商业化作为目标,忽视了本土文化,将当地历史文化景点打造成了一个普通的城市公园,没有让游客感受到本土的文化氛围。归根到底,是相关组织没有深刻理解本土文化对古村落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关组织没有给予本土文化足够的重视,当地居民也未意识到对古村落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对古村落保护的理解和支持,造成了本土文化日渐式微,这是黄埔古村现阶段陷入发展瓶颈的重要原因。
4.3 轻视人文活化,社区参与不足
黄埔古村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综合整治,通过整体修缮辅以各项设施与配套;通过发展艺术文化项目,促进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居民收入。该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本地居民与人文活化参与力度不足,社会参与不充分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古村落,其振兴模式仍然是自上而下,以商业导向为主。而真正调动本地居民参与积极性和社会参与的则较为稀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以商业为导向的活化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不错的成效,较为显著的增加居民收入。而以人文为导向的活化,不仅见效慢,投入高,还需要对各方利益与需求进行整体调查,全方位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但是单纯以商业为导向的模式,存在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的问题。黄埔古村的振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造成了环境与整体文化氛围的破坏,对可持续发展不利。同时,经过简单的调查,我们发现村落原住民对黄埔古村的保护与发展关心程度不足。而外来务工人员也因缺乏归属感而忽视了这一问题。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于村落发展过程中居民自身参与的缺位。
5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5.1 发挥基层党组织、村委会的模范作用,凝集各方力量
统筹规划不善会引发一系列上述问题。而之所以会有统筹不善的现象,是因为其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缺乏一个扎根一线、熟悉情况、可以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的组织。而古村落的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奋斗于一线。其熟悉古村落的优势和劣势,了解各方利益关系,与群众关系密切。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的模范作用,有利于统筹兼顾,集中力量保护和发展古村落。
本文所选案例黄埔古村人口结构复杂,涉及利益众多,团结力量不易。它的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可以认真调研村民中原住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诉求,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社会时代大背景下发挥自身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优势,在村落内部商业竞争的过程中发挥调节者的作用,同时积极对接各方力量,促进黄埔古村的保护和发展。
5.2 开发文创产品,打造文化品牌
古村落可以尝试结合自身文化基因与特长,研发并售卖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其不仅拥有成本低、利润高和污染小的特点,有利于在扩大村民收入的同时不影响环境,还可以对外打造村落自身的文化品牌,塑造文化符号,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参观游览。同时,在旅游淡季,村落也可以尝试通过互联网平台售卖自身特色文创产品,以此获得收入以熨平旅游季节带来的收入波动。辽宁省锡伯族村落,手工剪纸文化发达。当地组织通过社交媒体营销,跨界合作等创新推广路径,对这一具有巨大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宣传,成功打造了自身品牌,增加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针对本文所选案例黄埔古村,它可以基于自身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与源远流长的商贸文化的特点,开发诸如“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进出口文牒信纸”等文创产品。同时建议其积极利用互联网营销与网络销售渠道,推广自身文化产品,打造文化品牌。
5.3 联合社会机构,开展研学志愿活动
古村可以尝试与校园、青少宫等机构联合,利用自身优势与机构资源,开展诸如夏令营、志愿旅游等集教育、娱乐、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活动。对古村落,其既有利于古村落获得较为充足的游客以及流量,也可以帮助其对接外界资源与智慧,借助外部力量振兴古村落。对游览者和机构,这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村落,服务社会的机会。广东省河源市的黄岭古村,联合“星与心源”学生志愿协会,通过网络传媒等手段,积极开展有关乡村建设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这一活动不仅为学生群体提供了一个服务社会的平台,还有效的宣传了相关文化遗产。
针对本文所选案例黄埔古村,其应积极对接各种外部资源,发挥自身商贸文化、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的优势,充分利用粤海第一关纪念馆等旅游资源,开展研学志愿活动。具体来说,其可邀请高校学生与社会志愿者参与前文所提展馆的讲解活动。或在每年“北帝诞”期间,举办有关该民俗文化的新媒体宣传比赛。
5.4 构建生态博物馆,实现人文活化
古村落可以尝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博物馆,还原、继承部分有传承价值的历史文化,实现人文活化,以促进自身的保护与发展。
针对本文研究对象。其拥有粤海关、古港遗风牌坊、古祠堂街等历史悠久,价值巨大的建筑。当地机构可以组织联合居民,将各种民俗活动与民俗美食结合,充分利用传统古建筑,营造文化氛围,建设有商贸、岭南特色的生态博物馆,实现人文活化。
针对其他需要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村落。在规划时,其既要考虑村落拥有的各类资源,也要考虑自身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对于发展较慢、但是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村落,政府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村落发展,鼓励村民参与建设,做好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前期铺垫。对于发展良好的村落,应考虑向外推广,将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业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当然,实现这一切都需要当地村民的主动参与。有了他们,古村落文化才能得以流傳,古村才有活起来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梁吴忠.时空演变下历史村镇发展模式研究——以广州市黄埔古村为例[J].现代商业,2021,(18):76-78.
[2]孙立新,廖献林.辽宁锡伯族手工技艺类“非遗”旅游纪念品的推广研究——以傅氏锡伯族剪纸为例[J].设计,2016,(18):120-122.
[3]李喻.“微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星与心源”古村落调研活动为例[J].文化产业,2021,(19).
[4]白晋湘,万义,白蓝,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治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10):1-7.
[5]梅翠平,张婷仙,陈溢敏,等.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的传承与发展——以黄埔古港为例[J].探求,2020,(04):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