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2022-05-15符文荣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初中班级德育教育有效性

符文荣

摘 要: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不断渗透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当前的核心目标之一。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初中德育实践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内容局限性过大,目标偏离素质教育等问题。这种问题导致的是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降低,想要实现班级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升,就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借助线上下融合的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等方面出发,为提升初中班级德育教育有效性提供策略依据。

关键词:初中班级;德育教育;有效性

初中教师要充分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但是因为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所以降低了班级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如果不能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就会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失去道德思想观念的约束,走进思想与素养发展的误区。所以,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德育教学,从而推动教学效果提升。

一、借助线上下融合模式,革新班级德育教育

结合实践教学来看,当前初中班级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不全面、忽略学生差异性、过于注重分数等问题。并且这种问题长期存在,导致班级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降低。想要提升班级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就要充分实现德育教育的改革创新,如借助线上下融合的方式,革新班级德育教育模式,从而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采用线上下融合的方式,通过融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德育相关内容,有着极大的便利性。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同,属于一种较为新颖的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有着很大的益处。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网站观看视频分析。

例如,在八年级教学课程中融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程知识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借助观看视频的方式,来分析验证课程理论内容,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来自主总结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的是,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教学,而是要更全面、广泛的开阔视野。例如在讲解课程时,教师如果采取单一的讲解模式,就无法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课程内容,但是教师如果通过视频讲解的方式,把课程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就能深受其中的启发,并获得感悟,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德育兴趣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转折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所以,教师要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才能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识。在初中教学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动力,具有兴趣的学生会生成内在驱动力,并在驱动力的推动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构建有效的德育教育课程,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学科融合来提升德育学习的效果。如开展“品行品鉴大会”等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个人身边优秀事迹的讲解,或讲解自己帮助他人的历史事迹。并通过举办相关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为了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活动中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背景乐,为学生构建浓厚的德育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勇于交流分享,并在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积极的一面,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渗透以人为本教学思想,优化德育教育教学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中心思想,也是教育指导的原则,以学生为本则是践行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将学生设为课堂教学的主题,以学生为主导,来开展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新课标中曾指出,要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组织教学活动。所以在初中班级德育教育中,教师也要充分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实现德育教育的优化。

例如,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构建学科与德育课程的融合,或构建学科与德育内容的融合,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实现德育素养的提升,以学生为本,提升德育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并培養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创造条件。教师还可以通过活动来践行德育教育,感化学生,如“学会感恩”等课程,通过借助互联网资源整合课堂资源,来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让学生感恩、感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从而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强化并巩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兴趣喜好来选择合适的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获得较高的初中班级德育教育质量,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总结自身教育经验,并革新教育方式,总结教育成果,来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课程与活动的兴趣,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本文通过提出线上下课堂融合教学、发挥学生主体特性以及渗透以人为本教学思想,来提高学生兴趣,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借助教学活动提升初中德育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思想,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优化,推动学生健康积极成长。

参考文献:

[1]梁键玲.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明日,2021(5):1-1.

[2]覃伯强.农村初中毕业班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德育教育[J].东西南北:教育,2021(2):0395-0395.

[3]李粉英.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思路探讨[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1(3):1-1.

猜你喜欢

初中班级德育教育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策略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